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宇平:消不尽的劫
钱宇平:消不尽的劫 围棋里有一个术语,叫做“劫”,如果非要用通俗的方式来解释,我只能告诉你,那是一种黑白棋子彼此纠缠不清的状态。汉语里,这个字也可做“劫难”、“劫持”之解。而在棋盘之上,某些劫确实生死攸关,某些劫则永难消解。设想一下,假如深陷其中的不是几枚棋子,而是一个人呢? 黑子,白子,黑子,白子,黑子,白子,黑子,白子黑白棋子交替落在纵横十九格的棋盘内,永远别指望次序会发生变化。而这,几乎就是钱宇平全部的生活,从4岁直到40岁,而且注定还要贯穿于他的下半生。就如同一座老式挂钟,“滴-答”声必然与其生命相始终。 即使一座挂钟,也有出现故障、暂停摆动的可能。棋手钱宇平也是一样。生命中有那么几次,他大脑出现混乱,连摆布黑白棋子这种最简单的程序也无法完成。好在他现在回到了棋盘边,钟摆继续“滴-答”。 早晨通常是从中午12点以后开始,他起床后会直接坐到棋盘前,摊开几年前的一本《中国围棋年鉴》打谱,无所谓什么时期的什么棋谱,这几天摆的是两个业余棋手极平常的一盘对局。也无所谓什么早餐或午餐,他只是偶尔从盒子里拈起一块饼干,喝一口必须有甜味的饮料,就如同随手从棋篓里拈起一枚棋子,要么就是黑的,要么就是白的。 也许因为父母都是医生的缘故吧,单室房间打扫得极其干净,简直让人怀疑是否连细菌都难以存活于斯。看上去,这完全不像单身男人钱宇平的居所。 晚上七八点,住在附近的父母把做好的饭菜送来,他简单地完成一天中惟一的正餐,出去散一会儿步,回家上网下棋,直到翌日凌晨。 他住在上海一处老式居民楼的一层,睡觉的时候,阳台的花格子窗帘通常是拉开的,起床后反倒要拉上。不过没有什么邻居注意到这一户的正常或异常,他的生活与他们不存在一丝一毫的联系。 “无所谓,什么都可以谈,其实也都没什么好讲的。”他坐到我的对面,态度温和,对往事并没有我预想的敏感和回避。不过,他的回答总是很被动,差不多每说完一句话,还会“呵呵呵呵”笑几声。他语速缓慢,词句简单,而且嘴唇鲜有完全闭合的时候,这些都很容易让我想起那个叫马晓春的围棋鬼才。 回忆吧,说吧,那些一生之“劫”。 1991年8月1日,日本东京的早晨。 头发蓬乱、蓄着小胡子的赵治勋在棋盘前正襟危坐,像是在为一场决斗做最后的准备。对面的座位一直空着,其实他的中国对手已经弃权,理由仅仅是——头疼,赵治勋此前接到了通知,他却不肯相信。 弃权?怎么可能!这不是什么小孩子的游戏,而是富士通杯的决赛啊,一盘定乾坤——定的是新科世界冠军。 历史用一小时的等待确认了一个罕见的事实——韩裔日本棋手赵治勋自动获胜,不战而胜。看起来他好像并不开心,觉得对手的举动羞辱了自己,也羞辱了他。 毫无疑问,来自中国棋界、媒体和棋迷的震惊要大过赵治勋的震惊一万倍。1991年,中国还没有在围棋上获得过一次世界冠军,即使是被奉为民族英雄的聂卫平,此前只是两度杀进过决赛,功败垂成,这反倒加剧了中国人对冠军的渴望。这一次,24岁的钱宇平九段连续击败多位超一流棋手,势不可当,冠军奖杯又一次摆到了中国人触手可及的位置。 1991年7月30日,出征第四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的前夜,钱宇平找到围棋队总教练聂卫平,表示自己身体不好,要放弃比赛。他的态度突然而决绝,任何领导的劝慰都已成为徒劳。三年前,钱宇平曾因极度神经衰弱而休养过一段时日,平素的生活细节中也会有些许异于常人的举止,但对于这次的临阵放弃,领导、队友们还是大感意外,难以理解。 是的,没有谁会因为头疼,仅仅因为头疼,就放弃这样的比赛。只不过,在无法抵御的紧张和恐惧中,钱宇平胡乱抓到了这个理由,并顺利说服了自己。 “他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没参赛,就没有输给赵治勋。”曹大元九段与钱宇平共处了将近二十年,比较了解钱宇平重压之下的思维逻辑,在他看来,这个时候的钱宇平已经陷入心理疾病当中了。 “当时身体状况不好,又没把握肯定赢,觉得输掉不好看,面子上下不来。”16年以后,钱宇平这样解释当年在富士通杯决赛中弃权的原因。某些时候,他对记者强调弃权是“领导同意的,没什么影响不好”,某些时候,他又承认有点后悔,“不下好像不大好,不过下了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生于1966年的钱宇平自幼被视为神童,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仍是中国最年轻的九段棋手。这个中国围棋希望之星的突然弃权及其后的黯然陨落,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最著名的神童宁铂,80年代中期,因为莫名的恐惧,来自著名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他三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又三次在考前放弃。 “不管发生什么事,作为一个棋手,我爬也会爬到赛场来的。”赵治勋事后如此评价轰动一时的“弃权事件”。五年前,刚刚遭遇严重车祸的赵治勋坐着轮椅参加日本棋圣战的决赛,他被绷带裹紧的身体活像一具木乃伊。被誉为棋坛斗士的他似乎有资格这么表达费解。不过后来的故事表明,这个评价对钱宇平不那么公平,他遭遇的灾难远甚于一场车祸。 在钱宇平的头脑里,一直有一种感觉:每当输了棋,就会浮现很多幅面孔,全是嘲笑的、蔑视的面孔。他太怕输棋了,尤其怕被人瞧不起。不幸的是,弃权并不能让其真正解脱,他的大脑很快被更混乱的人马冲垮了。 假如一个棋手已没有可能平静地坐到棋盘前,假如一个成年人看到别人的手表都会嚷嚷着要据为己有,这难道不比车祸的伤害更可怕吗?1991年8月,钱宇平就陷入这样的危机中。9月初,他被送回上海老家休养。一年以后,钱宇平又硬撑着下过几次棋,但这次短暂复出是如此令人颓丧,他的棋就像散了架,丢了魂,随便什么对手都可以输。这导致他的心理越发崩溃,加重了病情。 谁也没有想到,轰动性的“弃权事件”竟像一次诀别,钱宇平就此结束短暂的辉煌,再也没有杀回来。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豪取11连胜,被视为民族英雄,其轰动效应几乎等同于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被赋予的意义大大超出体育范畴。“我们每次在国际比赛中输了棋,都会收到大量的棋迷来信,至少几百封吧,压力非常大。”曹大元九段用手比划着信的厚度,相当于正常棋盘的宽度。 更难想象的是,假如谁在国内比赛赢了聂卫平,都会遭致棋迷的不满,斥之为“只擅长‘窝里横’”。 那时候,国际级比赛少得可怜,国人在体育上的兴奋点也少得可怜,围棋国手们的可怜之处则在于,他们承担了每每超出极限的重负。压力又绝不仅仅来自外部。
“下围棋真的挺苦的,那么单调,那么寂寞,尤其输棋的时候,很可怕。”曹大元深有感触地说,棋手其实一生都要孤独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很难有人可以真正交流。而他们在那个生活不够多元的时代,又很难找到排遣抑郁的通道。“在那种环境下,自己性格上假如有点缺陷,就很容易出问题。”让曹大元不胜唏嘘的,除了钱宇平的故事,还有他的妻子杨晖,这个敏感而又颇有天分的女棋手,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当众哭泣,1994年,内心突然崩溃的杨晖行为更为激烈,竟从上海父母家的4楼跳下,所幸没有大碍。
