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 发表于 2012-3-6 10:54:51

《探索·发现—爨碑惊奇录》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爨碑惊奇录(上、下)》视频,请点击:
http://www.luliang.org/thread-47802-1.html

    《探索·发现—爨碑惊奇录》
   昨晚3月5日央视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21:10播出《爨碑惊奇录》,我在家里甚是欢喜,心里好像一下子得了一件什么心爱的东西,满心欢悦。
    爨碑——从它碑体的形状上分为大小两块,立于曲靖一中院内的《爨宝子碑》为小爨碑,立于曲靖我的家乡陆良薛官堡的《爨龙颜碑》为大爨碑。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
历史上,由于地理的原因,历代学者习惯把我国碑刻中的魏碑称为北碑,把东晋和南北朝的碑刻称为南碑,其中以爨碑为典型代表,南碑少而贴多,北碑多而帖少,因而,爨碑在历代碑刻中是绝无仅有的稀世珍。"爨"是魏晋时期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晋初年,爨琛雄踞南中,至唐朝天宝七年为南诏所灭,统治南中四百余年。爨碑以春秋词笔,完整地记录下这段历史,是研究爨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目前云南仅存两块,即《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史称"两爨",保存至今,被誉为神品,分存于云南陆良贞元堡和曲靖一中校内。“爨碑”立于十五个世纪以前的南北朝时期,是汉文化在西南地区传播的重要史料佐证。其碑文兼涉山川地理、天文历法、风俗民情,重点突出了爨氏的渊源、入滇的经过以及爨龙颜在滇的文治武功,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的综合反映。爨氏本是中原南迁汉民,三国时跻身大姓之列,世袭晋宁、建宁二州刺史,实际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封建领主割据政权。爨龙颜受封为"龙骧将军",子孙三代世袭宁州大长,对云南历史影响深远。在其统治时期,云南的本土文化正与中原的楚文化、巴蜀文化不断融合,之后,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色彩的"爨文化",是云南古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载以来,爨碑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鲜为人知。直至近代,一直被视为正宗的"二王"法帖,逐渐变成缺乏生气的馆阁体,"帖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取而代上的是当时的"碑学", 爨碑始登上大雅之堂。后经康有为、梁启超、李根源等志士仁人的进一步弘扬,才身价陡增,饮誉寰中。历代学者对于碑文的题跋,不可胜计,纵观云南历代碑碣,还没有哪一块碑石能像爨碑一样赢得如此众多学者和艺术家的青睐,正由于其具有深厚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才使爨碑在中国碑刻艺术的百花园中,像盛开的九秋之花,像不死的三春之草,生机永驻,代代传名。




            

