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长起红尘落 (书评/1485字)
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16-3-23 15:06 编辑红土长起红尘落(书评/1502字) ——读赵鸿翔《红土红尘》 曾国鑫 看赵鸿翔君前《红土红土》后,今又读其新书《红土红尘》,其前者有“宏图我说”的红土情节风格萦绕,后者却有了“史志高原”的情愫漂渺不已。 这渺,一开始以一个赶马人高鼎元的艰辛生死敲起了战鼓,让儿子高臣宗率领一群红土地的赶马汉子勇敢走了出去,在群山恶水的莽原里拼搏不止……在这拼搏中,结识了多多少少的绿林好汉,又开眼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正人君子”们的鸡鸣狗盗和尔虞我诈,将一路上的“牛鬼蛇神”们逛荡个遍后,才在一群蚂蚁大军的波涛危行里胆颤心惊中过劫成长了开来,并从此拉开了小说描写向本地某家族和本县历史真实为代表的“家史代志”的艺术真实述说创作:让人隐隐当中把高氏为骨、众亲为肉、遍群做血的陆良某代表家庭和世事纠葛在述史中用“直排横列”方式,在作志时又用“横列直排”方法里用报告文学、综合交流材料变幻的写法,让整个过程由小说细节为主的手法,一下转为了情节动人的个性人生意识不同,导致人性行为不同展开的生活矛盾竟斗高潮中,把盐商张老爷、亲家杨金贵、县长杨石生及“造反派”潘富贵(潘东方)等等世界观上的矛盾冲突,在现实里与高臣宗一家的真挚追求上表演了个淋漓尽致,让人回味不已的同时又余韵不止……这样的写法,我们姑且不去评述是否“正统”,但它浓缩了传统小说、话本、章回评书等等的繁琐、浪费读者感情和时间作用,另辟蹊径、独出一格却必定是真的! 这样的回避和研试,在明清小说体的《剪灯新话》集和《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等中,做为一代文人们,对本土小说体的讲、述、评、论主体方式,就有所察觉和探索……但毕竟不入主流,使《儒林外史》这样一本以直列横排的记传体非主角小说,就这样成了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野史文学,在文坛上成为了独竖一帜的作品而在社会文化人群中流行起来,并让那齐身心野、走入普通的荷神王冕、杀猪书痴范进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了有所做为的典范,直到西方世界以客观描写刻画为主的小说文学体例被引入近代,才开创了一代崭新的文学创作,让古典、现代、意识流、魔幻现实、黑色幽默等等的小说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上滚动。但,它的细节、刻画上时有繁琐、啰嗦耗时的毛病,对于现代商业气息浓厚、生活节奏一天比一天加快而“只求结果,不要过程细节”的人们来说,始终是难于协调的存在……而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不只加快了文学的衰老进程,同时也造成了文化脱离现实而不被人所认知、意识的重要和危机!针对这种危机,改革我们的文学模式、改造我们的文学创作以向人们生活的几何节奏靠拢,已是势在必行的鲜活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鲜活里,赵鸿翔君能用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冒着被市人笑话“不喑事故,不昧人生”而“白活一场”的忌韪,依然走在和许多没日没夜的书桌创作、电脑打字的个人文学爱好者一样,在群学海里浪中追求不止,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又是多么地何求不易!把一群群醉生梦死在麻将牌九、吃喝玩乐且“看破红尘”者们羞得一脸红润,不是无地自容而终留后悟也就值了——这,也许就是赵君“红土无路红尘扬,红土长成红尘降”的一点小意?也是此书主人翁高臣宗及他一家人,在人生的风雨雷暴中起起落落、莘莘不息而又追求不止的心愿吧!为了他的这个心愿,我们来引述本书高臣宗弥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我本不想走,我舍不得脚下的红土地。可是,今天,恐怕我还是要走了……要融入红土之中了!孩子们,坚定信念,红土地的天空总是充满阳光!风雨雷电总是会有的,也总是会过去的……无论何时,无论遭遇了什么,都要站起来,别趴下,挺过去。脚下的红土地,永远充满希望……” 而也就是这个“希望”的实在,它不仅标志了“红土”做为本质“根”的永远存在,而做为人生兴起的“红尘”,它虽然在风雨中会起起落落、痛苦翻滚不止,但它的斗志和追求回归红壤的根性是永远不息的——因为,它,永远都是红土的儿女!也是我们文化创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历史前进所要付出的一点点平凡劳动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