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王建国:扶跌倒老人需扩大民间急救员队伍
王建国 评论作者读了南都昨天短评《扶老人恐惧症才是真的悲哀》之后,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谁来实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我虽然不是医务人员,但既然街头救助老人是个技术活,那么就要有实施的条件。缺少实施的条件谈“指南”是不是有些空泛?谁来实施呢?除了医务人员,那就是民间有一批专业的急救员队伍。上网获悉,有25%的死亡不是因为绝症或衰老,而是出于意外事故、急病、街头险情。心肺复苏的时间小于4分钟,存活率为43%-53%;8分钟时开始心肺复苏,存活率为10%;大于10分钟则无一生还。如果现场有人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然后迅速将其就近送医院,便会有许多生命获救。在欧美国家,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高,市民接受过C P R (心肺复苏)和急救培训的比例已成为衡量城市安全与文明的重要指标。这一比例在新加坡是8:1,中国香港是13:1,澳大利亚悉尼是20:1。我国内地现有的急救人员的比例与之相差甚远,即便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经过突击培训急救员,也不过达到人口比例的80:1。由此可见,想把该指南落到实处,培训一批民间急救人员是当务之急。就拿各地来说,可以把对医学感兴趣、体能允许的志愿者纳入急救员队伍,然后请具有全科医生职称的社区医生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后,给合格者发急救证书,需要时,他们可以立即亮出身份实施急救。由于“知己知彼”,也就解决了市民伸出援手时的顾虑。我仔细看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认为“指南”不仅适用于街头救治老人,也适合于救治街头意外事故的患者。因此,最好是把《指南》编进初高中以上的常识教材,将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纳入急救员后备队伍,请医务人员上课,经过考核,同样发给急救证书。这不仅对扩大民间急救员队伍有利,减少街头死亡率,而且也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终身受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