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12-3-2 22:11:13

【转载】1大旱下的云南森林覆盖率之争

本帖最后由 火云邪神 于 2012-3-6 14:38 编辑

官方公布森林覆盖率是52.93%,学者从谷歌地图上看,云南全部绿色还不到30%。森林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别是原始森林,直接就参与当地的气候和降水。云南不像其他地方经常存在冷热空气交汇式降雨,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只能依靠森林式降雨,可以说原始森林起着决定性作用,其被破坏的必然结果是连续干旱。                                                          大旱下的云南森林覆盖率之争                                                                                                   本报记者    尹鸿伟      “没有降雨的补充,云南能不干旱吗?”
      长期关注全球灾害问题的独立学者周强表示,目前流行的气象理论根本是错误的,因此导致各地的灾难不断,云南的情况也不例外。
      他认为,一些气象学者过分强调全球宏观气候,过分强调气压和温度的因素,没有把物质变化当作根本问题来研究,甚至完全忽视局部和微观的研究,特别是忽视地表物(森林)对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从而导致气候理论完全脱离了现实,根本无法解决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
      “所有灾难说穿了就是一个问题:水多水少的问题。水多就暴雨,水太多就台风,水少就干旱,水太少就沙尘。”周强表示,“因为海洋每年产生的水汽大致差不多,上风处台风水下多了,下风处水自然就少(干旱),甚至太少或没有水(沙尘)。”
      三年连旱的困境延续至今,已经造成云南631万余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亿余元,其中农业损失22亿余元。目前,云南除了短期应急使用存储水和获取地下水源之外,还面临一个更严重的挑战:立即停止对森林资源的掠夺性破坏;尽快修复被严重损害的森林生态系统。
      云南省的一名林业官员表示,经过国家多年的宣传教育,损害森林的后果其实大多数人都清楚,“之所以这方面的糟糕情况一直在延续,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的原因,‘停止’将带来经济损失,‘恢复’同样需要经济支撑,很多工作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受害
   (右图: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里,退休教师蒋学道在家门前用山泉水洗着手。)(尹鸿伟/摄)

