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两者都有,在学校被逼的天天只会机械化的记住考试所要考的,毕业了被老板逼得只要他所要的,对历史的了解就少之又少了 我记得还有一篇,好像也是出自您手底,还配了图,印象最深的是有栋耸立的夯土楼阁,历史沧桑斑驳,墙上弹雨蜂窝密密麻麻. 解放后,边纵的地位倍受怀疑,其地位也一度被压制! 本帖最后由 火钳子 于 2013-12-15 18:05 编辑
三十年河东西的事。赢的输的各说一词,老百姓只想说:兴,百姓苦,贪污腐败不公平,亡,百姓苦,背井逃难受饥饿,向往和平!反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折腾! 今天看了才知道,学习学习。感谢楼主整理分享 火钳子 发表于 2013-12-15 17:19
三十年河东西的事。赢的输的各说一词,老百姓只想说:兴,百姓苦,贪污腐败不公平,亡,百姓苦,背井逃难 ...
这其实就是陆良整个的解放斗争过程,其至今在老百姓脑中未形成过“史志”的是非观,而当时、当地政府在这上面的领导方法未必妥当所至!比如,上面所说的大部队聚集,将当地的粮食吃光了去扳青包谷磨浆当军粮,实际就是强征,却说是老百姓“自愿”……等,就是些粉饰之词,其实当时老百姓是无奈的,而反“三征”的铲苗,实际上就是铲除大烟苗……而这些,我们现在的写家不敢说出实情而一笔带过欲盖弥彰,其实老百姓是知道的!由此,造成了字面与事实的不符,所以,知情的老百姓当然就会产生“各说各话”不分是非的“河东、河西”说道并流传不止了呢!这,其实就是考验我们写史之人真正良心的“司马迁职业道德”问题了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