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蛮 发表于 2014-9-30 10:40:23

推荐一篇纪念烈士的好文

本帖最后由 白蛮 于 2014-10-17 20:36 编辑

   抱歉,未经作者同意,就将其文稿贴在论坛,现删除此稿。在此对作者表示歉意,也对读者表示歉意!

白蛮 发表于 2014-9-30 10:41:01

本帖最后由 白蛮 于 2014-9-30 11:03 编辑

       背景回放——陆良红色文化
       陆良县具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在外地读书求学的程熙文、刘苑梅、殷祖佑、朱光华等进步青年,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于1928年先后在昆明和曲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程熙文、刘苑梅等以陆良旅省“同学会”的名义创办了《陆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陆良传播。1928年冬,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出任陆良国民党县长,为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9年春,在县城第一小学任教的吴永康、朱光华、俞文侯、杨立人组成了陆良第一个党的特别支部。9月,云南临时工委书记王德三到陆良视察工作,制定了《陆良工作大纲》。1930年初,成立了中共陆良中心县委,发展农会,开展农民运动。
       1930年6月,组建了中共工农红军暂编第38军,下编三个师,一个独立旅,吴永康任军长。7月3日发动了陆良暴动,震撼全省。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也为后来陆良党组织的建设,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陆良人民不畏艰险,不畏强暴,广泛开展抗日战争救亡宣传活动,一批热血青年秘密组织“星火社”、“凤凰读书会”、“青光读书会”,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陆良人民出粮、出人、出工,修建飞机场、和公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陆良党组织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农村,恢复和发展了党组织,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开明人士杨体元,发展武装力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7月24日,杨体元率部在马街打退了县常备部队500多人的进攻,将部队转移上龙海山,揭开了武装游击战争的序幕。
       1947年10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了大批干部到陆良,建立了中共陆良特别支部,与杨体元签定了《雨古协定》,成立了“陆良解放委员会”,陆良讨蒋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龙海山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民兵联防队。1948年级建了一支150余人的脱产游击队。正式成立了中共陆良县委,领导根据地的人民开展反“扫荡”、反“围剿”的斗争。
       1948年5月,马街、龙海山等游击武装400余人到弥勒西山参加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编为第三支队。8月,三支队北上滇东,经过与敌人的多次激战,粉碎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巧妙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胜利地完成了接应宣威宝山中学和沾益播乐中学的武装起义,部队发展到了900余人。1949年春,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第三支队奉命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三支队在中共陆良县委的领导下,扩大根据地建设,在邻县边界广阔的战线上,以人民战争、游击战术,配合野战大军正面战场,牵制着相当数量的敌正规军和地方保安团,这支陆良人民的子弟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频繁而残酷的战斗中茁壮成长。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历大小战斗40余次,以人民战争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扩大了根据地游击区,与邻县曲靖、马龙、师宗、富源、罗平、路南、宜良等广大边沿地区联成了一片。
       1949年3月,在根据地成立了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在龙海山区、东区、南区和西区成立了区行政委员会。各区组建了游击大队,后组建了边纵二支队陆良乡二团,人数达千余人。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驻云南的国民党26军纠集十几个团的兵力,集中进攻滇东、滇南解放区,三支队奉命跳出外线向滇北主动出击,配合其他兄弟部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起义。12月26日,解放大军先遣部队在陆良天生关全歼向滇南逃窜的国民党陆军总部,陆良全境解放,陆良各族人民获得新生。
       陆良人民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特别是龙海山区的革命人民,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无可比拟的代价。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20多年里,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先后有刘刚、方鹤鸣等60多人英勇献身革命事业。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陆良的山山水水,英雄用血肉开辟了陆良的新天地。1999年,陆良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革命老区县”,其革命文物遍及全县各地,主要有:
       1、《雨古协定》旧址——雨古:1947年11月14日,根据云南省工委的指示,中共陆良特支与统战人士杨体元在双箐口乡雨古村签定了《雨古协定》。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双方团结合作,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奋斗到底。”不久,在杨体元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三支队。现在雨古已立有纪念碑。
      2、陆良解放委员会旧址——灵官庙:《雨古协定》后,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1947年11月下旬,在马街灵官庙成立了秘密的政权机构——陆良县解放委员会,作为陆良开展革命工作的领导机构。旧址位于马街镇所在地的灵官庙。
      3、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旧址——沙戈村: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三支队离开陆良龙海山区跳出外线作战,中共陆良县委决定在沙戈村成立“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领导陆良的革命活动直到解放。
      4、召夸遭遇战烈士墓: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三支队由代司令杨守笃率领,从滇北经圭山前往师宗竹基整编,25日,部队经陆良召夸冷水沟村时,与国民党26军577团遭遇,经过三天两夜的激烈战斗,共死伤敌军百余人,我军伤亡50余人。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把我军牺牲的34名烈士掩埋于此。后被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有“召夸战斗烈士纪念碑”。
      5、青山烈士陵园:为纪念在陆良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并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1988年9月15日在县城西北5公里处的青山建立了烈士陵园,园内建有10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园内有中共地下党员熊从周的碑墓。
      6、革命文献资料:主要有中共秘密党员程熙文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省临时工委书记王德三同志对陆良革命工作拟定的《陆良工作大纲》、三支队干部战士学习的部分油印宣传革命的小册子。

墨斗 发表于 2014-9-30 13:29:14

为掩护游击队避开敌人的围剿--------敌人究竟是谁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一篇纪念烈士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