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12-3-2 22:13:27

【转载】2大旱下的云南森林覆盖率之争

本帖最后由 火云邪神 于 2012-3-6 14:40 编辑

的确,山外面的许多地方是另外一幅景象:沟干地裂、田地荒芜……老百姓苦不堪言,无论民间、政府都为水的问题焦头烂额。另外的正面例子是,大旱期间云南元阳梯田里一样有水种水稻,当地60万亩的天然林,保存了充足的水汽。
      “难的不是种树,而是不愿意种,杨善洲以及很多热心植树的人已经作出了榜样。还有旅日华侨易解放女士,2000年起在内蒙古沙漠里成功植树110万棵,获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长期从事生物和气象研究的科普教育者代国林表示,易解放最早种植的小树、如今都已长高、生态林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曾经的“死亡之海”变为一片片连接着地平线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随着植被的恢复,动物的踪迹也开始多起来。
      与东南亚广泛接壤的云南一直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不过,这个美好形象正在一年年衰退,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曾热切希望拯救危机,但情况似乎有点覆水难收了。
      “每当有些批评的声音发出来,云南地方政府总要想办法让对方碰个软钉子,理由是云南需要发展经济,同时为国家财政做贡献。”云南省的一名林业工作者说,“云南这些年的确赚了不少钱,付出的代价却是自身的生存环境变糟。当然也不能完全说当地心甘情愿,但云南一时无法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更无法阻挡人们对金钱的狂热。”
      具体的表象是:有些地方为了获取木材利益不断进行砍伐,另外一些地方则是为了栽种经济林木而毁坏森林,也有两者结合进行的情况。于是,近年来许多人在乘坐飞机经过云南上空时,都会发现“要么山上光秃秃没有树,要么是非常整齐的人工林”。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许再复教授早在20世纪末就提出:“橡胶林及各种水果林不能计算成森林覆盖率,而各种各样的经济林过量种植,将严重损坏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野生动物也失去了生存地,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云南动植物的生存情况。”
      不过,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完全采纳。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1976-2003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表明,西双版纳近30年间共损失了约40万公顷的热带季节雨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转换为单一种植的橡胶林,“那些被砍掉的森林,很多树龄都在100—300年以上”。
      “我们这里官场上都说:正科副科,不如栽橡胶树几棵。不少人的确因此赚了大钱,但原始森林就倒霉了。”西双版纳的一名官员感慨,“想知道哪里不属于中国地界,就看有没有种橡胶树。除了政府严格管理的自然保护区,现在整个西双版纳已经很难见到原始森林了。”
      谁曾想当年中国科学家历尽艰辛移植成功的橡胶林,现在成了可怕的有害物?《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
      云南网友的呼声内容则更广泛:“西双版纳成片增加的橡胶林;全省各地遍布的药材种植农场以及桉树林;山上的大树都被运到城里作景观了;逐年增加的高尔夫球场无一不是消耗大量水的同时破坏着造水的环境。”
      2010年10月起,云南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600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其中到2015年改造2000万亩,到2020年基本完成其余4000万亩改造任务。此前,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批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体形势很好,但仍需加大推动力度。尽管问题很多,但关键是州(市)、县、乡领导的认识。”
      同年11月,云南本土的一些网站上却出现了“中低产林改造‘变味’,百万亩国有林遭‘剃光头’”的民间反映,许多原有的森林在新一轮经济狂热中纷纷被消失、被替代。                                                                                  森林被破坏导致干旱
      以前,山林茂密一直是云南省的最大特点,但是后来的许多经济活动使森林、树木遭了殃。不仅是毁林开荒,老百姓生活需要燃料,糖厂等各种工业也需要燃料,甚至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许多燃料都取自山上的树木。
      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施甸县宣传干部杨连武说:“原因有很多,但结果就是一个,山上的树没有了。有些地方种植条件不好,树砍了也就难再恢复了。”
      2011年11月,云南省的林业用地面积达3.71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52.93%,居全国第3位,活立木总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接下来,云南计划用10年时间新增森林面积千万亩,工程区覆盖率达67%以上。
      “从谷歌地图上看,云南全部绿色还不到30%,也看不到干旱的地区有森林的痕迹。”长期关注全球灾害问题的独立学者周强说,“其中还有很多是经济林,对水汽输送和水汽结合没有多大作用,特别是桉树和橡胶树极大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他表示,官方的数据与民间感受、谷歌地图呈现的差距很大,官方统计可能包括大量的经济林,即在“原来的森林覆盖基础”上加上经济林的统计结果,而经济林根本就不能属于森林,连自然的灌木都不如。(下图:官方公布森林覆盖率是52.93%,学者从谷歌地图上看,云南全部绿色还不到30%。)




