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4-7-13 10:55:15

远山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4-7-13 11:07 编辑

远山的记忆
龙海孤魂
 
      六月的出行,无论是天气还是温度都是宜人的。只需要有个载着去远方的交通工具,在旅途可以和一行人闲言碎语,带上好的心情前往。其实在之前就做了准备,去江边、去村落、去古城、还是寻一山水之地作为这次洗礼?这些都不再是重点,因为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青山绿水彩云归,柳暗花明村郭围。吟雨听风闲竹侍,邀友南山上翠微。朋友告诉我:大石盘的包谷长高了,人们在地里挖洋芋,孩子们找借口跑到河里凉快,到日头上,大人们也热的不行,到白水江岸边找块大石板坐下来,芭蕉叶在脸上扇着,额头上的汗水被风干了。太阳西下,城里老老少少会三五成群一起走公路,山里的蝉声又唤来一个酷热的夏天。
       做为一个从小生长在龙海山的人来说,山区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早已熟视无睹。但从第一次进入乌蒙山区开始,我被那群山陡峭,山路崎岖和幽深峡谷震撼,也被那从容而狂放的瀑布,蜿蜒在崇山峻岭原野上的高速公路吸引。站在牯牛山顶,脚下是一片青绿色的山海,而冒出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顶与蓝天、白云在晨雾的链接下,天与地的融合接洽构成一幅壮丽的图画。
       每一年暑假,我常背上行囊,头顶阳光,踏过溪水,绕过悬崖,探访那埋在山穴里千百年的灵魂,在温暖与阴潮的交替中感受生命的伟大,破译大山的柔情。在乌蒙山区转悠,去看那群山层层叠叠,又紧紧围裹在一起的山海。在那有无数粗矿的线条和轮廓,无数的沟沟壑壑的山水画中一个人旅行,走进那些无休止地衍生草木、溪河、道路、桥梁、人家、田庄……
  站在大山的脚下,轻轻一抬头便能看见一片的郁郁葱葱,每一株小草,每一棵大树都在山野中努力的笑着。头再抬高一点,就能看见仿佛流动着的天空,蔚蓝色的天空笼罩着薄薄的雾气,金黄的太阳伸着懒腰,顺着山顶无限的的延伸。一霎间,五彩缤纷的颜色满满的充盈在眼眶,高山中摇摆的绿色,天空中交织的蓝色、白色、金黄色,大地的深褐色都融合在了一起,没有了天与地之分,更没有了时间的流逝,有的只是那虬劲的老松,流水和岩石的集结的幽静。
    顺着弯曲的山路一直往上,有的地方甚至是没有路,只有那沧桑的巨石和狂放的松涛。攀登永远是勇者的运动,高山永远是勇者的阶梯,在攀登中,不断的往上,不断的超越,需要的不仅是过人的体力,更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和像高山一样顽强的力量。
      站在大佛山的顶上,像是站在了历史的巅峰,一棵巍峨的老松像是一个看穿岁月的哲人,絮絮叨叨述说着城市的变迁。山脚下的高楼玉宇,灯火辉煌,瞬间穿越了几十、上百年,用故事与时间和历史抗衡,只为那永久的寻觅和血液中的灵光。
      走进盐津豆沙关,这里“关河切开千仞壁,乌蒙叠嶂万丈关”,南北流向的关河像一把利剑将耸入云天的石山一劈两半,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石门,绝壁高达500余米,只有亲眼所见,你才能领略什么才叫做气势磅礴?什么才做鬼斧神工?豆沙关自秦汉开通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以来,就成为镇锁川滇的咽喉,因此,人称“川滇喉衢,千古雄关”。
  脚下的大山是静止的,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同样的位置,深深的扎根与土地中,从未改变,即使这个世界正在以飞奔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用同样的姿态坐落在那,微笑的看着每一个城市的变化,历史的变迁。
   “犹溪赤木,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看都濩泚,住柱呼咿。庲降贾子,左担七里。”这是《华阳国志》描写魏晋时期从宜宾到昭通,路途艰险的《行人歌》。它形象地记录了古代人民经过这段“五尺道”时的情况。
    从山下走到山上,在泉水叮咚,鸟儿的呢喃中,信步走进山里人家,勤劳、质朴的山里人会和你交谈,热情的请你吃自己地里出产的洋芋、苞谷。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走着满是泥泞的土路,喝着甘甜润喉的山泉水。和大山一样,刚强,从不会卑恭屈膝,不管再大的困难,也咬紧牙关,顶天立地;粗狂,说话大嗓门,即使隔着大山,也能听个清清楚楚;胸怀宽广,吃得亏,重义气,绝不计较谁高谁低,不会尔虞我诈;手上都有层厚厚的老茧,把祖辈那把木犁摸得光亮油滑,挥汗如雨的浇灌,终于等到了秋天的奖赏;好客,不管认识不认识,从家门路过,主人家也定要叫你进屋坐会,抽支烟,喝口茶,炒点老腊肉,炖个猪脚粉条,即使酒量很小,也要抬出家中的老酒,与你一醉方休。
      那是大山在他们小时候就告知的人生哲理:做人要厚道,因为好人有好报;做事要稳重,因为真人不露相;交友要慎重,因为人心隔肚皮;知恩要图报,因为饮水要思源;育人要从善,因为善为做人本;生活要乐观,因为快乐由心生。
   “两山夹一沟,河水清幽幽。”这是乌蒙山区的典型风貌。较高的海拔,土地泛黄或者发红。这种黄和红色,不是什么优良特质,而是贫瘠荒凉、广种薄收的代名词,它带来更多入不敷出的焦躁和不安。从春到冬,从岩石到溪水,大山每天都在变化着,小草一遍遍的重复着“春风吹又生”的奇迹,大树的年轮也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叶子从浅绿色变成深绿色,再变成金黄色、深褐色,每一个大山中的生命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大山的变化。
      每一次旅行,大山都会告诉我,能走多久,靠的不是双脚,而是志向;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躯,而是意志,强者遇挫越勇,弱者逢败弥伤。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旅行;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故事,和风景。
   背上行囊,行万里路,在旅途中修行. 一城一路一幅画,一山一水一仙境。一架相机,一抹夕阳,一个行囊,一人远行……

scb123 发表于 2014-7-13 11:55:30

坐着沙发慢慢看

墨斗 发表于 2014-7-13 12:13:16

字是咋个加上去的?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7-13 12:51:42

龙海当年打马进京,现有孤魂独挫乌蒙,真英雄也!{:soso_e163:}{:qinqin:}

断翅孤雁 发表于 2014-7-13 13:31:02

龙海的散文不错,文笔清新,先占个报纸位置等有时间再慢慢看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4-7-13 17:21:55

那古栈道是精华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4-7-13 20:27:43

墨斗 发表于 2014-7-13 12:13
字是咋个加上去的?

批处理,文字--字体--输入内容---拉位置---确定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4-7-13 20:27:56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4-7-13 17:21
那古栈道是精华

谢谢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4-7-13 20:28:12

断翅孤雁 发表于 2014-7-13 13:31
龙海的散文不错,文笔清新,先占个报纸位置等有时间再慢慢看

谢谢

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4-7-13 20:28:45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7-13 12:51
龙海当年打马进京,现有孤魂独挫乌蒙,真英雄也!

汗颜呀,我是孤独的旅行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远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