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陆凉州志 第四篇
上一篇提过,第三卷第四卷略过,现在是第五卷,这一卷主要记载的是人物。分为本州知名人士、乡贤、有战功的人、守孝道的人、守贞操的烈女以及土司。这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记载的是杂志,关于这一部分我又单独开一篇。这一篇只写一个部分,就是土司。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这是大观楼长联中下联的部分句子,描写史实的四个句子。
这一篇第一句话为,西南夷于汉时始通中国,今之土司皆其苗裔。
滇王国大印出土验证了庄蹻王滇的历史,庄蹻为楚庄王后代,沿金沙江往上游游过来,到了滇池,建立王国。光依据历史记载来看,估计是云南第一批汉族移民,带来了楚国文化,和本地土著融合。 庄蹻入滇的时候,秦始皇还未称帝。汉朝时候开始跟中原有来往,是可信的。后来所说的土司,按照这句话的理解,苗裔,苗族后代,是为土司,具体的我也考证不到,反正是少数民族就对了。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利,这个体现在文化上,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跟众多王国又接壤,复杂得很。所以对于统治来讲,区域自治是最好的方式。
区域自治,也就是说土官治夷的土司制度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废除过,即使后来的改土归流也是分着地区的,嘉靖年间的《大理府志·地理志》中记载,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这句话很好理解,三江就是横断山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志书中记载到这里的时候写了个伊洛瓦底江,我好像知道了什么,要么就是笔误,要么就是那个时期,伊洛瓦底江还属于云南版图,我倾向于后者。我并没有看过那时候的地图,所以只是揣测,毕竟现在的三江之外根本就没有领土了你还谈什么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
算了算了,我们不谈这些。切入主题。
关于爨氏,我粗略看了一下,太大了,我还没得那个能力。但是大概能了解一些东西。爨,并不是一个姓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种族,覆盖了整个云南,又分为东爨和西爨,也可以这样说,现在整个云南的少数民族,都可能带有爨氏的印记。即使在唐朝南诏灭爨的时候,也只是打击了政权。大理国的建立也是南诏人协同东爨部落共同完成的。然后建立大理国政权,才将同乐更名为落温部。现在一提起爨文化,只想起爨龙颜,真的太孤陋了,整个爨氏有很多人物,只是只出土了爨仕德的碑而已。我现在才初步有一个南中大姓的感觉。
好吧,州志中土司这一篇只记载了阿资和爨氏两大土司,但是篇幅很少,寥寥几百字。我主要是根据注释来捋关系。
土司制度以明朝为主,这个时候主要就是阿资。
原则上,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这六个府是只设流官不设土官的,但是实际上多是土流合治,这是明朝初期。
洪武十年,那是一个春天,傅友德、蓝玉、沐英平定云南后,完善了土司制度,沐英留守云南,子孙世袭沐国公,一直到平西王吴三桂镇压为止。接下来吴三桂手握兵权保护土司,其中道理也很简单。云南土司是整个西南最多的,几经波动,各地土司有不同实力变化,但是总体来讲,云南土司可以说即使清朝大力改土归流,也没有断过,丽江木府,思茅地区像现在的西双版纳,十二个版纳,版纳就是土司制度的产物。
好吧,要深入说我也说不来,就是边看注释讲解边写,接下来视线缩小,咱们来看陆凉本地的土司,阿资………………额,突然看到注释这样解释,说阿资既不是陆凉资姓的始祖,也不是土司。额,我都写到这里了。
算了,那就改了吧,直接写陆凉阿资,并不是土司。
《明史·云南土司》卷313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越州土酋阿资与罗雄州营长束发等叛。阿资者,土官龙海子之也。
大约是说,阿资,元朝越州土官龙海之子,洪武十四年沐英平定云南,龙海降。归顺以后又叛,又被逮,发配的时候病死途中。阿资世袭,后来也叛。沐英和付友德降之,阿资归顺。复叛。(……)何福征讨,因连月霪雨,阿资降。二十七年,阿资复反。(…………)沐国公沐春征讨,大败之,阿资逃遁。二十八年,百户张忠擒而斩之,越州乃平。
另外《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曲靖府》中记载了跟明史中差不多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是真的。
《太祖实录》卷187记载,洪武二十一年二月戊辰,越州土知州阿资贡马及方物。(紫溪传中是龙海贡马吧,唉,小说果然不靠谱。)
综合这些史书,最终得出结论,陆凉土官资氏与越州龙海及其子阿资是同时代但不同姓氏不同州治互不隶属的两个人物。
以下我根据史书记载,按照时间顺序过一遍。
洪武十六年,资宗被获准为陆凉州知州。资宗故,其子资求袭。资求故,其子资曹幼,其母沙共袭夫职。
宣德八年,资曹替职。正统六年,有武功,升曲靖府同知,仍管州事。景泰六年,升宣慰司史,仍管州事。
成化七年,资曹年老,其子资安代职。
嘉靖十三年,资徽承袭。
万历三十四年,资世守因罪戍边。
大约就是这些,因为我以前还是太连清,我虽然知道紫溪传是假的,因为时间主线一直在矛盾中。但是我没想到差别会有那么大,竟然是两个不同的家族的事情,龙海是越州人,龙海山却在陆良。不过了解研究土司制度,也算是研究一种地方文化了,于我,大有裨益的还是。
这一篇历史味道更浓,必须要严谨,我又不是一个严谨的人,所以不敢再乱说了,再说就捏造了。
不过有个好玩的事情说出来笑笑也好。
【永乐皇帝的圣旨】
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朱棣是个好皇帝。太祖皇帝下来,到了永乐皇帝,我觉得大明王朝就已经失去了大半个血条了。虽然后来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但是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大明王朝亡。
永乐从小在战场,没读过书,写的圣旨……算了,据说历史上最低俗的圣旨出自张献忠之口,他是这样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非的要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的毛。钦此。
这个即使是真实的,但是张献忠能算皇帝么?食人恶魔。
朱棣的就很好玩了。
永乐四年十二月圣旨,关于陆凉资宗故其子资求承袭的事情,永乐说,“着他做知州”。
永乐十四年,关于资求故其子资曹幼的事情,永乐说,“着沙共借袭”。
这个“着”是什么意思?让的意思,口语,大约就是说,哎呀就这么办吧。大家来评评理,这个算官话?这样写圣旨真的大丈夫?