那个年代的国家队,钱宇平被公认为高手中最刻苦的一个,平均每天研究棋谱超过10小时,绰号“打谱机”。而在重大比赛前夕,“打谱机”通常要超负荷运转。曹大元和另一围棋手王元回忆说,为了研究棋谱,准备大赛,钱宇平有过连续七八天甚至两周不怎么睡觉的经历,到最后想睡的时候,却根本睡不着了,“头疼得像要裂开”。
钱宇平的前辈棋手、上海名宿曹志林说,多数棋手打谱,都是浏览性的,一局棋谱花上一二十分钟也就够了,“但钱宇平不同,他打一局棋谱至少要花几小时。”
1990年前后,上海记者胡廷楣去宿舍看望钱宇平,发现他对面的床铺已经没人住了,空床上零散放着三个沾满灰尘的空酒瓶,“这(指单间)在围棋队相当特别,大约他打谱太投入,别人都没法忍受吧。”胡廷楣说钱宇平的状态让他想到三个字:苦行僧。
他喜欢说“还好”“都差不多”。谈到对下棋的态度,他说“也有过麻木”,马上又补充一句“不过也还好”;谈起小时候对围棋的兴趣,他说“下了也不是很难受”,猜猜接下来一句是什么——“但也不是兴趣大得不得了”。进行自我描述的时候,他愿意选择模棱两可的说法。他对生活本无苛求,唯一的例外,就是在下棋上面,他偏执地陷入一个“劫”中,无法自拔。
王元八段曾是钱宇平在国家队的室友,酒友,“打谱机”辛劳工作的直接见证人。事实上,早在1976年,钱宇平的敏感、好胜和天真就令王元印象深刻。
王元其时随四川队前往上海比赛,有一盘,16岁的他对阵10岁的钱宇平。“我与钱宇平下棋前,正大嚼泡泡糖——泡泡糖是我去上海前从未见过的。10岁的钱宇平对他的老师告状说:‘你看他那么大了,还在吃泡泡糖。’”那一局,王元本来是大败之势,但最后逆转了。收棋后,让王元尴尬的是,这个10岁的对手竟哭了起来。
十多年过去之后,在王元眼中,当年那个“钱儿童”的性情并未有什么改变。有一次,一起参加一项国内的循环赛,钱宇平在对王元的比赛中痛失好局,他当场脸色血红,甚至声称不想再继续下面的比赛。
上海《新民晚报》记者徐世平与钱宇平的交往始于1984年,像此后的若干次经历一样,他觉得自己必须陪伴那个深陷巨大痛苦中的、年纪已经不小的孩子。
1984年,“国手战”在扬州的名胜景点个园进行。比赛间隙,徐世平经常看到钱宇平跑出来,对着园子里假山的山洞发呆。“一天深夜,我突然被人叫醒,睁眼一看,是钱宇平。他说,他睡不着,想出去走走。”那一夜,他觉得18岁的钱宇平思路很乱,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只是有一点,我听明白了。钱宇平说,下棋很苦,是心苦。我感觉,他的负担极重。”
1990年天元赛决赛的决胜盘在昆明举行。当比赛结束,裁判长宣布钱宇平半目惜败于刘小光,徐世平看到钱宇平坐在棋盘前,“呆若木鸡,足有两三分钟之久,他一语不发,双眼噙满泪水。”晚上,徐世平等人找了一个酒吧,陪钱宇平喝酒解闷。喝到凌晨三点,众人散去,钱宇平还是不愿意回去。“后来我们听说,他一个人喝酒,直到东方破晓。”
钱宇平最最痛苦的输棋经历,应该是日本记者浜崎描述的那一次——
1985年,未满20岁的钱宇平远赴东京,初次参加中日围棋擂台赛就遭遇强大的小林光一,在局面一直落后的情况下,他下得极为顽强,并终于造成小林的失误。正当观战的中方高手们发现了实现大逆转的绝佳时机,异常兴奋之时,钱宇平却推枰认输。
聂卫平冲到对局室为钱宇平摆棋,告诉他如此如此就可翻盘,这时发生的一幕,让一旁的浜崎感到震惊。“血一下子全涌到了(钱宇平)脸上。大概是觉得燥热了吧,他把衬衫猛地向外一拉,顿时胸前的两粒钮扣飞蹦而出。当时钱选手的表情真是难受之极,我采访围棋比赛多年,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棋手输棋之后,会有如此痛苦的表情。”
那次失误,本来是棋手比赛中皆会遭遇的盲点,当时的国内舆论却炒成了“钱宇平赢棋认输”,一时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喜欢围棋的中央领导人胡_耀_邦。
输棋的翌日,钱宇平一大早就悄悄跑到理发店,剃了一个光头,说自己削发“以谢国民”。钱宇平头大,额宽,后来大家开玩笑说,他剃了光头倒真的很合适啊。
