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5-5-27 09:59 编辑
爱撒龙海 传递希望 爱心图书室红领巾在飞扬
龙海孤魂 5月26日上午10点30分,支边老知青汪立利先生和浙江企业家林志发捐资的立利爱心图书室和不忘故乡母校启蒙之恩的王小燕捐助的大水塘校点图书室启动仪式在陆良县龙海乡树搭棚小学举行。 树搭棚村完小是一所从1948年创建的革命老区老校,下辖大水塘和绿映塘两个校点,座落在海拔2150米的龙海山区,承担了陆良县龙海乡树搭棚村委会辖区9个自然村和马街镇双坝塘村的小学一到四年级178名学生教学任务。这些学生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借宿学校的留守儿童达到85人,他们最大11岁,最小6岁;星期日晚到星期五下午学习、生活全部在完小,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家”,老师们不仅要负责传播知识,还担负留守儿童吃喝拉撒住的生活管理任务。 留守儿童之痛,痛在白天正常上课学习外可以到校园玩耍,放学以后夜晚最难熬,没有电视看,也没有互联网上;天晴的夜晚在校园和宿舍抬头看星光,低头想爹娘;刮风下雨和没有月光的时候,只能在宿舍趴在床上借助灯光翻看图书打发孤独和难以入眠时间。虽然当地政府多次拨款购买和添置图书,但借宿在校的孩子们不厌其烦的翻看,图书磨损十分严重,几乎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留守儿童们阅读各种课外书的欲望。 一次老同学聚会上,曾在完小毕业的学生,现就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学工作的王小燕,身在他乡,心系母校发展情况,当听到树搭棚小学现任校长栾吉红老师讲述故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后,热心发起了请爱心人士捐资为母校筹建一个爱心图书室的活动倡议。同时身先垂范,出资1万元购买图书架,捐书达2000余册。希望故乡孩子们能够随时取阅图书、丰富知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制药厂原制药厂董事长汪立利先生和王小燕是一对忘年之交朋友,从王老师那里了解到山区儿童读书生活的艰辛,萌发为山里孩子建设爱心图书室愿望。决定解囊相助,从自己私人财产中捐资15万元购买各种图书6000余册,另外浙江企业家林志发先生和王小燕各出资1万元购买书柜,首先在树搭棚完小和大水塘校点各建一个立利爱心图书室。 汪立利先生,安徽桐城人,1945年9月出生。年满20岁时,响应党的号召,支边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黎明农场工作。他把云南边疆当成自己家乡,刻苦学习知识和技能,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员、车间主任、厂长。后任西双版纳州制药厂董事长、西双版纳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年被评为西双版纳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退休以后,一直从事各种公益事业,先后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百余人,常年坚持为云南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做贡献。 为妥善保护和使用好图书,树搭棚学校教师们从5月18日图书到位开始,一边上课,一边整理图书,严格按照图书管理程序,从图书开包、分类、编号、上架、贴标签和图书室布置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准备工作,为后续充分利用好这批图书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陆良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张贵先老师及陆良县龙海乡人民政府分管教育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上,陆良县教育局张主任代表教育局高度赞誉了汪立利先生和王小燕的善举后。给两位爱心人士颁发陆良县希望工程捐资助学证书,同时和汪老先生一起给图书室揭牌。 爱心人士、支边老知青汪立利先生在仪式上表示:关注云南第二故乡山区农村学子的教育情况,捐赠爱心图书室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作为爱心企业家有义务也有责任将爱心回馈社会,让更多求知的孩子受益。捐赠爱心图书室只是一个开端,他将跟踪关注爱心图书室后续配套设备,把这项公益活动当作自己余生的事业。 龙海乡人民政府分管教育领导代表龙海乡人民政府对热心关注山区教育的汪老先生、王小燕老师等参与这次活动中每一位爱心人士表示感谢。明确指出:“建设一个图书馆,世界就会减少一座监狱。对于贫困高寒山区的树搭棚村小来说,一个图书室意味着让山区孩子们走出陈旧的思想、封闭的大山生活,去拥抱山外精彩的世界,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传递走出大山希望的曙光。” 龙海乡树搭棚小学领导接受捐助并回赠两位爱心人士匾牌表示感谢。他在感谢讲话中说道:“龙海山苍苍,盘江水泱泱;游子系故乡,善意传陆良。”立利爱心图书室的建立,山区孩子们能够随时取阅图书,给山区留守儿童送上一份厚重的六一礼物。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丰富了课余借宿生活色彩;有力的促进了山区小学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工作。汪立利、林志发、王小燕、栾吉红等爱心人士可谓是龙海山区教育传递希望曙光的邵逸夫。 陆良电视台记者现场报道;陆良县作家协会、陆良文艺网、陆良摄影家协会派出代表祝贺并见证此次公益活动。 图片由阳光提供,谨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