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12-3-2 22:15:38

【转载】3 大旱下的云南森林覆盖率之争

本帖最后由 火云邪神 于 2012-3-6 14:42 编辑

长期从事生物和气象研究的科普教育者代国林表示,森林是由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地被物以及相关的动物组成,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生物体系,其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稳定性,二是可以自我复制。前者是指森林中主要标志性的生物物种,基本是大约一万年左右计时的本地植物,后者是指这些物种的下一代可以在里面自由生长。
      “森林和人为种树或树林(经济林、景观林、果树林等)不一样,因为森林具有能够支持水汽输送并产生降水的功能。”他说,“地表物有很多种情况,原始森林只是其中一种。地表物发生最大的变化是森林植被,已由原来全球的60%以上降到了现在不足30%,而中国不足18%。”
      代国林认为,全球茂盛的森林自然保护区都能独自成为风调雨顺的局部气候,其他任何地表物都无法替代原始森林,“云南森林覆盖率低必然干旱,进而还导致阻断水汽输送使得下风处—北部和东北部贵州、四川等地的干旱,以及上风处—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孟加拉国的暴雨、台风等逐渐加重”。
      “云南及周边区域连续三年出现干旱,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式降雨,或说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坏导致了干旱。”周强说,“地球降雨一般分三种情况:有大量水汽且有一定量凝结核的暴雨或台风式降雨、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的冷热空气交汇式降雨及有足够多凝结核的森林式降雨。”
      代国林表示,云南不在沿海,其周边森林被破坏,没有大量水汽输送到云南,第一种降雨几乎没有机会;云南只有在6、7、8月三个月左右由于东南风强劲而有可能发生冷热交汇式降雨,其余大部分时间由于从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上来的印度洋水汽切断了西北南下的冷空气到达云南,因此没有机会发生冷热交汇式降雨。
      “以上两种情况是云南地理的原因,没有办法改变,而且也不是干旱的主要原因。”周强说,“大量原始森林的破坏,直接导致森林式降雨落空,才是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没有森林的帮忙,水汽输送的下风处就得不到大量的水汽,也就是上风处水汽被大量阻碍或改道,直接导致上风处的台风、暴雨和暴雪,间接导致下风处干旱和沙尘。”
      周强表示,森林的失去会导致几个问题:露裸的地表温差变化大(过冷过热),冷空气和热空气都是阻碍水汽输送的,导致大量水汽无法到达云南;没有森林,就没有大量的生物凝结核,水汽就没有办法凝结水汽超过饱和质量的重力降雨条件,因而没有办法降雨;露裸的地表升温快,水汽的饱和质量就更高,水汽凝结的质量更没办法超过饱和质量而降雨;没有森林,就没办法蓄水,导致雨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干旱就更严重,局部还会引起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
      相对而言,沿海地区的降雨对森林依懒性要弱些,但沿海的森林却是直接影响整个内陆地区的降雨,因为大量的水汽要通过“森林媒介”来输送到内陆。目前,以云南为中心点来观察周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生物与气象已经呈现出了相互影响的状况。
      “泰国的森林被严重破坏,也是云南干旱和泰国洪涝的一个很大原因。”周强说,“森林被破坏,大量水汽会被阻沿海,会引起三种结果:一是沿海暴雨、台风、洪灾以及泥石流等灾害不可避免,没有森林蓄水暴雨过后也一样出现短期干旱,甚至洪水也造成泥土流失而荒漠化,以及海水倒灌后的土地盐碱化等灾害;二是沿海水汽无法大量送到内陆,造成内陆干旱和沙尘;三是水汽被迫改道,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周强表示,目前中国没有一个省份是让人不担忧的,包括台湾除了中部和东北部有森林,其余东部、西部和南部都是光秃秃的,一旦有暴雨和台风,出现洪水和泥石流是必然,过后一样也会出现干旱问题,“云南主要是恢复自身的森林,其次还要恢复云南周边地区的森林,特别是把水汽输送到云南的上风处的森林也要恢复,比如泰国和老挝”。
    “我刚从泰国、老挝考察回来,那里的森林植被砍伐很严重。”代国林说,“现在中国各地区地下水位的保持要提到日事议程上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地下水是救命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位持续下降会加重沿海城市的海水倒灌现象,华北某些地区打井深度超过200米,而渤海湾的平均深度才75米。”                                                                                  关键在于恢复森林之路
      “云南因为地理环境特殊,只能依靠森林式降雨,所以要解决云南干旱,恢复森林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周强说,“恢复原始森林可能有点难度,但最起码也得按当地树种来恢复,先以当地最便利的树种开始,逐渐按当地保护区的生态结构来恢复改善森林生物的多样性。”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林业局副局长赵兴朴表示,中国的普遍情况是人口偏多,需要足够的耕地来保证生存的需要,目前把大量土地用来种树不太现实,但对一些林相差、效益低的地方进行土壤和林业改造是可行的。
