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之乐尽在华侨农场
——陆良华侨农场现代高新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园区宣传片解说词
华侨农场,绿意盎然,流水潺潺,人文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堪称滇东粮仓中的一颗明珠。华侨农场,水美景美。华侨农场,让每一位前来的客人,亲近自然,亲近田园,亲近美丽,亲近泥土的芬芳,亲近纯真的愿望,回归童年,回归天真烂漫。
华侨农场,荟萃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8个国家回国的归侨难侨3900多人。侨民们在异国他乡出生、长大,随国际形势变化回到爨乡,伴随侨民们的生活方式,流淌在侨民们血液里的异国文化,都有其优雅的一面,经历岁月的陶养,浑厚而内敛。走进农场,亲近侨民,感受异国生活,感受南亚风情,体验异国文化的多姿多彩。
华侨农场,坐拥优质土地资源16852亩,成就蔬菜、水果、养殖基地之盛大。朝鲜蓟4100亩,蔬菜1590亩,葡萄1580亩,花卉63亩,鱼2100亩……规模与产量,均成陆良乃至曲靖之最。春天, 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很多人不请自到,远道而来,徜徉在花海中;夏天,娇艳的鲜果一群群、一片片,迎来大量游客观赏、采摘;秋天,奇珍异果香飘数里;冬天,莽莽苍苍层林尽染,大棚果蔬争奇斗艳。不经意中,你的心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华侨农场,水产养殖业发达,带动了休闲垂钓的兴旺。那一方方水产养殖库塘,是垂钓者的乐园。到这里,做一回“渔翁”,真真实实地让自己回到自然,享受一份天然的快乐与自由,带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踏上回家的路途,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和满足。
华侨农场,美食佳肴陶醉人。华侨农场的吃,首推朝鲜蓟、咖喱鸡。远道慕名来吃朝鲜蓟、咖喱鸡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到华侨农场来,这里处处有精彩。来吧,带着家人、带着朋友,亲近侨民,感受异国风情,吃朝鲜蓟,品咖喱饭,享田园乐。它会让你浮躁而疲惫的身心,变得平静而惬意;它会使你回归生活的本源,觅到心灵的港湾!
【原稿】
情系山里娃 爱洒彝家寨
——陆良县龙海乡新村民族示范小学教师李琼莲先进事迹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德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事着平凡的事业,但我愿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李琼莲,女,汉族,1971年11月出生于陆良县活水乡活水村,现年43岁。1992年9月在陆良县活水乡下黑木小学代课,2003年8月参加上岗考试,同年9月上岗,被分配到陆良县活水乡宜德村小任教。2004年9月调入龙海乡新村民族示范小学任教至今。转眼扎根山区工作已有21年。
一、一个信念,一生执著
俗语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条件好的环境里生活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很多人都是钻破头皮的往城市、往坝区,或者往乡镇所在地调动工作。这本也无可非议,山区教育,尤其是山区边远地区教育,更多的需要满怀一腔热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师扎根当地,为山区教育,为贫穷孩子,倾注毕生精力, 教书育人。而李琼莲教师,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农村教师。
1992年,我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决然背着包徒步到离家15公里以外的陆良县活水乡下黑木小学代课。作为一个年轻的姑娘,每天徒步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在那里一干就是9年,辛酸苦辣不知尝过多少。当时的代课工资从60元、80元逐年增至175元。很多亲朋好友劝说别去代课了,爸妈70多岁,别误了自己的前途。两鬓花白的父亲,凝望着远方,我心理明白他会说什么?但想起眼前多么童真、多么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我还是坚持去了。
2001年,政策允许代课多年的教师参加教师上岗考试 ,经过努力,我考进陆良教师进修学校进修一年。2003年考上了教师工作岗位,我又一次被分配到陆良县活水乡宜德村小任教。宜德村小是所危房,学校只有借村子民房上课。村小3名老师,每人一个班的语文、数学等全部课程一人包干,一天的工作可想而知有多艰苦。村小没有住宿,放学也只能回家。一天只在学校吃午餐,教师轮流做饭。徒步往返上课。每次我去学校,父亲都从柴堆里拿一根木棍给我说,天还没亮,三个村子狗多,拿着木棍防狗用。就这样持之以恒,每天带根木棍,一个月带去的差不多也够我烧两天的饭。每天下午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辅导他们要到五六点。有时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只好背回家去做。
2004年9月,由于生活需要,我调到新村民族示范小学任教,一干又是10年。
都是在边远山区,都是在山区最艰苦的地方,从没要求调动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从没抱怨条件艰苦,几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默默耕耘,不为别的,就为心中那一个信念——我是山里人,我爱山里娃,我要做一名山区教师。所以,从教20多年,只换了三个地方,都是最艰苦的地方,很多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至今已经工作10年的龙海乡新村民族示范小学,连道路都是崎岖不平。可我仍然任劳任怨、一如既往的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二、爱生如子,鼎力相助
龙海乡是陆良县最边远、最贫穷的高寒山区,我所工作的那三所小学,条件很艰苦,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缺水严重。教师、学生们所用水都是雨季从房顶引入水池,储存起来平常用。人们说“春雨贵如油”,我们是“用水惜如金”。学校一律禁止洗衣物,所储存的水只可以做每天洗漱、就餐用。刚到新村学校那几年,学校没有抽水机,水井深三四米,每次值日要帮学生到水井里打水。近两百名学生排成长队,教师用吊桶打起水来倒给学生,不到一半已经是大汗淋漓。几名高年级男生抢着帮我打水,都被我拒绝了,我说: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干重活,虽然力气比我大,但不会巧用力,老师不放心。同时也为学生安全着想,我每次都是坚持自己打水,每次下来,都是手套磨破,手掌心火辣辣的疼。但只要学生们安全了,方便了,我就觉得值得。
自工作以来,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我费尽心思。有钱垫钱,无钱出力。多年前,有的学生家里穷,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作业本和笔,我就给他们先垫上或者干脆替他们交了。自工作以来,我帮助过的学生不胜枚举,但有几位我是记忆犹新。还在代课期间,我们班有一个叫柏慧琼的女孩,因为家里兄妹较多,家庭困难,那年报名参加六年级升学考试,需要交17元钱,这女孩为了不让父母为难,想放弃升学考试,我知道后,就从自己60元工资里拿出20元钱,帮她交了,让她考上一所如意的中学。 2004年,刚调入新村小学时,就遇到班上有一个叫王飞林的男孩,患上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个子不高,行走像鸭子走路。学生歧视,经常欺负他,搞恶作剧,导致该生非常自卑,厌学,不来读书。我先找到这个学生,跟他谈心,然后在班上教育其他同学要尊重他人,互帮互助,而我每天放学送他出校门。慢慢的,这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学习进步也很快。这一届我接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叫朱绕琼的彝族女生,家里兄妹多,家长重男轻女,才读了一年书,就不到校上课,家长也不督促。我走了好几公里路,到她家找家长劝说沟通,去了三次,家长才让孩子来上学。