钱宇平说,一些关键比赛中的关键时刻,他往往感到会被巨大的惊恐攥住。棋盘上,该进还是该退,该取势还是该取地,抉择的痛苦其实折磨过每一个棋手,而对钱宇平而言,这痛苦总是大到让他绝望。
江铸久九段在其回忆录中描述了一次参加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花絮。当时他和钱宇平住同一个房间,因为赛前神经绷得很紧,他早早躺下,却一直处于懵懂状态。“我当时是朝着墙睡的,无意中睁开眼吓了一跳,墙上可以看到有一对哑铃(的影子)晃来晃去。”他很快意识到,那是钱宇平在锻炼身体。“可是赛前我太紧张,神经过敏地以为哑铃就在我的头上晃动,唯恐钱宇平万一举不动,手一松,哑铃掉下来砸在我身上,那我就不能比赛了。”
在国家队里,钱宇平的行为有时会略显特别,比如每次外出比赛,他都要在旅行包里塞进两个大哑铃,以便随时进行锻炼。在健美之外,对于气功、通背拳,迪斯科,钱宇平也多有涉足。“他锻炼很刻苦,到后来浑身肌肉,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有更好的精力打谱。”曹大元说,钱宇平房间里最醒目的就是地上一长排的酒瓶子和两个硕大的哑铃,以及半开着的抽屉里胡乱堆放的杂物。“他的生活能力很差,似乎生命里只有围棋。”
按照曹大元的说法,钱宇平生活中有一些“稍微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但谁也没太介意。比如他“追”过很多女孩子,有运动队的女队员,宾馆的女招待,但基本都属于单相思。
有一次国家队去福建比赛,钱宇平对宾馆附近店铺里卖拖鞋的女服务员颇有好感,为了接近对方,他一次又一次前去买鞋。到了退房的时候,发现床底下满是拖鞋
对于这个坊间流传的趣事,钱宇平并不否认,但他要很认真地纠正一点:“其实也没那么多,只买了三双。”
在与我对话的过程中,他时而指指《体育画报》的图片,“这个罗雪娟长得还可以哦,她结婚了没有?”时而又聊到郭晶晶,“她和那个霍启刚到底怎么回事?”他还会陷入怀旧情绪,“我那时和××(前女篮国手)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也毫不掩饰一个心事——他渴望感情和婚姻生活。
当年国家围棋队的队友证实说,钱宇平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人。哪个时期钱宇平心仪着哪个女孩子,在队友们那里从来不是秘密。他并不羞于表达,恰恰相反,周围人会觉得他的抒情过于直白和大胆。
输了棋,钱宇平习惯于坐在宿舍床上喝酒消愁,一把花生米,一瓶尖庄或二锅头,喝多了,就坐在那里对自己嘀嘀咕咕:“哎呀这棋下的臭。”也可能跑到走廊里,长啸几声,或者高声唱歌。这时候,队里所有人都知道,钱宇平正郁闷着。
在中国围棋国手中,总是不缺乏怪才的,哪怕钱宇平怪得稍微独特一点,也不会有人觉得反常,甚至在“弃权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周围人也没觉得事态多么严重。及至钱宇平精神崩溃,思维混乱,一切都已无法逆转。
钱宇平生病后,他年迈的母亲曾向一位记者叹息:“我们把一个优秀的孩子交给国家,指望将来能享儿子的一点福,不料要受这份苦。”老人只是哀叹命运,并不想具体抱怨什么。事实上,中国棋院在对待钱宇平的态度上颇为人性:国家队一直保留其资格,工资照发,前年还拨专款帮他购买住房。
一个偶尔让知情者唏嘘的事情是,钱宇平在上海住的医院,正是父亲的单位,其父钱得胜先生本身就是上海颇有名气的精神疾病专家。这位当年上海高校的围棋亚军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棋手,但还是难以洞悉儿子的内心。
那注定是一部漫长的、复杂的、不为人知的灵魂磨难史,直到现在,也没有谁可以找出某个确切的缘由,肯定地说,瞧,就是这个害了钱宇平。
