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3-11-23 20:51:45

springtlb 发表于 2013-11-22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你是?

我是刘文林,兄弟,给还记得?

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3-11-23 20:54:43

一线天 发表于 2013-11-22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在此向曾经和现在在双箐口工作的弟兄们问好!

你给是桑?

阳光 发表于 2013-11-23 21:27:16

    多年后人们会发现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祝福龙海乡的人民日子越来越好!

    也希望陆良能守住清山绿水!让我们为陆良的明天祝福吧!

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3-11-23 21:28:20

我想起来了,你是宋,给是?

阳光 发表于 2013-11-23 21:28:21

感谢每一个在龙海山工作和奋斗过的人,请大家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多多支持和关爱,常回家看看{:soso_e142:}

剑兰 发表于 2013-11-24 13:44:58

本帖最后由 剑兰 于 2013-11-24 13:49 编辑

{:soso_e179:}楼主说的好,人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人是有感情的,对人对事对一方热土都是一生的眷恋。前几年我的侄子读初中时被我送到古都邑彝族副村长金发发家去体验生活(相当于当今电视里的的变形记),现在他大三了,每当提这话题,都说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侄子很有爱心,放假就会喊着大人买些东西抽空去看看发发一家。
97年我在山上时的那些小娃娃,现在他们的大人有时领着他们来找我,我都认不出来了,因为,这个原来的他们指的是还有小娃娃尾着,他们的大人已经老了,他们跟着大人又是领着他们的孩子来的。
双箐口的居住村民也就是龙海山区人,基本都是明末以后从马街的大、小龙潭村,三岔河的垢店等陆续迁移上去的,刚去的时候一人或一家人在一个地方搭个窝棚,后来落地生根慢慢地繁衍后代至今,如保姓、李姓、张姓,保家窝棚、杨家窝棚、冯家台子等。
长期以来,老百姓将双箐口及师宗附近的地名用下面几句话概括如下:
“大小瓦洛桩棵上,上下再邑地车房,羊钻青,狗钻洞,毛驴子掼在树搭棚,请问雨古那处去,皈依打铁叮当响,古都衣山上放牛羊。那时的山上路是土路,非常的难走,吃的水是村中的大水塘,全靠下雨从四周淌在里面,牛马全拉倒水塘里面喂水,衣服也在里面洗,一到年底干旱就没水吃了,靠消防战士送水上去,后来慢慢的才改造成一家一个小水窖。

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3-11-24 21:23:32

剑兰 发表于 2013-11-24 1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说的好,人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人是有感情的,对人对事对一方热土都是一生的眷恋。前几年 ...

我想起来了,你也在双箐口工作过,你走后我才上去工作。你说的金发发我也熟悉,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了。

剑兰 发表于 2013-11-24 21:30:33

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3-11-24 2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起来了,你也在双箐口工作过,你走后我才上去工作。你说的金发发我也熟悉,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又 ...

{:16:}对对对

高原人 发表于 2013-11-26 11:02:40

你们说的太好了,双箐口这地方就是这样的,我也在哪里体验了有一年吧,的确不容易。

一线天 发表于 2013-11-26 12:57:42

本帖最后由 一线天 于 2013-11-26 16:33 编辑

剑兰 发表于 2013-11-24 13:44 http://www.luliang.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说的好,人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人是有感情的,对人对事对一方热土都是一生的眷恋。前几年 ...

你应该是97年左右离开双的吧。你们那块,之后是xu,再后是sun。
是的,舒适环境下的人远远没有艰苦环境中的人更注重人与人的情感。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记 忆 龙 海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