《爨龙颜碑》——碑文:
                   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君讳龙颜,字仕德,建宁同乐县人。其先世本高阳颛顼之玄胄,才子祝融之渺胤也。清源流而不滞,深根固而不倾。
  夏后之盛,敷陈五教,勋隆九土。纯化布于千古,仁功播于万祀。故乃耀辉西岳,霸王郢楚,子文铭德于春秋,斑朗绍纵于季叶。阳九运否,蝉蜕河东,逍遥中原。班彪删定汉记,班固述修道训。
  爰暨汉末,采邑于爨,因氏族焉。姻娅媾于公族,振缨蕃乎王室。
  乃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位均九例,舒翮中朝。迁运庸蜀,流薄南入,树安九世,千柯繁茂,万叶云兴。乡望标于四姓,邈冠显于上京。瑛豪继体,于兹而美。祖,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考,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追谥宁州刺史、邛都县侯。金紫累迹,朱黻充庭。
  君承尚书之玄孙,监军之令子也。容貌玮于时伦,贞操超于门友。温良冲挹,在家必闻。本州礼命主簿不就,三辟别驾从事史,正式当朝,靖拱端右。仁笃显于朝野,清名扇于遐迩。举义熙十年秀才,除郎中、相国西镇,迁南蛮府行参军,除试守建宁太守。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于是贯伍乡朝、本州司马、长史。而君素怀慷慨,志存远御,万国归阙,除散骑侍郎。进无烋容,退无愠色,忠诚简于帝心,芳风宣于天邑。除龙骧将军,试守晋宁太守,轺车钺斧,金章紫绶,綮戟幢盖,袭封邛都县侯。
  岁在壬申,百六遘衅,州土扰乱,东西二境,凶竖狼暴,缅成寇场。君收合精锐五千之众,身伉矢石,扑碎千计,肃清边嵎。君南中磐石,人情归望,迁本号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君姿英雄之高略,敦纯懿之弘度,独步南境,卓尔不群。虽子产之在郑,蔑以加焉。是以兰声既畅,福隆后嗣者矣。自非恺悌君子,孰能若斯也哉?昊天不吊,寝疾弥笃,享年六十一。岁在丙戌十二月上旬薨。黎庶痛悼,宋、夷伤怀,天朝远感,追赠中牢之馈也。
  故吏建宁赵次之,巴郡杜长子等仰怀仁德,永慕玄泽,刊石树碑,褒尚烋烈。
  其颂日:
  巍巍灵山,峻高迢遰。或跃在渆,龙飞紫闼。邈邈君候,天姿英哲。缙绅踵门,扬名四外。束帛戋戋,礼聘交会。优游南境,恩沾华裔。抚伺方岳,胜残去煞。悠哉明后,德重道融。绸缪七经,骞骞匪躬。凤翔京邑,曾闵比踪。如何不吊,遇此繁霜。良木摧枯,光辉潜藏。在三感慕,孝友哀伤。铭迩玄石,千载垂功。
  祖已甍背,考志存铭记。良愿不遂,奄然早终。嗣孙硕子等,友乎哀感,仰寻灵训,永慕高踪,控勒在三。仲秋七月,登山采石,树立玄碑,表殊勋於当世,流芳风於千代,故记之。
  宁州长子驎弘早终,次弟驎绍、次弟驎暄、次弟驎崇等建树此碑。
  大明二年岁在戊戌九月上旬壬子朔嗣孙硕瑞、硕才、硕繗、硕万、硕思、硕闾、硕罗、硕闼、硕俗等立。
  匠碑,府主簿益州杜苌子。文,建宁爨道庆作。

【译文】
爨君名龙颜,字仕德,是建宁郡同乐县人。他是上古帝王少昊和颛顼的远代子孙,也是高阳氏火正祝融的后裔。他家的世系源远流长,清理起来没有遗漏的地方;也象根深蒂固的大树从未倾倒过。当夏朝盛世,他的祖先辅佐夏帝广泛施行五伦的教化,功勋传遍九州疆土。淳厚的教化遗泽千古,仁政的功德传播万代。他家祖先的厚德辉耀着西岳一带,又辅佐郢楚成就霸王的业绩,令尹子文的美德著称於春秋时期,班朗虽生于春秋末世,也能继承祖宗的事业。不料家族遭到了恶运,不得不离开河东地区,迁到中

