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陆凉州志 第三篇
本帖最后由 素面朝土 于 2014-8-17 23:18 编辑这一次写轻松点,写那么累何必呢,但是累不累有个决定因素,就是你熟不熟,所以继续累吧。
现在要写的是第二卷的后半部分。
包含城池、官署、仓库、桥梁、关哨、坊表、祠庙、田赋、民赋、经费、义冢、风俗、农事、岁时、丧葬嫁娶、乡所村寨、物产。
【陆凉城】
陆凉城池,洪武二十五年修建,因水患,永乐五年迁址于今县城。周廻九里一千五百五十丈四尺(换算为5348.88米),高二丈六尺六寸(换算为9.18米), 厚二丈五尺三寸(换算为8.73米),袤(特指南北长度)二里五分(换算为1035.02米),广(推指东西长度)二里二分(换算为1035.01米)[此处换算数据经前辈指导已更正]。四门各建门楼,据注释,东曰观海、西曰眺峰、南曰中和、北曰拱极。成化六年(这是朱见深的年号,我比较喜欢他,一辈子只有一个媳妇,还是姐弟恋!)修的万寿阁,当然,万寿阁是在乾隆十二年重修的时候才改的名字。
如果没记错的话,但是我经常记错。当年从报恩寺运钟最终就是要安放在万寿阁中,因为万寿阁还有钟楼的作用。大约的位置应该是现在的鼓楼,鼓楼在还没有拆迁拓宽的时候,应该屹立着万寿阁。万寿阁应该就是鼓楼……吧?
州署应该就是现在的县政府附近,州志里面记载是在东门建署。州学应该在现在北门老房子附近,挨着文庙和城隍庙。文庙面前有滩水,叫做泮池,应该是学河公园。州仓应该在大会处附近。北坛串桥西华寺石佛寺大觉寺都是在城外了,那陆凉城应该仅限于而今的东西南北四门街。
州署在东门,文庙在西门,看来这风水还是有讲究的。
【桥梁】
望海桥,城东十五里,又名烂泥桥。
土桥,城东二里。
永宁桥,原名城南桥,又名会津桥,在南关外,捷报阁对面。(这就是南大桥嘛,那么多名字我差点混淆了)南大桥州志里面记载了木桥换成石桥,但是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有修成,可这是清朝的州志,我爷爷1940年生的,他都走过南大桥,依然没有“易石”,还是木桥。现在嘛,我就想知道捷报阁是在哪里?
阎芳桥,治南古城之东。
晃桥,城西南。(现在应该没在了吧,具体是在哪里?石佛寺?)
旧云南桥和新云南桥,云南桥就是西桥,问题是,肯定不是现在的西桥。
新哨桥,靠近凤雏山。
老马桥,靠近阿油堡。
弘济桥,原名城西桥,近西华寺。(估计是现在的圣邦西华路十字路口这里)
串桥,这个好理解,现在不还在么。
板桥和新板桥,洪武十五年建板桥,乾隆七年建新板桥,问题是现在在板桥哪里?
