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子 发表于 2012-10-9 20:37:23

不了解,不做评!

不过楼主的笔墨很了得!

只是楼主怕对爨文化也没做过功课,因此,尚需冷静!!!!!

风清云淡jay 发表于 2012-10-11 12:51:55

鸡巴毛文化,陆良还是穷的叮当响,O

fk364572 发表于 2012-10-13 10:51:21

毛主席讲过:“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爨文化就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原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嘛。

hutuchong 发表于 2012-10-13 11:12:12

本帖最后由 hutuchong 于 2012-10-13 11:15 编辑

人们对文化探究已经很久,但是文化从广义上讲,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与文明是紧密相联的,只有文化达到高度发展,才有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在中国,文化、文明,原本都是哲学用语,其词首见于《易》经,如“文明以正”、“文明以说”、“刚健文明”、“天下文明”等。什么叫做“文”?综合古籍文义,知道天地相交、阴阳互依、刚柔并济、相反相成之道,通其变化,知其必然,并以之律己、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文”。如《周易·系辞》说:包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阴、阳〕,远取诸物〔天、地、山、泽、风、雷、水、火〕,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言,“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易》总天道、地道、人道、时变之四维为一个整体,纵横道理而求其德,故有“天文”、“人文”、“鸟兽之文”等不同的分称。若用现代通俗之语表述,就是研究、总结、掌握了客观自然规律,以之为指导思想而做事业,就是“文”,它属于形而上的抽象范畴。唯其如此,古人造字就突出地强调其“人文”特点:画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在其胸部画出一个心脏“ ”,表义为:研究天地万物而明其道,就必须用心思考。商代的人在甲骨上用刀刻字,为了省事,“人”中间的这个“心”字,有时候也省刻为“ ”、“ ”、“ ”等。

    什么又是“化”呢?化者,“教行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之谓也。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它就与以下4个命题密切相关: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国的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为其灵魂的,这是它在世界各种历史文化中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博大精深的根本性原因;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国家制度密切相关的,“五帝时期”形成的是以民为本、爱地亲民、以道立法、以法治国、选贤任能、刑德相养、执法有度、富民强国、明民而治的思想文化;自夏禹以来,所形成的是唯皇作极、以官为本、任人唯亲、神道设教、愚民而治的独裁专制封建文化;自百家争鸣以来,民主法制与独裁专权两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而存于诸子之说中。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就有一个分清精华与糟粕的工作必须仔细地进行;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等行为规范的社会教化相关联的,抽去了社会教化,缺少了具体的道德规范,就无以传承。不能进行历史传承,造成了文化的历史缺位,就谈不上文化的弘扬;第四,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个特点不是如何教导别人,而是内省,“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为仁”,此之谓也。

    现在,有些所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口号、行为,则是表现为不知“文化”为何物?例如:“茶文化”、“奶文化”、“米文化”、“醋文化”、“三祖文化”、“五祖文化”、“六祖文化”、“文化周”、“文化月”、“我用文化赌圣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你看,口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第一没文化,第二非“中华”,第三无传统,第四,甚至从根本上就没把“文化”当回事,而是当成了发展经济的垫脚石,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人们听到的是经济动物之语!如此,就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表现得是传统文化严重缺失问题。
说简单点,我们生活每一个元素都是文化范畴,关键看站在什么角度?从那个方面去挖掘和探究。

yijiang1990 发表于 2012-10-14 03:42:10

一直弄不明白孟获到底是不是陆良的

已子 发表于 2012-10-16 20:56:44

yijiang1990 发表于 2012-10-14 0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弄不明白孟获到底是不是陆良的

http://www.luliang.org/thread-66467-1.html

yijiang1990 发表于 2012-10-17 02:05:35

已子 发表于 2012-10-16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luliang.org/thread-66467-1.html

看了,但还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们陆良的

访碑之路 发表于 2013-6-5 23:04:45

马甲之王 发表于 2012-10-8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爨体我从来没有否认过他的价值,尤其是爨龙颜碑!只是我觉得仅仅用爨体就来体现一种文化太过牵强!
目前 ...

{:16:}{:16:}{:16:}{:16:}
动不动就戴文化的帽子,不知道爨乡的朋友们都把爨字写好了没?呵呵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答剑中石“爨文化批驳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