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 发表于 2011-7-28 12:53:24

家乡的端午

端午我值班,离家的时候好像才感觉到过节的孤单,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了。在家似乎反而感觉很平淡。我记得小时候过端午,大门上总要插艾蒿还有苍蒲,说是辟邪的。妈妈在那天总要早早的起床做包子给我们吃,等我起床的时候,热腾腾的包子已经出笼了。那时候总是用一口大锅,烧一锅水,包子是放在锅边蒸的,我照例是喜欢吃那种粘在锅边烙黄了的锅巴。怀念记忆中妈妈做的包子的味道,我已经有很多年不曾吃到了。快十多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后来街上有卖包子的了,加之后来我上班以后,单位到端午这天总要发包子,妈妈就不再做了。到端午那天,最好吃那家的包子店门前总是排了长长的队,因为每家都要买上十多二十个包子,他们总要提前一天就开始加班做包子。家乡过端午这天是有吃包子的风俗的,还有粽子,芽豆子,老鸡蛋。端午节,家乡还有个传统,就是在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踝上戴“百索子”,(是一种五色线),有的小孩子连脖子上都戴,端午还差十多天就有人在街上卖了,大多是老人,都是自己纺线,染色,各种颜色的都有。戴“百索子”据说是为了辟邪,当然也是佩饰,一直要戴到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再解下来放在火把上烧掉。前几年,我在家的时候,每年也买了给女儿戴的,有时候我自己也戴一根。   过端午,总会想起屈原,本来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过的节日。原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谨录屈原《渔夫》片段作为端午节纪念。

流苏 发表于 2011-7-28 13:44:24

上星期回家,正好赶上过火把节,过火把节也是陆良的一大特色,虽然不像彝族过火把节那么隆重,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不过家家户户都要买火把,近几年因为制作火把牵涉到乱砍乱伐森林,所以遭到打击,不过到那天晚上还是有很多人扛着火把去街上绕一圈,过去是去扛着火把去稻田周围绕绕,希冀获得一年的好收成,还要把端午节戴上的百索子烧掉,就是烧去一年的晦运,烧来来年的好运气,女儿也买了好大的一个火把。

~浩~瀚~晋~玮 发表于 2011-9-6 13:01:20

ll16910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乡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