【关哨】
关于关哨,基本接壤处都有,书上介绍的是各个关哨距离附近村寨的距离,主要的关哨有木蓉关、石嘴关、天生关、法峨哨、清水沟哨、州前铺、阿油铺。
【田赋】
梁州,地硗敛薄。
说的是陆良以前很穷,土壤贫瘠,收成很少,赋税肯定随之而轻。清朝数番免除钱粮税款,当然得是大日子,皇帝登基啊结婚呀之类的。
这一节主要讲税收,各种税都有规定和记载。不过我感兴趣的是收粮食的计量单位。很好玩的。
这里有个记载,各种粮食汇总以后,总共收得,二千八百四十六石三斗八合二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还有一个是这样记载的,一千四百四十五石四斗九升六合五勺。你看,一撮七抄,这个分明就是动词呀,最后那个二粒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呀?不过粒应该不是想象中那个粒吧?夏秋征粮,总共有1445石(这个字我记得应该读作担,大约是过去那个正方形箩,我都见过),整个州一千多箩,果然是收成不好呀。
关于税收,除了火耗以外,我还知道这个收市场税的,现在农村赶街都有人去收的,那个时候肯定也有。
赶街,明清时候陆良大约有这么几个乡村集市,州城、旧州、马街、庄上、板桥、芳华、舟东、三岔河、赵家沟、横山街(他古、独木)等地,以十二属相代替日期,是谓赶街。县城赶牛羊狗龙,分别为东南西北四大街,后来加入了盘江街和真理街。牛羊日就在城里赶街,狗日在石柱子,龙日在盘江街。
【节日】
元旦:旧历新年第一天,俗称大年初一。祭祀祖先,往来贺岁。
朔四:朔,每月初一。朔四就是初四,正月初四,烧火星纸,剁生饭众。
元宵:亦称上元节(跟中元节、下元节匹配),门首竖松竿悬灯,意祛疾。
清明:折柳插户,祭扫踏青。
四月八日浴佛会。
端午:采艾插户,泛菖蒲、饮雄黄,带百索,造角黍,面茶,交相馈送。
六月初一到初六,祈年。
六月二十四:星回节。燃火把,喝酒,祈岁。此节日全省通行,非凉地独有。
七夕:女子穿针,设瓜,醑酺祭天孙女乞巧。天孙女就是织女。
中元:瓜果祭祀祖先,焚五色冥衣。介个五色冥衣,为什么之前还能见到,现在被这个社会弄没了哇,现在这些东西,不想说了。
中秋:瓜果祭月玩赏馈送。
九月初一到初六,祈年。
重九:菊花置酒,登高野炊。
十月朔:十月初一到初十,民间俗称上冬坟。
长至:即冬至。
腊八:即腊月初八,作五味粥食。
腊月二十四:祀灶。
除夕:更桃符、门神,放鞭炮,守岁,四鼓迎灶。
【红白婚丧】
冠礼,即成年礼。
婚礼,送礼求婚、询问女方姓名及八字、送订婚礼、送聘礼、议定婚期、迎娶,是为六礼。
丧礼,非常麻烦,紫阳之礼。糜费甚多,丧家颇以为累。士大夫虽议稍简,而习俗既久殊难骤改也。哎呀,看来古时候就意识到这个了,抬棺材最费钱,还最糜烂奢侈。
祭礼,清明、十月春冬二祭。
【村寨】
东乡:
骆家园、土桥、大泼村、史家坟、酒浆村、普济寺、高庙、纪家坡、中所堡、大舟东、小村、木科树、罗迤村、三岔河、大坝村、刘梁村、小新庄、棠梨湾、白岩村、刘官堡、大渡口、周旗营、马军营、白塔村、平山口、后所堡、小堡、左李堡、小河堡、伏家营、板桥堡、郭地堡、方家埂、王家坡、白鹤铺、六凉湖、岳家湾、计家榜、车马堡、右所湾、芦溪堡、大堡、摆杨河、河西堡、桃园堡、小塘坝、河东堡、峰合村、汤家堡、汤家村、大马路、太家坝、大垢甸、小垢甸、三家村。
1.木科树,彝语“姆姑勺”衍名。意为荞麦地边牧马之处。
2.罗迤村,彝语“落矣”衍名。意为出水龙潭边的村子。