原以求发展。            后来,家族又兴旺起来。班彪删订增补汉代的史册,班固著成《汉书》,又师法古人,开发了圣贤经典中的大道和遗教。到了汉末,他家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族人的姓氏。通婚联姻的都是公卿贵族,为官的比王朝的宗室还要多。他的远祖爨肃,官至曹魏的尚书仆射兼河南尹,爵位和九卿同等,在朝中广有势力。后世子孙又辗转迁到了四川、湖广一带,一部分又漂泊到了南中。爨家经过九代人的发展和安居乐业,家族兴旺,人户像大树枝那样繁茂,子孙像满树绿叶那样葱郁。爨家的声望已经被列为四姓世家,仕宦誉满京城。英雄豪杰的家世已达到全盛了。爨君的祖父是晋宁、建宁二郡太守,加龙骧将军衔,又晋升为宁州刺史。父亲加龙骧辅国将军衔,任八郡监军,又任晋宁、建宁二郡太守,死后追谥为宁州刺史和邛都县候。爨家佩金印紫绶的官,一代接一代;穿红色朝服的人充满家里。爨君就是魏尚书仆射爨肃的远孙,八郡监军的公子。他仪表不凡,胜过常人;操守高尚,超过家族中的子弟。他温和善良的性情,谦逊谨慎的作风,虽然在家还未出仕,早已在社会上远近闻名。本州以礼聘他为主簿,他没有就任,又三次征召他做别驾从事史,他也没有去。他按国家正途入仕朝廷以后,在尚书令左右勤慎供职。他的仁爱厚道朝野闻名,廉洁的声誉传遍远近。他被推荐为晋安帝义熙十年的秀才,被任命为郎中,不久,朝廷选拔征召镇守西南边防的人才,他被升迁为南蛮府行参军,并代理建宁郡太守。他被朝廷任命为家乡的封疆大员,真所谓“衣锦昼游”,荣耀已极。老百姓歌颂他的德政,士大夫赞赏他的风范。于是,他着手整顿家乡的吏治,按门第高下任用司马、长史等官职。但爨君素来胸怀慷慨,心里记着皇上,于是从万里之外的云南去晋见天子,朝廷任命他为散骑侍郎。他被选用并无喜色,被斥退也不会有怒容。他的忠诚记在皇帝心里,他的高风流传於京城。继而官拜龙骧将军,并代理晋宁太守。他乘着轻车,佩带金章紫绶,斧钺开路,棨戟前驱,旌旗飘飘,并且袭封了邛都县候的爵位。刘宋文帝元嘉九年,时运遭厄,宁州地区受到扰乱,在东爨和西爨两地,暴徒象豺狼一样疯狂,到处成了战场。他集合精兵五千余名,不避矢石,歼敌数以千计,肃清了边疆的战乱。他是南中地区一块坚固的磐石,人们从内心里敬仰,朝廷又晋升他承袭祖上的官职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和封邛都县候。他具有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和宏伟气度,在南中可算首屈一指、卓著超群的人物,即使象子产在郑国那样的不朽功绩,也超不过他。因此,他那若兰花般的声誉,已经到处传开了,荣华富贵也带给了子孙后代。如果不是和乐君子,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怎奈上天不予垂怜,他卧病越来越重,于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上旬逝世,享年六十一岁。老百姓沉痛哀悼,汉族和少数民族无不心痛,远在朝廷的君臣也很震悼,追赠他中牢的祭礼。他的旧属建宁的赵次之,巴郡的杜长子,敬仰缅怀爨君的仁德,永远思慕他的深远恩泽,于是刻石立碑,记载和颂扬爨使君的丰功伟绩。颂词如下:  巍峨的灵山啊,  是多么俊伟挺拔而又苍茫连绵!  原来是活跃在深渊的潜龙,  终于飞向帝王的宫殿。  高瞻远瞩的君侯啊,  天姿多么英俊明哲!  士大夫们走访盈门,  四面八方传扬着使君的名声。  礼品的众多,说明四方聘问的纷纭。  在南中你和人民水乳交融,  你的恩泽洒遍华夏的边境。  你是安抚西南的方伯,使人去恶从善,  几乎废除了死刑。  永垂不朽啊!  你的崇高德化使百姓和乐宁静。  你钻研七经啊孜孜不倦,  你正直不阿,尽忠而不顾身。  你象凤凰飞翔在神京,  你的孝行可比闵损、曾参。  为什么啊,昊天不佑,  善人遭到繁霜?  栋梁摧折,哲人的光辉永远潜藏。  长辈们哀悼思念,  子弟们泣血悲伤。
          只能立碑刻石,  记载你的功德,  永志不忘。  祖父薨逝以后,先父曾有志立碑,但美好的愿望还未实现,就突然早早死去。嗣孙硕子等感到极大哀伤,秉承先父的一贯训诫,永远追慕先祖的高风亮节,再三克制极度悲伤的感情,于仲秋七月,上山采择石料,树立这块石碑,向世人表彰祖先的特殊功勋,使他的优良作风传播千万代,因此附记在碑末。  宁州刺史爨龙颜的长子鳞弘早逝,次弟鳞绍,三弟鳞暄,四弟鳞崇等建立此碑  大明二年九月初一,嗣孙硕子硕某硕端硕万硕思硕闾硕罗硕闼硕俗等敬立  督造石碑的是爨府主簿益州杜长子  碑文是建宁爨道庆作

遇女心惊 发表于 2012-3-6 11:06:50

论坛里昨晚有人发了,期待今晚的下集

中国商港爨网 发表于 2012-3-6 12:31:26

探索·发现:爨碑惊奇录

探索·发现



没有安装插件,安装了才可以看

  在遥远的西南边陲,在神秘的南中腹地,矗立着两块书写着汉字的碑刻,它的书写格式既不是隶书也不是楷书,在当地被称为“爨书”。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异演化,形成了篆隶楷过渡的基本模式。但是隶书是怎样过渡到楷书的,在两者中间确实存在着另一个书体,那就是“爨体”。两块爨碑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实物证明。本片讲述的就是这两块爨碑离奇的传承和发现的故事,敬请关注。

http://bugu.cntv.cn/live_channel10/index.shtml

menghefei 发表于 2012-3-7 22:56: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发现—爨碑惊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