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枫云海 发表于 2010-6-2 10:22:17

陆良发现古长城(4)

在这座山尖顶上,也即乳头之内找到有一石房子庙宇。它座落在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上,三面石墙,高3米,外径宽4.5米,长4米,墙体厚0.70米。从石房子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看,庙墙壁是用粗加工的石块堆积而成,当中没有任何的粘合剂。而寺的庙顶又是用瓦梁,为近代汉族的建筑方法。此山南坡陡绝,只有北面有一条路可通。上有石房子,内供一女神像,这里是一个象征“天人相通”大山,即老尖山顶,上面有石头堆砌的石房子,高3米,外径宽4、5米,外径长4米,墙体厚0.70米。

   在女神庙里面有一尊石雕的突出于群山起伏海洋之颠的女神像。她现在残高1.22米,胸围1.04米,胸直径35公分,头高23公分,面容端庄,女神像是用红沙石雕刻的,石质细腻,头饰有贝币,这是云南古代用贝时代的作品,象征着财富。一边镶嵌着七个海贝。“七”这个数字古代“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月和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叫做“三才”。“七政”和“三才”包罗了天地人和宇宙万物。这女神就是天地万物之母神。披肩凤凰的装饰是金马碧鸡传说时代的产物,只有贵族或公主身份才可以披戴凤凰饰物,象征着她崇高的地位。她半裸露丰满的胸脯,是女性崇拜时代的象征。所以可以称她为云南古代的“维纳斯”。雕刻技法为厚肉质雕。女神身着围裙,下部是百褶长裙盖脚,是鱼尾鳍装饰,背部是鱼鳞装饰。所以她是古代的一位美人鱼。美人鱼象征着大海,象征着多子,这一切都表明这座女神像是汉民族大规模进入陆良之前彝族及其先民女性崇拜时期的杰作,这座女神像已两千多年了,因此,称她为“彝族创世女神像”。

   从女乳峰和女神像的文化涵义为:自然与人文的汇合成为一体,体现在自然环境的景区景点的形体和布局之中。乳峰山是权力、财富、地位至高无上的表现,也是最为壮观的神权统治中心。她是象征天上仙山仙境,要到这一仙境,必须十分艰难地通过上天之路的“天梯”,也叫做“天阶”。这一条路,半夜就要起身,古道有灯台照明。天方蒙蒙如能进入女乳峰的乳头,定能进入人间仙境。乳峰山的乳头内上有一个吉祥满身、海中涌出的“仙女”。他所处的周围山托浮在一团团白云绿林苍茫如海的广野之上。在肃穆、凝重、庄严的气氛之中,金鼓齐鸣、乐声回荡,增添了“天上仙境”的虚幻之感!他位于一切群山林海的中心,用大自然的光彩、用自然环境的神秘,使“象征”达到了想象力的高度。女乳峰的中心是天地相交、阴阳相配生化出万物的中心,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的象征,有处理人间万事的无限的权力。

   (2)创世女神石雕像的时代断定

   用贝作头饰的初期时代,即古滇文化时期。方国瑜先生说:“在战国末年以前,云南各地的部族……,即虽有贝只能作装饰品,还不到发展为货币的时期(第247页)。……樊《志》也说到云南有贝,但用作装饰品。如卷八说:“妇人髻上及耳多缀珍珠、金、贝、瑟瑟、琥珀。”又卷四说望外喻部落,“妇人联络珂贝、巴齿、珍珠,斜络其身数十道。”又《太平御览》卷九四二引韦齐林《云南记》说:“新安蛮妇人于耳上悬金环子,联贯瑟瑟贴于髻侧,又绕腰以螺哈联穿系之,谓之珂。”这都是(战国至唐代以前)用贝作首饰,在云南有许多民族的风俗如此(251页)。”《三国志》、《尔雅》、《太平御览》明确记载了早先的古代(两汉)都是用海贝做妇女的装饰的。方国瑜先生经研究后得出结论:“晋宁出土的古贝是装饰品,并不是用作货币的(248页)。”