3.小堡,原名小铺,原为驿铺,后误传为小堡。
4.六凉湖,即现在马长湖。
5.摆杨河,彝语“摆矣”衍名,摆为山,矣为水,意为山涧流经之地。
6.大垢甸,彝语“甸”为平坝。元初为纳垢部所管辖的小坝子,故名。
7.漏载里古城和外古城。
南乡:
西营、寺耳堡、三堡、朱家堡、沙河堡、木杓子、干河、海界、曹溪、二堡、黄官营、四堡、大王庄、高山堡、严家凹、马街子、大嘴子、汤官箐、左所堡、仕官村、赵官坝、薛官堡、杜旗堡、吴胜村、湖海堡、旧龙街子、西哨冲、达达堡、河纳县、新庄、郭家村、梁迪村、怒卜村、象嘴、那岩村、嘎古、召跨、普陀驿、棠梨哨、普子墙、松林哨、得革村、菠莫村、哥依村、烂泥沟、紫处村、大巴毛村、路花村、小巴毛村、木瓦村、赛力村、桃园村、小羊河、许家河、潘家河、王家河、杨家河、支锅山、柰莫古、以竹村、白马村、子除、麻哈所、古宁村、卤昌村、兴龙村、坝岩、望城哨、太平哨、新哨、阿油铺、栗树林、法硪哨、回子哨、大地、石门哨、清水沟、天生关、和摩站、青山、木龙、蔡家营、大哨。
1.达达堡,同鞑靼,蒙古后裔聚居。
2.菠莫村,彝语“波”为蚂蟥,即蚂蟥多的地带。
3.柰莫古,今尼莫古,彝语中尼为牛、莫为河、古为谭。意为谭边有水可以放牧之地。因村小,故名;村大即分称大莫古。
4.阿油铺,彝语“阿育者”,此地为驿铺。
5.法硪哨,彝语“法窝”,法为石山,窝为大,意为大石山峦之地。明初为哨。
6.回子哨,今更名为回辉村。清朝为哨。
7.大地,口音原因,读作代地,约定成俗。
西乡:
漏泽园、兴仁村、周家庄、方官屯、漫坡凹、上坝、郭官堡、宗喜、桃花堡、所张村、水箐、小百户、孙官庄、常旗村、黑白窑、油暇洞、兴隆村、摆集、射木栈、黑飞、打古、跌水、老鸦山、普鲁额、罗贡村、和里保、四家村、炒麦地、斗坡、小村、罵衣村、喇得村、马家村、铁厂、西巧村、梳头庄、射鹅村、车伯村、大河檐、谢官庄、小屯村、中所、庄子村、下坝、古城、中坝、固古村、铁重村、乃卓木、小束口、老母寨、暑纳村、归纳宗、维宗、小坝、倮罗巷、沙凹村、以补村、吉龙、新村、大人坟、刀章堡、天花县、达改村、小堡、南沟村。
1.今为宗西。彝语“祖昔”意为“土官”,又“昔”为树,即土官所住大树丛林之地。后衍为“宗喜”。
2.摆集,彝语“摆矣”,摆为山,矣为水,即山下有水之地。后衍为摆集。
3.打古,彝语“达沽”,达为坡上,沽为水塘,意为坡上有水塘的村寨。后衍为“打鼓”。
4.罗贡村,彝语“罗戈”,意为山里箐弯处的村庄。
5.固古村,彝语”固为箐,古为水。意为箐边有水塘的村子。
6.老母寨,彝语“弄目则”,弄为虎,目为竹,则为低洼潮湿之地。即有虎有竹的箐地。
7.暑纳村,彝语“署娜”也做“库娜”。署为灰,娜为多,即灰尘多之地。
8.归纳宗,彝语“归纳祖”为黑彝,祖为土官,意为黑彝土官驻地。
9.维宗,彝语“维祖”,维为花,祖即土官,即有花之地是土官住宅。
北乡:
串桥、小北山、小干冲、大干冲、大北山、冼马冲、油鱼村、红石岩、高栗树、五家村、普山堡、浮池、山前村、芳华所、箐沟、易堡、莲花田、阿保村、芳华大堡、小坝村、水河、新发村、花园村、营长村、横水塘、麦泥沟、只乍、石坝、白罗村、蔡官营、阿勒坡、稗子沟、山依甲、白召村,阿资村、黎耿村、夷体村。
1.夷体村,彝语“矣甸”,矣为水,甸为小坝子。即有水的小平坝上聚居的人家。