人们有“假如”的权利。假如钱宇平不是那么早开始专业训练,假如他有一个更完整而快乐的童年
1972年的上海报纸刊登过一张照片,日本业余围棋高手安永一与一个6岁孩子下着指导棋,那孩子弱小的身躯与硕大的脑袋在画面中显得很醒目,他就是钱宇平,当时已被誉为“围棋神童”。安永一后来回忆说,这个6岁孩子让他刮目相看,原因不仅是围棋天赋,而是其一次长达35分钟的长考。如此年纪竟有这般定力和执著心,让安永一惊叹不已。
4岁开始随父亲学棋,6岁跟从名师邱百瑞,钱宇平很快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小的时候,钱宇平的脑袋就出奇的大,尤其符合人们对神童形象的预期。人们最初叫他“钱大头”,后来改为“钱大”,这个称谓跟随他直到现在。
父亲面容随和,少言寡语,但在学棋上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他每天上班前给钱宇平留一道考题,必须当日解开,否则就要痛斥一顿,甚至拿木尺打几下手心——是不是有点类似传说中的私塾先生?钱宇平的倒立功夫不俗,据说也是缘于小时候父亲要求早晚练习,为的是让更多血液倒流到脑部,有利棋艺提高。
据家中长子钱宇光回忆,父亲出的题目大多略带挑战性,却又难度适中,天资聪颖的钱宇平苦思之下,基本都能避免皮肉之苦。
某种程度上,这确实像是一个造物主专为围棋而差遣的生命,但一些遗落在童年的生活碎片表明,钱宇平也有过与其他孩子相类的志趣和天性。
在钱宇光的记忆中,童年时代的钱宇平谈不上多活泼,却也并不自闭。“我们在上海体育宫学棋的时候,他因为贪玩,经常迟到,那时候打球、斗鸡,什么他都玩。”体育宫的体操训练房的屋顶格外地高,有一个三层楼高的室内阳台,淘气的钱宇平喜欢上演惊险一幕——从阳台一跃而下,落到下面的海绵垫子上。
不满13岁的时候,钱宇平成为当时国家队惟一的特招少年棋手,最早入选国家队的那批棋手中,除了他,年龄最小的也已16岁,在队友们眼里,钱宇平很是可爱,但这种喜爱有点居高临下,年龄的差距让他们很难玩到一起,至于真正的交流,难度自然比一起游戏还要大。
这个下围棋智商超群的孩子,打扑克牌却全然不开窍,连一向厚道的曹大元都评价说,“真是特别特别臭”。足球、篮球活动,“钱儿童”也喜欢参加,可惜其运动天赋并不强于打扑克牌的水平。有一次,伙伴们踢五人制足球,钱宇平正好是第十一个,照例只得在场外坐冷板凳。不料比赛伊始,一位同伴扭了脚,钱宇平赶紧冲上去,以为可以替补登场,可惜本方的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表示,宁可缺一个人,也不要钱宇平这个累赘。
在上海体育宫的围棋班,钱宇平比曹大元小4岁,比杨晖小三岁,这两位都是国内围棋一流的青年才俊。1979年他们一起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时候,钱宇平与他们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不过那时候的钱宇平并不是很用功,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钱宇平朋友寥寥,而且他渐渐认识到下好棋的重要性,开始发狠钻研,遂成“打谱机”。
变化不仅体现在用功程度上,他的棋风也发生了惊天巨变。在此之前,棋盘上的钱宇平剽悍蛮横,不讲棋理,到处追杀对手,一局棋下来,波澜壮阔,都是靠大龙的生死定输赢。成年后,他潜心修炼,居然成为中国官子功夫最出色的棋手之一,江湖人称“钝刀”,意为杀人不见血,令对手一点点忍受漫长的折磨。
“小的时候我喜欢绞杀,只要是乱战,心情就开朗起来。后来改变棋风,完全是职业的需要,为了棋力提高,只好这样。”钱宇平说他本性上还是喜欢绞杀型对局。事实上,这不单是他的本性,以围棋为游戏的人们,又有几个喜欢四平八稳地下到最后一手小官子?
