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x540612 发表于 2012-2-6 22:16:33

孙渡•录(下)

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12-4-29 00:34 编辑

而在此尽显其文人见识和军人胆识的,还另有一段小插曲:既,其孙老太爷过世时,当地的一些阴阳先生争相来为孙将军瞧坟相、组道场,并一味赞其塚址“坟相好,福气大”。孙出于礼貌不便直驳,便说:坟相固然重要,但我想补充3点,第一,要承认遗传基因;第二,要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第三,要有自己的奋发精神!其的三点,不仅表明了自己“要创造人生,必先具备自身先决条件”的世界观,更把文人武道必顺崇奉科学的思想显示了个淋漓尽致。而其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抗战胜利前为了粉碎侵华日军对其所属战区的扫荡,他以破釜沉舟的钢铁意志和决心,多次亲率部队冲入敌阵,展开反扫荡。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凯旋归来,脸上长满了胡须,消瘦得差点让人都认不出来!
而在此尽显其文人见识和军人胆识的,还另有一段小插曲:既,其孙老太爷过世时,当地的一些阴阳先生争相来为孙将军瞧坟相、组道场,并一味赞其塚址“坟相好,福气大”。孙出于礼貌不便直驳,便说:坟相固然重要,但我想补充3点,第一,要承认遗传基因;第二,要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第三,要有自己的奋发精神!其的三点,不仅表明了自己“要创造人生,必先具备自身先决条件”的世界观,更把文人武道必顺崇奉科学的思想显示了个淋漓尽致。而其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抗战胜利前为了粉碎侵华日军对其所属战区的扫荡,他以破釜沉舟的钢铁意志和决心,多次亲率部队冲入敌阵,展开反扫荡。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凯旋归来,脸上长满了胡须,消瘦得差点让人都认不出来!
   孙对家人亲切,对驻地的庶民友爱慷慨,而对下面的官兵则更加关怀备至。有一次晚饭后他外出散步,秘书突然发现一勤务兵在偷他屋内衣里的腰包,便想转身去抓!而孙却轻轻地拉拉秘书的袖子,装做没事的仍往外走……秘书不解其意,问道:军长为何不捉住他?他说:人是有人格的,他这样做,必定有原因,过几天再问他。一礼拜后,孙以兄长的态度温和地对他说:最近你家里发生了啥事情?到底做贼心虚,勤务兵顿时吓得双膝下跪,请求饶恕,说:我的母亲过世,无钱送葬,冒犯军法,偷了军长的钱,以后我变牛变马全部赔还,请军长饶我这次!孙没等对方说完,便弯下腰双手把勤务兵扶起,说: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咋是偷呢?您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我也有这分责任,如不够,我再拿点。帮助每一个战士搞定家中疾苦,是每个指挥官应尽的责任。不要说还的话,今后勇敢杀敌便行了!他这样待人,从此,那士兵便死心踏地铁了心的跟着孙展开了转战生涯……将个“儒”将的信、义、勇、忠哲理精神,表现得明明白白!
    而就是他的这种“儒哲”明白表现,1943年11月1日,侵华日军调集10万之众,对湖南的又一重镇常德发动进攻。我守城部队与之激战7天,曾两度被其攻占。为了从侵华日军手中夺回这座靠近湘西的重要城市,孙部临危受命,士兵凶猛如虎,高声喊“杀!”地动天摇地率先攻入常德,打死打伤侵华日军23200余人。入城先锋58军第10师,在云南宣威师长侯振邦的率领下站在俘获的日军坦克上庄严宣告:常德胜利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捷报传到政府首脑手中,一片欢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则立即致电祝贺,说:这是滇军继台儿庄大捷、中条山杀敌之后又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
   至此,孙所率的部队,共参加了全国22次抗日大会战的其中八次,抗战7年零半月,消灭日军10万之众,而自己伤亡不到8万,在40个集团军中,成为斩获最多,伤亡最小的集团军,成了云南出征部队参战最多的高级指挥官之一。不仅宏扬了国威、宣传了全滇人民的抗战决心和艺术,同时也展现了云南大山百折不挠、学习不止的进步精神……并以这种精神,在中国取得全面抗战胜利的日子里,代表云南人民让58军获得了代表国家第9战区于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新3军于九江接受日军投降的殊荣,和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搏取胜利的喜悦里!然而,也就是在他沉缅于喜悦之中,将军事家们那句共同格言挂在嘴上说:“会笑者,最后笑,而最后笑才是真笑。当前是中华民族笑的时候了!”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却猛地击在了他的头上——从云南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他的知己和至交、省主席龙云被解除在滇各职,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同时,全国军队进行缩编:新3军撤销,58军缩为一师,番号58师。孙本人调任东北“剿匪”副总指挥!!一些不平之士叹息说:日本亡国,云南亡省,终于完成了蒋大总统“消灭滇军”的心愿。由于58师留在内地,新3军已不复存在,孙顿时成了没根的光杆司令。调往东北“剿匪”打内战,想想当年的对红军“剿匪”,他内心里十二分地不愿意!并且还让他兼任第三兵团司令,不久又改为辖93军和60军的第六兵团司令。此二军与孙无缘,一位没根的司令是没法指挥打仗的!可,这客观上却遂了他长期以来不愿参加内战的心结。在东北两年,没主持过一次战斗!于是,蒋只好在1948年6月将他调任热河省政府主席,而同年11月热河又被解放,他又成了光杆司令回到重庆担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于1949年12月9日,与张群、李弥、余程万、龙泽汇、石补天等人乘专机回到昆明。而这天是卢汉预备起义的日子,他没参加,只儒里儒气地说了番“一忠不事二主”的客套话,便怀抱一颗“归隐世外”的决心回到了翠湖东路7号他的家里。在告老还乡,解甲归田之前,蒋介石曾动员他到台湾,他婉辞道:“我有家小,惟有留下。”蒋介石念及抗日战功,给他20两黄金养老,说:“败局已定,留下备用。”他又婉言不要。想:在过往的日子里,没与共产党过不去,恐怕会得到宽容。可是,他这次却想错了,把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狭义地理解成了旧制度的“改朝换代”,只要退出世非隐居归田就会没事的!孰料到,他虽不在参合世事,1951年的镇反运动,还是将他在昆明巫家坝挖出入狱。(此情节错误,事实现经孙夫人张灿琪证实,为其当年是在翠湖家针被带走,而不是在巫家坝被捕!谅其说来源,疑为是“巫家坝××被抓之人供出了孙渡”才较为合理。事实待考!)临走时他特意换上一套新服,抱定“必死无疑!”的心结给张夫人说:“我们的生活到此结束,您们自选生路吧!”
   此后,在长达10余年的战犯监狱里,他一直追悔当年的信仰意识,但又不想摆脱这些意识,固执地用儒教的传承来替自己辩护,经常将当年杨升庵状元充军云南时的那首被录为《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词挂在嘴上吟诵不止以为安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好多事,
                                    都付笑谈中。
    同在狱中的战犯们,对于孙天天早上吟诵的这首词,群起而攻之,指责他坚持反动立场,不愿改造自己。孙渡将军却问:“国共两党的纷争是哪些年代?《三国演义》上的这词又是啥时候产生的?难道数百年前的作者便能预见到今天的变化而专为我孙渡填这首词?问得无一人回答。但,共产党并没有枪毙他,而是给了他一个相应级别地位“战犯”的囚禁待遇。这让他倍感意外!!
      孙度过了近十年狱囚生活之后,改造良好,于1963年4月9日获国家大赦名单并成为云南省政协二、三届委员。至于其有关军事思想或战争回忆等的书面材料,由于其抱定“一忠不二主”的儒教信念,虽对民国政治怀有岐见,而宁愿坚持“大隐于世,不便怨尤”的退隐做法,所以不见留世,直到1967年4月在昆明过世。终年72岁。先后与其家乡陆良白岩李大管事女儿李小四;一直追崇孙并在其原配李小四逝世后,43岁才由香港前往江西与孙合卺、并因年岁太大一直未生育的唐四姑太唐芸赓及丽江相上的张灿琪成亲;留有一男二女。

