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和蓑衣的故事
老牛和蓑衣的故事那是1982年分田到户时,开始分配土地,后来分生产队集体财物和牛羊,头天晚上父亲说他看中一头不会下崽的母牛,他一定会捻那头母牛来,果然如他心愿。经过父亲的精心饲养,母牛很快膘肥体壮。
当时,我正在附设初中,父母在责任田辛勤劳动,我早晚的任务就是放牛。那头母牛性情温顺善良得像个女人,好驾驭,每次把它牵出牛栏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遇到牧归的几头相熟的公牛,就争相围着它亲热。傍晚放养归来时,母牛也和威猛健壮的公牛们步入村中。牧牛的路上,只要一声:“嗯,低头!”母牛两只前脚就跪下来,让我骑到它的背上。
记得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和村子里面的小伙伴赶牛到龙海山的一个叫杨梅山的地方放牧,牛悠闲的吃草,我们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谁知道,一个奔跑的小伙伴把脚崴了,无法走路,我只有让那牛把他背回家。每当我重返故地,看见那羊肠小道,看见夕阳西下,牧归老牛。我会想到宋代诗词: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农村人家,牛是半个家当,家里的牛不仅承担耕地、还承担拉车任务。夏天的雨雾里,雨珠从牛背上滑落,是一粒粒种子,播进了浪涌的土地。前面是步履艰难的老牛,后面是戴笠披蓑躬身扶犁的老父,中间滚过红土,泛起湿湿的泥香。“得得走,轧轧走。”父亲吆牛的声音宏亮,老牛有了回应:“哞……啊……”。耕地回家路上,母牛拉上牛车,车里放满了犁耙和其他生产用品,父亲在旁边赶车,慢吞吞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许多犁地晚归的牛互相打招呼,老牛一路边走边啃着路边的青草,父亲默默地跟在牛的身后。
第二年秋天,母牛下了一头牛犊,奇怪的是,它怎么也不给牛犊吸奶,听老人们说,只有主人倒批蓑衣,给母牛磕头,也许是爱牛犊心切,我按照老人们指教,给母牛咚咚咚磕3个头,然后把牛犊抱了母牛,奇怪的是,竟然给牛犊吃奶了。母牛做月子,正遇到秋季春耕大忙,父亲舍不得让刚下牛犊的母牛耕田,我们只有一家人起早贪黑的挖玉米茬子,等其他人家牛有空闲,再借来帮忙耕地。
小牛犊长到四粒牙时,父亲就瞄出了牛犊的价值。对我说,小子,快去备一副好犁,明天让母牛作示范,在田里教小牛犊学犁地。父亲和我在田里折腾了几个下午,牛犊终于明白了牛绳的含意,也学会了耕地和拉车。不久,母牛又怀上了崽子,常常立于田头喘着粗气。那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要牵牛犊去牛市上卖钱给我交学费,母牛和牛犊仿佛知道母子要分离了,接下来的一幕就让我惊心了:就在临别的那会儿,牛犊一脸严肃地面对着父亲,面对老母牛,它先凄然长吼一声,接着前膝着地,慢慢慢地跪了下来,驯服的头慢慢慢地低下来,一对哀伤的大眼睛看着我们,接着母牛也长吼一声跪下来,用舌添理着牛犊的头,母牛和牛犊一副相依相偎不忍离别的样子。我看见母牛和牛犊两双好看的双眼皮大眼睛里都滚出了大颗大颗的泪水,很快串成了一行行,沿着它们的腮边刷刷直下。
突然发现,牛的那一双天真而黑亮的大眼睛,是生命界灵气和真气的所在,是妩媚善良勤劳和无私的所在。我常常想世界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村子老人们说,牛终身都在流泪,它的一生是忧伤的,那泪晶莹着劳苦、善良、真诚,是接近于生命的本能。直到现在,母牛和牛犊的泪还在重重地砸在我的心里,晶亮亮照着我的灵魂,它们母子分别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后来,老牛地也犁不动了,父亲本想让它自然终老,却又经不起屠户的一番话,把它卖给屠夫宰了。老牛的一生都献给了我的家庭。与老牛相伴的日子,不仅踏踏实实地学会了一些农活,也从它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前几天,一幅病牛图触动了我神经:那老牛的和我家那头一样,特别是画上题写的诗词让我感概万千: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本帖原创、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沙发 让我们这些"现代人"钦佩不已 {:cry:} п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