      “种树需要因地制宜,按林业人员的说法是‘适地适树’,除了首选储水效果最好的阔叶树种,混合树种的方案也很好。也可以种一些如核桃树之类的果树,如桤木之类的经济林,这些树种对水资源的占有量不算大。”他说,“但桉树、橡胶树等经济林木要尽量少种,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树种对地下水分吸收量太大,在空气中的蒸发量也很大,因此桉树下经常是草木稀疏。”
      赵兴朴介绍,目前矿山治理不到位,坑洞作业损坏山脉水系和地下水系的情况非常严重,施甸县的一些地区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较,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水量;另外传统畜牧业也存在占地太多,与造林形成了生存和环境的长期矛盾,同时农村土地、林地承包后做群众的工作也比较困难,不容易实现大面积、大连片种植。
      他表示,目前造林方面的科学认识和技术培训不再是难题,但国家对此投入还很低,比如种一棵核桃树的成本至少是15元,而政府的补助只有3元,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主要是引导,造林的主体仍然是农户,尤其是一些大户承包的效果会明显,同时类似杨善洲那样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其中的效果也非常好。”
      “通过卫星地图来判断不一定准确,尤其有些灌木、草滩区不容易辨别,但森林的覆盖率高的确非常关键,否则即便是有足够的雨量,也没有办法存储下来,虽然水库、水窖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仍然比不上森林的自然效果。”赵兴朴说,“但最近几年的降雨量的确明显比以前少了,山上的树木都喝不饱,当然不容易放水出来了。”(左图:大亮山里的人们一直不担忧用水的问题。)(尹鸿伟/摄)
      针对有网友认为云南各地为保证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大量发射防雹弹形成干旱的猜测,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广河2月28日通过中国天气网回应:云南干旱和人工防雹一点关系都没有,人工防雹使用的催化剂起作用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不会起作用了,“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剂都是碘化银,只是使用的量不同,人工防雹不仅能够减少冰雹,在有些时候还能促进雨滴的形成,增加降水”。
      “不能这样找替罪羊,就像全球气象找二氧化碳的借口一样很不靠谱。”周强表示,大气是环流的,碘化银只对当时的云层有些影响并且很容易气化,最关键还是森林被破坏。
      “近几年不但是全省出现干旱,施甸县即使雨期也很少见到发洪水了,是不是发射防雹弹造成,还是其他森林减少等原因,都不应该简单下结论。”赵兴朴说,“我建议政府尽快组织专家调研,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及设计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周强表示,到云南的水汽主要有三条:一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来的水汽经泰国、老挝、缅甸东部到达云南,这条水汽输送是主干线,而泰国和云南森林的破坏也是云南干旱和泰国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从印度洋上来的水汽经孟加拉湾过整个缅甸到达云南,而缅甸中部森林完全破坏也阻碍大量水汽输送到云南;三是从南太平洋上来的水汽经南海过海南沿越南北部和广西到达云南,由于海南的森林完全被破坏,越南和广西也破坏严重,特别是广西也跟云南一样大量种植经济林桉树,直接导致能到达云南的水汽越来越少。
      “要完全恢复云南的风调雨顺,就必须同时恢复这三条水汽通道上的森林,这也是解决云南和西南地区干旱的办法。”他说。
      云南在2012年再度遭遇干旱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注意,除了不断表示同情及愿意帮助外,更有许多热心网友纷纷发表建议。
      “云南许多山上树都没有,这么多年的植树节在干什么呢?”、“植树活动全民都可以参与,三五年就有效果,十年就可以树木”、“海洋水汽是太阳能把海水净化成淡水了,这么便利的东西只要植树就能得到”、“把海洋水汽从沿海输走,其就无法在沿海聚集,就不能在沿海产生暴雨和台风,如广东、华东地区的大暴雨;内陆深处有海洋水汽的到来就解决了缺水的问题,沙尘和干旱问题也就解决了”。
      “现在云南植树还来得及,它还有地下水和一定的土质,30年左右基本就能解决目前这些严重的灾害。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周强说,“旱情年年这样持续,十年后云南将开始生态移民。2006年我就写文章呼吁云南不能再砍伐森林了,可是没人理睬。”
                                                                                                   (云南法制报记者邵维岑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文地址:http://news.time-weekly.com/story/2012-03-01/122493.html)                                       (从谷歌卫星地图上看,云南周边靠海的东南亚地区森林覆盖情况都不理想。)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2-3-2 22:35:16

{:6_271:}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2-3-2 22:36:11

{:6_27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1大旱下的云南森林覆盖率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