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x540612 发表于 2013-3-10 16:17:14

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吗?!

日常里,人们总爱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一句琢玉行俗话拿了来当做解决问题的金科玉律并应用。其实,只要是有心人,谁都明白:其“他山之石”指的是比玉硬度为高的“石头”,并非任意的石头!如是任意的普通石头,其不仅不能“攻玉”,反而有被“玉攻破碎”的嫌疑或可能。因此,做为“攻玉”之人,如果不能识别这种现象,而盲目取石攻玉,其可笑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方正被大家批评,其错误也是显而易见,有人却偏偏要站在这个错误责任人的立场上用他的道理来为其辩护,并称其的错误为“道理”并要“攻玉”,这样的攻法恐怕也就只有“玉攻”的效果而永远不能“攻玉”并促其改正、认识的可能了啊!这种“玉攻”的做法,恐怕与俗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意相差、或可能完全走到了相反上去了吧?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Mr.炒饭大王 发表于 2013-3-10 18:33:36

{:3:}

云海科技 发表于 2013-3-10 18:59:56

{:tongue:}

珍惜每一天 发表于 2013-3-10 19:30:24

{:tongue:}

读你懂你爱你 发表于 2013-3-10 19:35:19

{:sad:}不知道啥意思

加佳 发表于 2013-3-10 20:12:54

我理解的意思是“借鉴”

玛卡图 发表于 2013-3-10 20:40:50

本帖最后由 玛卡图 于 2013-3-10 20:41 编辑

这帖子太有内涵啦,可惜我就是看不懂。。。         {:soso_e120:}

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3-3-10 21:34:4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石头应该是金刚石吧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3-3-10 22:11:31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3-3-10 22:24 编辑

{:soso_e113:}原为“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意思是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将玉器打磨好。比喻借助外力(一般指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原文如下。

鹤鸣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即借鉴和创新。所谓借鉴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准确的讲,就是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法、技术、管理等“拿来”为我所用,这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才物的投入,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创新就是有继承有发展。即在“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创造性的利用“他山之石”,囫囵吞枣式的引进,可能会造成梗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墨斗 发表于 2013-3-11 12:59:58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