陆良那碗也许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米线
从小跟着大人去菜街子买菜,每逢有卖洋芋的,买的人一定要仔细听听卖的人的口音,如果是陆良的,那么这洋芋就可以买。陆良的洋芋非常好吃,好吃到一提起陆良,大部分昆明人都会学着陆良口音接一句:“哦,陆良的洋芋小粑粑!” 一直想问大人,陆良人难道就不会从别的地方倒些洋芋来卖的么?口音完全能代表所卖产品的产地么?后来发现,陆良口音实在是独具特色,这样口音的人,你怎么舍得不买他的洋芋?
而且,陆良的男子大多相貌端正,陆良的女子大多能吃苦耐劳,尽管也有人说陆良人大多精于心计,我还是对陆良人有着特殊的偏爱。
也许有很多文化人会跟你提起“蠡文碑”,陆良在古代曾经是蠡人居住的地方,留下来很多真正的古迹,蠡人的文化曾经登峰造极,他们的文字到现在都还被专家们苦苦钻研,据说这种文化在当时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汉文化,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肯定地告诉大家:蠡人为什么没有传承下来。
别太介意你以前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个文化存在,我自己去了多次,都没有表现出一个有点文化的人的起码态度,没有去瞻仰过这个碑。也许,留点未尽事宜,才好为下一次去陆良找理由吧?
每一次去陆良,都是为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每次去,都忘不了要到中学门口那家米线馆大吃一顿。
而每一次从陆良回来,都会捧着吃撑着的胃,感慨不虚此行,全然忘记去的理由是什么。
那家米线馆在一个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现代化的街道上,左侧的学校大门越来越宽敞,右侧的铺面从当年卖千层底的绣花布鞋到后来卖橡胶水靴和塑料盆,一直到最近一次装修之后卖歌碟影碟,周围世界的千变万化越发地衬托出这家米线馆的千古不变,可以拆卸的木头门面,进门就要下一级阶梯的室内格局,就连碗筷和里面的屋顶都保持原样。
我猜想这米线馆的老板一定是一位非常执著的老头子,认定一条路就要走到底的那种老牛筋,否则他怎么可能挡得住这么多的诱惑,让他的米线馆始终保持五六十年前的模样呢?
就连来吃米线的食客都必须遵循远古的规矩,进门先排队买票,然后排队端米线,然后端着滚烫的满满一碗米线,颤颤巍巍地四处寻找可以坐的小板凳或者草墩。
坐在店里低矮的木头桌子旁边的草墩上,看着桌上油腻的一层和地上四散抛撒的鸡骨头,总会猜想这里到了春节前后,一定也会满地铺上松针(云南人称松毛),一进门就闻到松的清香。
最令人感到欣喜莫名的,是那碗米线,也执著地保持了几十年的美味不变。
那只碗首先就让你踏实不少,真正的海碗,可以把头埋进去吃的那种,粗瓷青花,厚厚的感觉,让人不用尝就知道里面的食物绝对正宗,绝对环保。
老板也够实在的,实在到有人怀疑他是不是陆良本地人。碗这么大么,内容不一定要这么多嘛!米线堆得尖尖的,汤满到碗沿,如果你打算一只手端这碗米线,即使你的手够大,你的手指头也绝对会泡在汤里面。别难过,那汤实在是太美味了,不枉你的手指头泡一回的。
漂浮在汤上面的,是晶莹的油花,所谓晶莹,就是说那油花让你看一眼就想喝,绝对来不及考虑什么血脂高胆固醇高之类的无聊问题。
漂浮在米线上面的“帽子”,是好几块闪着温润油光的鸡肉。那金黄的颜色,你看一眼,就会遗憾自己平时都吃些什么鸡肉啊?如果再咬一口,啊呦,你会想要飞快地再去排队,单独加一盘鸡肉。
一般情况下,老板不会同意你加鸡肉帽子。他们家的人会非常惊讶地看看你,再看看排在你后面的眼睛都泛蓝的众多食客,疑惑地问你:你不够吃么?一盘鸡肉够好几碗米线的帽子了,你后面的人还好多呢!
非常惭愧地回到座位上,突然发现那桌上的油辣椒是海量的,你加多少都可以,不仅免费,而且店家会及时续上,绝对不耽误其它食客吃。用油辣椒把那碗米线拌成红彤彤的一碗,味道又不同凡响了,一碗吃下去,你会不顾一切地把那张加帽的票子换成另外两碗米线。当然,后果就是你捧着胃,扶着墙出门去。
陆良有一位名医,可惜是西医。他会用B超为你做身体检查。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他认为B超可以检查身体的所有脏器,因此胃镜肠道镜之类对身体伤害较大的检查方式,都应该让位给B超。这个观点,也许至今在西医的医学界都还会引起争议。
不过我很支持他。因为我不相信西医。如果大家非要相信西医,那么能够让大家少受一点苦,身体少受一点损伤,他的功劳已经是大大的了。
已经想好了,下次去,要请他去吃中学旁边的米线。尽管他就生活在陆良,我很怀疑,他有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那家的米线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米线了! 米线,呵,大概所有陆良人都对那家的米线情有独衷吧~~ 好像吃呀:D
流口水了都 呵呵,你也来陆良吃吃看啊~~~ 楼上也是陆良的? 好想吃家乡的米线,可是吃不到啊 么么 黄金娣家的米线就呢个好吃哇。我觉得不杂个嘛!
回复 9# 刘大爷 的帖子
就是一中旁边那家吗? ll169106. ll169106. 就是黄金帝家的么杂个吃都吃不怕的~~好怀恋那味道可惜拉萨没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