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15—— 子贡赎人与子路救人
第十五课原文
zǐ yuē wén rén zhě néng hào rénnéngwù rén
子 曰: “唯仁者能 好 人, 能 恶 人。”
解释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正确地赞赏某人、喜爱某人,厌弃某人、远离某人。”
课文分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并非局限于“爱人”的一面,也有“恶人”的一面。孔子认为,不仁之人多是心存私欲,他们眼中的善恶并非是真正的善恶。只有心怀仁德之人,才会不受私欲的影响,才能明辨是非善恶。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了“仁”,就有智慧,就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
“仁”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理,但其又在情理之中。判断是非考人心,是情感和理智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标准就会随着人的内心变化而不同。所谓“仁”,是合乎规律的天道,是没有偏私之心的理智,所以,仁者心正,能够站在客观立场上看待人和事。如果怀着一颗仁德的心,对人对事就能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故事
子贡赎人与子路救人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很仁德的法律。凡鲁国的人民有被其他国家贩卖为奴隶的,任何一个看到的鲁国人都可以先用自己的钱垫着把人赎(shu)回来,然后再向国家要回赎奴隶的钱。
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齐国做生意,看到一个鲁国人被人抓住当奴隶贩卖,子贡掏钱把那人赎了回来。子贡很有钱,他没有向国家要回赎金,众人都夸奖他风格高。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坏了,以后鲁国没有人赎奴隶了。”他批评子贡说:“鲁国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有钱,鲁国的穷人还很多。你今天开了这样一个不好的头,下次再有人看到贩卖鲁国奴隶时大家就会想,人家子贡都不要回赎金,我怎么好意思呢?但我又没有多少钱,算了,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这样,
救人的机会就给断了。”
过了几天,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看见有人掉到水里去了,子路跳下去把那人救了上来。那人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有人说子路救人收回报,是否风格不高。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表扬了子路。孔子说:“以后我们鲁国人都会救人了。子路今天开了一个好头,凡被救的人都会知恩报恩。今后救人者也会更积极了。”
圣人看问题跟凡夫就是不一样。他能从表面的“好”中看出不好,从现实中看到流弊(bi);也能从“不好”的表象中看出长远的好的内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