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瓛传
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15-5-22 11:37 编辑殷承瓛传 曾国鑫编撰殷承瓛(1877—1945),清未民初故人,字叔恒,又名何仪青,法号太如。据《殷氏列祖墓志》和新修《殷氏家谱》记载,殷氏家族兴旺,代有传人。殷承瓛祖籍江苏,始祖是清朝官员,因“家族治之”株连,只身携红袍一件逃至云南省陆良州南乡良迪村寄居,虽家道衰落,但仍以“读书明理为祖训”教育后人。 殷承瓛6岁左右开始发蒙,从此在严厉的父母亲和大哥的敦促下发奋读书。1902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04年考取日本公费留学,先学测量后转学军事。期间,追随同盟会的“反清救国”活动,并以“击椎生,迤南一少年”笔名,在同盟会《云南》会刊上多次发表诗词文章,积极推进反清救国运动,1909年毕业于日本仕官学校返滇任云南新军19镇参谋兼督练处总办。 在日本留学期间,殷承瓛与“立宪派梁启超学生”的蔡锷同班,两人感情深笃,当回国后蔡锷在广西道被排斥思想压抑时,时任参谋兼督练处总办的殷承瓛极力斡旋,帮助蔡锷调任云南37协统。蔡刚到37协任职时,广西省议会以公泄私,诋毁蔡锷,并来函建议将蔡锷“进逐不用”,殷为此多番到咨议局力陈蔡锷为人,以帮蔡锷在云南站稳脚跟。而对广府多次的诽谤污蔑,蔡锷非常气愤,殷母孟氏劝慰蔡锷说:“只须将来汝等对国家有所建树,今日之毁,则成为明日历史之誉,不必虑。”蔡锷紧锁的双眉骤然伸展,并拜认孟氏为干妈,称道:“贤哉母也,竟有如此贤者!”随后便一心一意投人推翻清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斗争中,与殷等一般人主导了震动全国的响应湖北武昌起义的10月30日“云南重九起义”并成为云南都督。期间民国元年,与云南、四川相邻的西康、卫藏区受西藏反动势力的挑拨,对中原政府发动叛乱,殷受蔡和当时中央政府的委任,以西征司令入康平叛并取得完胜,于川、滇入藏门户之地盐井勒军归建;再后,由于袁石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任民国大总统,将蔡调京任职,蔡便以殷的这种金兰关系一同前往并任职于袁氏民国经界局。在职期间,殷、蔡与众发觉袁称帝阴谋,便一同策划了返滇参加唐继尧主持的“护国倒袁”运动,并获最终返滇成功成为该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15年12月25日,护国举义开始,全省暂编三个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师蜀川,殷承瓛任第三军总参谋长,属总指挥唐继尧指挥,唐坐镇云南,段承瓛则与戴朗率第三军部分军队出师贵州与黔军起义部队合编为滇黔护国右翼军。右翼战果丰硕,蔡一军在四川纳溪决战虽艰苦卓绝,但得到了右翼军遥相呼应和支持,最终打败四川袁军。决战胜利,蔡亲撰铭文,由殷承瓛手书,刻于纳溪永宁河畔岩石上,名曰“护国岩”,后挥师北上,会师武汉……此从容刚毅,英姿果敢的故事,成为《民国风云》等诸多演义、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 护国起义胜利后,殷晋升陆军上将,出任川边镇守使。镇守使期间,恰逢蔡锷病逝,国内军阀四起内战,殷做为“康、梁君主立宪派”落魄一员,而与云南主张“共和立国”的都督唐继尧又义、道不合难于合作,因此,深感与蔡金兰相失、救国无望,于一年后愤然辞官闲居上海潜修佛法,成了蔡锷与小凤仙《知音》版的又一段“高山流水”钟子期与俞伯牙亘古佳话在民国共和史上闪光。 1937年抗战爆发,殷的一个儿子被日机轰炸炸死,其带着忧伤往上海返昆,1946年2月病逝,享年68岁。 殷承瓛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其书法造诣和水利工程常识亦极高,不仅书法清丽中透出俊逸和洒脱,而在当初其任国家的水利工程图文中也屡现其才华。他临终前嘱长子殷渥群将家中所藏的图书字画数万份/册捐赠给云南省图书馆,为云南图书事业和史料勘补做出了他最后的贡献。其所书护国岩蔡松坡铭文为: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 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 天厌山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 出奇制胜士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风大挠 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名危石以励同胞地址:云南省陆良县邮电小区2-24宅邮编:655600手机:13330571167编注:史料\殷承瓛传,殷承瓛传\曾国鑫\1480字朱大元帅的回忆成为扬蔡贬唐的风向标
朱德元帅对护国运动的回忆,成为扬蔡贬唐舆论的风向标,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朱德,是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并在滇军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军事干部,在昆明重九起义和云南护国反袁、靖国护法斗争中,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1921年初,朱德由于参加顾品珍领导的“倒唐”活动,在顾品珍获胜执掌滇政后,当上了云南的警察厅长。1922年春,唐继尧回滇复职,顾品珍垮台,他被通缉,从滇西进入四川,然后赴沪、出国寻找马克思主义,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朱德是云南护国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当时的许多情况和内幕,他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可是他的回忆与历史的本来相距甚远,但由于他是国家领导人,一言九鼎,朱德定了调子,谁还敢越雷池一步?