这一卷差不多就是这些东西,还有一些比如物产寺庙之类的我没写,因为寺庙啊物产啊变动太大,消失的很多,对于名词来说,整体消失的话后来人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没有参照就没有兴趣了。我重点在村子这一节,村子都还在,名字也还保留着,即使演变也有迹可循,村名是最能代表当地文化的东西了,无奈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也不知道各个村名的来历,不然前几天我还想整理一份全境村名的来源。现在想想难度挺大的。我得要多闲而且多有钱才能做这件事呀。
打字打到现在,颈椎病都提前突发了。
本帖最后由 白矖 于 2014-8-17 21:08 编辑
纠错:
周廻九里一千五百五十丈四尺(换算为5348.88米),高二丈六尺六寸(换算为9.18米), 厚二丈五尺三寸(换算为8.73米),袤(特指南北长度)二里五分(换算为1035.02米),广(推指东西长度)二里二分(换算为1035.01米)。清朝一丈大约等于现在3.45米;一里=150丈
土桥应该在挖新盘江的时候毁了吧;
晃桥在同乐市场南边现在古桥路附近;
石佛寺应该在教师新村附近;
石佛寺在师古湾那,这个是肯定的,现在也叫 看这个挺有意思的,看来陆良的地名还是沿袭很多年了 有几点跟你交流一下:晃桥在现在师古湾转古桥街处(俗称卖糠那里)。小时候我们赶街一般是从现在真理街直接进去,经小牌路转大觉寺再进南门,其时右转处(即现在焊大门喷油漆)为一段土路,路的南侧是一条河(师古湾人在里摇橹打鱼,以至于原来我一直以为湘浦渔灯即在这一带。后来都填起来盖房子焊大门了),现在萎缩的只剩桥下那个鱼塘了,沿河到我所说的转弯处有一座石桥,桥身基本就是现在的十字路口位置,桥为南北向,其南即为现在石佛寺、王永贵诊所一带,其时为一大片土场,基本没有什么建筑物,主要就是卖小猪、豆糠之类(本人亲历亲为,据说健康的小孩抱的小猪比较好养,我就抱了几只),也就是畜牧市场。其西直达客运站位置,基本与现景相符。 街,明清时候陆良大约有这么几个乡村集市,州城、旧州、马街、庄上、板桥、芳华、舟东、三岔河、赵家沟、横山街(他古、独木)等地,以十二属相代替日期,是谓赶街。县城赶牛羊狗龙,分别为东南西北四大街,后来加入了盘江街和真理街。牛羊日就在城里赶街,狗日在石柱子,龙日在盘江街。
看到这里我笑了! 弘济桥定位很准。再有就是州署完全就是现在的政府所在地,从没有改变过。当初看到现在政府办所在位置即为清时的箭道时,逗我笑了好半天,“熊傻之地”啊! 石门哨。石门峰,即现乃古石林。清邑人王大同1581年赴省乡试途中曾作《游石门峰赋》,为古今游乃古石林之最早之作。前辈平建又老师有《游石门峰赋点校注》。 chc780214 发表于 2014-8-17 22:13
石门哨。石门峰,即现乃古石林。清邑人王大同1581年赴省乡试途中曾作《游石门峰赋》,为古今游乃古石林之最 ...
哦哦,平老师我听说过,我爸爸说他研究大爨的陆一中退休老师,乃古石林就是石门峰,现在确定了就好。我一直以为陆良就是局限于现在的陆良,目光太局限了。 白矖 发表于 2014-8-17 20:48
纠错:
周廻九里一千五百五十丈四尺(换算为5348.88米),高二丈六尺六寸(换算为9.18米), 厚二丈五尺三 ...
我是用百度直接换算的,我还觉得纳闷,南北东西都只有一公里左右,为什么周长就有十公里。我查的是一里等于五百米,丈之类的都是三分之一。晃桥我以为是在现在被蒙掉那条河上,县医院和盘江小学那条。石佛寺在教师新村附近,这个,我以为就是现在的石佛寺呢。谢谢前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