进入国家队以后,钱宇平回上海的机会每年尚不到一次。最初几年,他的返家会给简陋的居室带来难得的说笑声。后来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钱宇平渐渐出了成绩,而每次一回家,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打谱,全家人也被要求保持安静,只有钱宇平打完谱出来才敢说话。
哥哥钱宇光略有歉疚地说:“宇平是一个满脑子都是棋的人,性情特殊,又爱钻牛角尖,身为家属,我们没有很好地关心他。”
曹大元说,即使二十多岁以后,钱宇平依然会做出许多“孩子气”的事情。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天真的本性过早地因围棋而收敛,它们不曾自行挥发,反而一直蛰伏在成年钱宇平的身体里,偶有浮现。
2007年1月23日,三星杯围棋赛的决赛在上海华亭宾馆进行,钱宇平意外地出现在研究室里,引起一阵骚动。他不想成为焦点,他更愿意坐下来和大家一起摆棋,然后口无遮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来,国家围棋队主帅马晓春私下说,从钱宇平的点评中判断,他的很多招法已显得“很不专业”。
比赛结束,常昊战胜了李昌镐,人们蜂拥着跑出去恭贺新的世界冠军,只剩下钱宇平坐在棋盘前,孤独地继续着他的研究。因为住所距此不足一公里,钱宇平两次现身决赛场,也许,这次意外亮相,亦将是他距离曾经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当初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病重住院期间,钱宇平有时头脑清醒起来,会情不自禁地痛哭:“我的命真苦。”他不甘心就此告别棋坛,生活中也实在找不出别的什么可以替代围棋。时至今日,他还偶尔想着要继续职业生涯,出席国际比赛。“最近两三年,我多次向中国棋院申请重返一线,领导一直拖着。”
没有人忍心告诉钱宇平,重回一线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人们宁愿他继续抱有天真的梦想。事实上,钱宇平自己的判断也游移不定。“还是有一些愿望没实现,不下有点遗憾”,“要是参加激烈的比赛,可能吧,身体会是个问题。”
由于身份仍是中国围棋队在册成员,职业棋手,钱宇平目前也没有资格参加业余比赛。无棋可下,这对嗜棋如命的人而言太过残忍。
2006年,朋友送了一台电脑,钱宇光教会弟弟在网络上下棋,给了他一个ID,并告诉他同时有几个人在用这个ID,输赢无所谓。
钱大,那残酷的战场注定不是你的,欢迎回到没有恐惧感的围棋世界。你可以继续做你的快刀了,你可以尽情追杀对手了,你可以在疲惫来临时收兵了,你可以。尽管网络上的失败也不那么舒服,偶尔输给韩国人还会有中国棋迷骂几句,但这些郁闷都是如此轻微,比起当年极端沉重的职业生涯,后者是整座泰山,前者只是山上的一块石头。
2007年4月,东洋证券杯的网络围棋大赛接受报名,无论什么国籍,也无论专业或业余,即使网络棋手亦可参与,而且奖金不菲。参加资格赛那段时间,钱宇平会很自豪地告诉造访者:“我最近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忙。”现在,网络九段棋手钱宇平已经顺利赢取本赛资格,他兴奋地做着准备,甚至盘算起奖金收入。多么美好啊,春光又一次照临钱宇平昏暗的小屋。
棋盘前,40岁的钱宇平比以往更容易疲惫。棋下得累了,他喜欢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电视连续剧,比如《暗算》,“主要看警匪片,抓人的。”他说自己偏爱那种“紧张感”。与若干年前的紧张感截然不同,现在,它成为钱大消遣的一部分。
{:3:}那么长啊
么么,看不完··· 什么东东 路过 人生如棋 爱尔兰 发表于 2013-12-8 2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生如棋
落子无悔 riverside 发表于 2013-12-9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落子无悔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