详见:朱德的革命回忆录——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件”,接着又于同年12月宣布做皇帝。在袁世凯称帝以前,蔡锷由北京秘密逃回云南,他凭借着以前在云南蓄积的革命力量和他本人的政治威望,在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起义。这时,唐继尧迫于形势,也宣布云南独立,并由蔡锷、罗佩金、李烈钧、何国钧等领导组成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是蔡锷,参谋长是罗佩金。当时确定的任务是北出四川,然后进攻武汉。第二军总司令是李烈钧,参谋长是何国钧,任务是出两广,然后相机进取湘赣,得手以后与第一军会师武汉。第一军共有三个梯团,六个支队,我担任第三支队司令,随护国军进入四川。由于护国军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拥护,战斗力也比较强。第一军入川不过六千人,与北洋军阀曹锟的十几万“征滇”军相持于叙府、泸州之间。护国军凭着人民的拥护,巧妙地利用山地作战,结果能以少胜多,打了许多胜仗。
由于蔡锷将军的首义,和各省的相继响应,袁世凯终于在全国人民反对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就病死了。但是在打倒袁世凯以后,反袁的联合战线也就分裂了,不但革命党与进步党分裂,而且革命党内部也呈现了分裂状态,许多所谓革命党人自己就变成了新军阀,只顾扩充自己的势力,把孙中山先生说过的“各派协同进行,以收群策群力之效……以期早日除国贼而奠国基”这些话,根本丢到脑后。因此,护国战争虽然打倒了袁世凯,但是并没有能够挽救革命。结果是北洋军阀中另外一些人代替了袁世凯,在中国继续实行卖国反人民的统治。
继袁世凯而起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继承袁世凯的衣钵,继续卖国独裁,破坏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于1917年号召护法,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这时云南、四川的队伍,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但是由于唐继尧等人排斥孙中山先生和进行分裂活动,以致护法运动没有成功。后来又因为唐继尧想当“云南王”,并且企图控制川、黔,引起川黔方面的不满。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就更进一步地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而最根本的失败原因,则是当时的革命运动,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作支柱。
顾品珍主持滇政期间,休兵息民,力除积弊,严惩贪污和行贿者,执法不避亲。陆良县厘金局局长李培炎贪污银洋2000余元,被逮捕;顾品珍的连襟陈继唐为谋求保山县长职,托顾之岳丈向其行贿,被依法关押处理;顾品珍还大力清剿蒙自、开远一带的土匪,严禁招抚匪徒、征募兵丁、封雇驮马等三项扰民行为。
是从陆良县志摘来的吧?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2-2-8 08:07 编辑
我曾经拜访过殷家祠堂,也会晤殷家后代。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良迪村看看祠堂的对联,会受益匪浅的。晚年的殷将军,曾经想出版《紫溪传》,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出版。 支持 支持 我也来看看,这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谢谢楼主分享! 传说中的殷三大人{:titter:}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2-2-8 08: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曾经拜访过殷家祠堂,也会晤殷家后代。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良迪村看看祠堂的对联,会受益匪浅的。晚年的殷将 ...
殷曾将《紫溪传》拿与云南出版界一官员协商出版一事,其人认为该书荒诞奇异,无出版价值,隧止。另:现良迪村委会所在地为旧时富商殷宝山(昆明宝善街即因此人多铺面而名)故居,而非殷承瓛旧居。 个人认为,殷承瓛才是陆良第一人 白矖 发表于 2013-5-24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殷承瓛才是陆良第一人
可以这样说!{:5_2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