一艮 发表于 2012-2-6 22:49:37

楼主就是曾老师,我支持你!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2-2-7 08:13:49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2-2-7 08:15 编辑

感谢你大胆这样为将军写实,把一个陆良人值得骄傲的人客观介绍给大家,向你学习。

大卫.沧浪 发表于 2012-2-7 08:36:37

滇军调往东北抗日,后辗转缅甸,抗日之顽强,牺牲之惨烈,乃战争之罕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活着的古城 发表于 2012-3-8 21:02:33

孙氏家族一门忠烈!!

剑兰 发表于 2012-3-10 16:02:36

楼主怕是张曙东前辈的什么人吧

走天涯 发表于 2012-3-12 21:08:02

孙度将军是陆良人的骄傲,学历不高,却从一名小排长荣升到集团军长!

活着的古城 发表于 2012-3-14 00:59:31

本帖最后由 张水英 于 2012-3-17 10:31 编辑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2-2-7 0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将军英魂照爨乡,他即是一代抗日名将,又是愚忠的牺牲品。如果我们抛弃阶级立场,政治问题,将军是忠臣孝子 ...
身不由己的乱世英雄,愚忠这个词看那些人理解,不是贬义词 ,
恰恰说明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忠臣孝子是古今往来倡导的,
做为一个转战途中也带书的儒将,有忠是无可非议的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渡•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