   (3)石雕女神不是汉族信仰的神

   经38位彝族毕摩和众多的彝族学者辨认,这一尊石雕女神是典型的彝族先民女神庙和女神像。又经云南地方史学者和考古学者辨认也认为是彝族先民的服饰。那么,近代汉族的宗教观念和民间宗教艺人是不是会到如此险峻的山上去建立一座彝族的寺庙呢?而本地陆良县现在的人口中,97%是汉族。陆良县3%的少数民族中,2%强是回族。回族也不会建一个彝族的庙来供奉彝族的女神。另外不到1%的彝族住在远离老尖山,走3-4天路才能到的龙海山区。他们近1-2百年来也从不到老尖山一带活动。现在的彝族到这里建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与陆良县文化局、文管所一致认为:这一女神庙是历史文化的遗存。

   历史文献记录陆良及古长城一带,有两次因战争和改朝换代引发的大规模移民。第一次为南诏灭爨之时。“阁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其围协西爨,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城。……是后自曲靖州、石城、升麻川、昆川南至龙和以来,荡然兵荒矣”(见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籍本87页)。陆良是爨文化的中心地带,二十余万户就是100多万的人口,突然的集体的迁移走,其原先创造的文化遗存,仍然会留在本地。特别是在大山深处会留下一些历史遗迹。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在明初。朱元障让沐英父子带中原士兵及其家属数百万入滇(1384年,入滇军队30余万,1389年迁入云南的人口250余万,次年80余万,沐春时再移30余万见《明实录》卷179)。这时陆良县“汉到彝走”,形成许许多多与军队屯垦有关的卫、堡村寨,也形成今天汉族人口占97%以上的局面。后入的汉族居民点选址与先前彝族先民选址不完全相同,因此山间留下许多无人使用的古道路及一些古聚落遗址。此前彝族在大山深处遗留下来一些神庙、神像也是可能的。

   (4)“雨师庙”里应该供奉的是女神还是男神?

   有人说:这是清末民国年间的“雨师庙”。“雨师”是中国众神谱系中司雨之神。在农耕社会里,雨对土地上于能否种庄稼,及庄稼的丰歉都十分重要。何时降雨、降多少雨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于是就想象出有一位雨神,专司其事。雨信仰就形成了。春秋战国以后,各地雨神的信仰相对集中,形成雨神——雨师神的统一谱系。如《尚书·洪范》将雨师和星宿结合起来,认为28宿的毕宿是雨神。《诗经》里有“月离于毕,大雨滂沱”的句子。意思是说,虽天空晴朗,只要月亮走近或离开毕宿时就会下大雨。而毕宿是一位强壮的男性的神。另外,到了汉代,纬书说:“天太白星主兵,其精下为雨师之神”。所以自汉代之后,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雨师神,是一个白胡老人——太白金星。汉代以后,少数地方的宗教派别,把雨师神塑成玄冥(北方的水神)、龙或者仙人赤松子,他们都是男性神。只是到了明清之后,民间求雨,多求龙王。“龙王”就是雨师之神。所以可以说从古到今所有的雨师神都是男性神。

   至于又有人把这一女神庙说成是明清以后的一般“农村所见的山神庙”。明清以后的山神庙中供什么神?那是供着须发皆白的“土地公公”,有的地方还配上一座与他相伴的“土地婆婆”。极少数的深山山神庙供“五大门”,即“胡门”——黄鼠狼、“白门”——刺猬、“常门”——蛇、和“灰门”——老鼠。老尖山女神庙与这些山神土地庙毫不相干。

   (5)女神是“清末民初的民间艺人所为”吗

   还有人说:女神是“清末民初的民间艺人所为”。任何神庙神像的建造,都是应那个时代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那个时代地方社会团体的文化、道德,及某些方面的精神面貌。裸露的双乳是女性崇拜时代的象征。这是“只知有母不知其父”时代祭祀祖先的礼仪。清末民国年间谁要雕塑双乳裸露的女神,这且不是“伤风败俗”吗?

