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tuchong 发表于 2014-7-12 07:24:13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被商家忽悠的鬼话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被商家忽悠的鬼话(转)
                     作者:庄小蕾

       有一句话,可能你已经很熟悉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至今依然在影响、制约着望子成龙的家长。在记者对820位在校大学生以及一个高中毕业班的样本调查中,超过65%的人表示:从小,父母和老师就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那到底,这个“从小”,是多小?3成的人,选择小学入学时为“起跑线”,而有近四成的毕业班学生,把这条线画到了当下—考上大学时。
  这条“不能输的起跑线”,到底是条什么线?
  诞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是教育口号更是商业广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祖训,不是名人名言。与其说它是一句教育口号,倒不如说是一则商业广告。
  这句话的出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在多数人,包括度娘的记忆中,这句话最初被媒体和各种教育论坛提及,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这是一个与教育产业化同步成长、发育,却没有随着教育产业化被抨击而消亡的广告用语。叫响这个口号的,是举办特长班、兴趣班的一众教育机构。
  很快,这句话迅速戳中家长的兴奋点。为了不落人后,在“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感召下,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为各类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特长班、兴趣班掏腰包。
  类似的话连当时的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也说过:“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起,成为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农村人砸锅卖铁希望山沟里飞出金凤凰,而城里人则压缩自己的消费,压缩孩子的童年,以换来孩子过独木桥时的一点竞争力。
  在这种“全民运动”下,教育这块大蛋糕越做越大。有资料显示,2013年,学前教育的市场规模已达到990亿人民币。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没有教育理论基础的:“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本不追求输赢,而应立足完善每个人自身,所谓因材施教。每个受教育者绝不能放在一个教育竞技场上比拼输赢,分出成功者和失败者。这些是基本的教育常识。”
  辩论:2009年至今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进入21世纪,这句座右铭,收获了很多反对意见。
  2005年,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很文艺地表达了不同观点:“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2009年9月11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发表博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发社会热议。
  在这篇博文中,郑渊洁认为这句口号严重误导家长,导致家长“揠苗助长”,“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这场反对“起跑线”,希望把童年还给孩子的辩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2010年,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温儒敏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
  2011年2月,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的王定华也站出来表态,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小学、初中,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延伸:看不见的起跑线
  要擦掉只有改变教育评价机制
  有意思的是,就在主流观点不认可“起跑线”之说的同时,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却在学生、家长的心中若隐若现,甚至大大提前,从学前教育穿越到了娘胎里。
  网络热帖《寒门再难出贵子》曾引起知乎上的大讨论。其主要观点是: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
  类似的例子还存在于最近火爆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李小鹏的奥莉、王中磊的威廉、吴尊的neinei……当这些孩子一边说着英文一边卖着萌,网友不禁感慨:“找对老婆很重要!父母基因很重要!从小双语教育很重要啊!”
  昨天,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伪命题。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真理。然而,历史上数不清的事实早已证明,少年得志不是什么好事,"大器晚成"才是更普遍的规律。”
  那到底怎样解决大家对这个伪命题的看法呢?
  秦春华认为,这就需要重新变更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在各类选拔性考试中,不宜再使用“学什么,考什么”的办法,而是要采用“学考分离”的办法。学生该学什么就学什么,什么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学什么,至于考试,完全可以采用另外一套能够有效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系。二者可以不相匹配。当然,这将是考试机构面临的强有力的挑战。
德国教育,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德国令人意外的地方: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也许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7-12 08:04:07

是啊:咱中国人的考试活动,规定了人生只有指标,而没有目标!可悲全部来源{:qinqin:}于此。

东海龙王 发表于 2014-7-12 08:09:23

本帖最后由 东海龙王 于 2014-7-12 08:21 编辑

中国人在幼儿教育过度开发小孩智力
在小学毕业过度开发小孩智力,因为要考重点初中
在初中毕业过度开发小孩智力,因为要考名牌高中
在高中毕业过度开发小孩智力,因为要考名牌大学

等上了名牌大学,才知道中国的学生什么都不会,中国的孩子什么都不懂!!

前不久,听到一个家长说:"他家孩子送到培训中心学了一个月,考北辰入学考试明显提高不少,证明了城里的教育就是比乡下农村要好!!!"

我听到后,差点吐了,这人还是个老师,你只要把北辰几年的考题拿来,让你家孩子做做,自己讲讲,,也能证明你的水平比城里的老师水平高!!!!

我以前就试过,读大学时,一个成绩很差的高中生,他妈担心会考不及格,就请我做家教,,也就每周两节课,我把他的会考标准拿在手,每节课让他做几个题,这些题做完了,,我就照葫芦画瓢把会考标准上的题改动一点点.
结果会考那天出来,他跟我说,他不担心会考成绩了,后来他跟我说那次他考了97分,(满分100)
试问他的成绩和素质是不是提高了???
只不过能应付这场考试了而已!!!

墨斗 发表于 2014-7-12 09:31:26

东海龙王 发表于 2014-7-12 08:09
中国人在幼儿教育过度开发小孩智力
在小学毕业过度开发小孩智力,因为要考重点初中
在初中毕业过度开发小 ...

赞!

scb123 发表于 2014-7-12 10:44:12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7-12 11:14:55

【中国式教育的杀伤力】1.用“要听话”,来扼杀自由;2.用“要孝顺”,来扼杀独立;3.用“就你跟大家不一样”,来扼杀个性; 4.用“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东西”,来扼杀想象力;5.用“少管闲事”,来扼杀公德心; 6.用“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7.用“看闲书能考上大学吗?”来扼杀知识。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4-7-12 23:28:21

填鸭

changshuli 发表于 2014-7-13 00:31:07

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一样,从一出生就输了。在劳动力不值钱的中国,父母的财产比任何起跑线重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被商家忽悠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