还有这个,永乐三年,关于越州阿资其子禄宁承袭父职的事情,永乐说,“他的父、祖固是生拗不向化剿杀了,如今他每都知道理,自来朝贡,便是好人了。这禄宁着做县丞,刘泰、博易都做把事,还跟他去,都便与他冠带,这两把事若助禄宁为善,守法度,带着他做,若有不停当时,先问他恁部家官,送他每至西平侯处,教安排一个县分里了,奏将来却注缺。钦此。”
这段圣旨里面,先不说错别字了,口语化太严重了。是不是跟我们现在发条短信差不多?我现在想找更多的永乐圣旨来读了,好玩好玩。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永乐皇帝,还是爱民如子的。
这一段仍是不及格,解释偏题。{:soso_e100:}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8-18 16:14
这一段仍是不及格,解释偏题。
哎呀,我也没有办法,怪只怪我没看完就开始写了,写到后面发现不对呀,原来越州有个阿资,陆凉有个阿资,都不是同一个人,然后写到一半就开始纠结了,一下子什么都乱了。只能说太大了,我如果不是整体了解,想写个完美的局部,根本不可能呀。 素面朝土 发表于 2014-8-18 17:43
哎呀,我也没有办法,怪只怪我没看完就开始写了,写到后面发现不对呀,原来越州有个阿资,陆凉有个阿资, ...
赶快纠偏吧,有很多情节你没弄清:张献忠是当过皇帝的,他可以下诏;陆良阿资确不是越州阿资,他和陆良龙海是老表,并带沐英灭了龙海,因心里害怕打抖说不出话上下牙相碰“滋滋”作响而误名“阿资”……并产生了“一马之地”的传说;而朱隶皇帝所诏“着沙共借袭”之“着”字是“轮到”的意思,并不是粗话。而还有现曲靖越州与陆良“同乐”地名的关系,也需要与当时的水泽相连才能看出端倪来……你慢慢细想就会明白了!现在你又要看,又要想,思路也还不宽,很容易陷入误判的。{:5_205:}
素面朝土 发表于 2014-8-18 17:43
哎呀,我也没有办法,怪只怪我没看完就开始写了,写到后面发现不对呀,原来越州有个阿资,陆凉有个阿资, ...
楼主说的是张忠,而非张献忠。沐英明初人物,张献忠是明末人物,差300多年 永乐皇帝,着他啦,着你啦,给着我啦,哈哈哈。好像看康熙王朝的时候,皇帝也是经常下旨“着”某某任什么去做什么。 墨斗 发表于 2014-8-19 10:55
永乐皇帝,着他啦,着你啦,给着我啦,哈哈哈。好像看康熙王朝的时候,皇帝也是经常下旨“着”某某任什么去 ...
哈哈哈哈哈着你啦算轮到的意思吧 白矖 发表于 2014-8-19 09:16
楼主说的是张忠,而非张献忠。沐英明初人物,张献忠是明末人物,差300多年
嗯嗯,是张忠吧带兵平叛的,我是提到圣旨的时候想起张献忠,跟其他没得关系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8-18 19:29
赶快纠偏吧,有很多情节你没弄清:张献忠是当过皇帝的,他可以下诏;陆良阿资确不是越州阿资,他和陆良龙 ...
注释说龙海是越州阿资的父亲。这个“着”大概是这个意思但是写入圣旨的话我觉得太过口语化,不过朱棣读书也不太感兴趣,像他的作风,还有就是比如洪秀全也是可以下诏发圣旨的,但我就是不觉得他是皇帝,张献忠可以下诏,但是我心里并不觉得张献忠是皇帝,他荒淫食人肉,是不是人我都不敢肯定,何况皇帝。我还一直遗憾明朝那么多牛人,为何没有剿杀了张献忠。 素面朝土 发表于 2014-8-19 11:41
哈哈哈哈哈着你啦算轮到的意思吧
我认得啊,涌 方言一读就读出来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