   (6)一种湮没了的古老文化遗存——中国众神谱系中的新神种

   人类对神的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由自然崇拜而演化成为自然神;2.由祖灵崇拜而演化成的人神、鬼神;3.由社会力量崇拜而演化成为的社会神。人类出现以来,就与自然界、自然环境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引起早期人们的丰富想象。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提供了人类衣食住行之源。云南的先民把自己和鱼以及有灵物类视为同源,作为自然界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人类自身的整体融合于大自然之中。于是人类就赋予自然大地以人格化的“灵”,为了人类生存繁衍,击发了自然物的动机,人类就选择那些特殊的地形,那人体少女乳房裸露的“山”。就是大地母亲的雏形。

   中国中原最古代的神《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柽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六宗是:日、月、星、河、海、岱。神庙的位置的选择、神像形象的雕塑、信仰什么神、寺庙祭祀哪些神?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民族社区文化的教义、教典、教团的精神追术,也是这种文化的宇宙相关图示。我们做考古文化学的研究,要以地理文化的礼仪程序和民族社区文化的神灵观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

   在神和神庙的普系中,神庙地理位置选择是很重要的,有供奉在家里的神、供奉在村里及社区世俗中的神庙,以及供奉在远离人世世俗生活而位于深山之中的神。在山里,神庙的位置选址又各有不同,老尖山乳头中的神像、神庙与汉族教义神庙神像的“敬天尊祖”的宗教不同。她的装束反映了一种对日月星辰以及在宇宙中“创世”神的观念。她也反映了对植物崇拜(野菊花、牡丹花)和动物崇拜(美人鱼)都象征着多子和生育旺盛。

   这女神庙,她不是中国大地上汉族佛、儒、道三教有关的神庙神像:即它不是地藏庙、关帝庙、天后(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她也不是元、明、清及其以后汉族、回族、满族进入本区之有关的基督教、撒满族、回教的神庙。更不是元、明、清以来所见佛、儒、道教神庙中的任何一种。诸如:天上圣母,玄天上帝,清水祖师,三官大帝,神农大帝,盘古公,七星娘娘,五公菩萨,倪圣公,五妃娘,九天玄女,南斗天神……等。可以说老尖山女神庙和在中国别的任何地方所能见到的神庙、神像都不同,她是一种新的神庙神像谱系之一。有学者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神像谱系有4220种,她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老尖山女神庙的女神,她是属于古代已湮灭的文化宗教遗存。也许会有人问:既然有一种神像谱系,只有一例,孤证难求,其实,倮倮山也是一个乳房山,乳头中的男性武士神又是一例。老尖山女神庙她又是和古长城、古道路相连系在一起的。这一湮灭了的文化遗存,就是古滇文化。

   

   注释与参考文献:①.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中华书籍本2846页。②.见陆良县文化局:《唤醒在陆良县大山深处的古代文明》2000年8月印稿。③.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都记此为“至牛头山,山有诸葛古城”(见中华书局本《蛮书校注》29页),④.见方国瑜:《滇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47页。⑤.李涎:《路南乡土地理》(1943年油印本)。⑥.1945年,楚图南《路南杂记》载1945年,此文署名高寒,发表于1945年《文讯》月刊,新5、6期。后又编入《云南史地丛刊》。⑦.《华阳国志·南中志》巴蜀出版社,345页1984年版。⑧.《明实录》卷179。⑨.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籍本87页,中华书局版。.《太平御览》卷九四二引韦齐林《云南记》。

一艮 发表于 2010-6-2 10:59:03

10多年前就去过“雨师庙”了

慕枫云海 发表于 2010-6-2 11:27:22

回复 2# 人口木


    是啊,我在几年前也跟我的奶奶去上过香

salevan 发表于 2010-6-2 12:53:07

没有这么神奇吧?老尖山我家的山田都在那上面,怎么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慕枫云海 发表于 2010-6-2 12:55:57

回复 4# salevan


    啊?

陆良的人 发表于 2010-6-2 13:01:09

听说这个事情

绝情浪子 发表于 2010-6-2 17:07:56

要是配上图片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良发现古长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