山里人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对教师也很尊重,他们常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谢意。前一届低段我教过一个叫许张科的学生,他是个孤儿,跟随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了他许多帮助。有一次,他奶奶提着自己家的小瓜洋芋送到学校,硬要给我,我不要,就在学校像吵架一样推来让去,引来学校领导和教师,以为吵架。后来经劝说后,这位大娘才不情愿地提着篮子走了。临走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是个好人!”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心中都有一股暖流通过。不是为了他人夸奖,而是被自己和大山人民的善良感动。
三、汉彝相容,因材施教
龙海乡新村小学是一所民族示范小学,学生来源于七个自然村,其中有两个彝族村——小新村、石字坡。集中到新村小学后,每个班级都有彝族的孩子们,他们在村寨里都是说无文字的彝话,刚来到一个还有汉族学生的班级,又遇上汉族教师,教学和生活都不方便。彝族学生很听不懂汉语,思维与语言不相符,汉族老师和学生听不懂彝族话,很难沟通。尤其是接低年级的教师,都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基本可以把教学正常进行下去。
我在新村小学任教10年,都是上地段语文,面对彝族汉族学生混合的班级教学,往往要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在我们那里,许多彝家孩子开始说汗话会反说(包括组词)。记得有趣的一次,一个彝族小男孩被一个同学打了,他跑来跟我说“我打他”,说成是他欺负其他同学。听了后被我批评了一顿,后来从他的神情看出不对头,又叫来学生了解,才知道反了。这次事件引发我深思,怎么样才能解决语言沟通障碍呢?经过向学校教师学习,自己又揣摩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遇到听不懂,我就去问学校里的彝族教师,或者看学生眼色神情猜测;学生听不懂我讲的,我就反复借助实物,多次交流沟通。同时,建立家校沟通,每天下午放学都是找空去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跟家长交流沟通,在家尽量用汉语跟孩子们交流,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清理障碍;加强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多给彝族学生积极发言的平台;课外辅导彝族学困生;课余时间我让孩子们组成学习小组、交友小组,让彝汉的孩子们交融在一起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平时多关心他们。这样接一个班坚持下去,树立了彝族小朋友的自信心,学习进步得快,优等生比例比汉族学生还高。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时,总会有家长对我说:“小孩就交给你了。”我知道那是一种被信任的充实,更是一种轻松不起来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开始了每天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的满负荷运转,时刻陪伴着我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在意他们的生活点滴, 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和他们谈心,不厌其烦地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进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每天陪他们晨练,晨读,午休,晚自习,查宿舍……作为班主任,虽说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决心,不管如何辛苦,也要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由于班主任工作出色,2014年3月,我荣幸的参加了由曲靖市教育局选拔推荐的云南省小学寄宿制班主任培训。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对教育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有着执著的追求,工作中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断学习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培优扶差的工作,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教20余年,我的用心付出没有惊天动地,只得到周围的人一个诚心评价。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位有朝气、思路开阔、办事果断、敢想敢干的好同志;在学生眼中,我是一位和蔼可亲、真心实意替孩子们着想的好伙伴。村里的老百姓,却在传着这样一句话“从活水(乡)调来那个李老师真好”。
四、辛勤耕耘,收获点点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由于自己的执著,源于自己的敬业,加之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反思总结,几年、几十年从不言败的坚持和努力,我在大山深处创造着新的业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本人的教学成绩,最差的一次考得全乡第四名,其余每次都在前三名。教学之余,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锻炼自己。
1997年3月荣获陆良县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优质课竞赛二等奖;1998年1月荣获陆良县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优质课评选二等奖;1999年3月荣获陆良县“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之谈”论文二等奖;2004年12月荣获陆良县学前幼儿集中教育活动竞赛二等奖;2009年12月论文《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荣获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三等奖;2010年9月被评为“陆良县优秀教师”。2011年9月被评为龙海乡“先进教师”。2014年3月,参加由曲靖市教育局选拔推荐的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省级2013年度项目培训。
五、立志奋进 ,永不松懈
已过的几年中,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们的勉励帮助下,我取得了点点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和社区人们的好评,得到领导、同事们的认可,深得学生喜爱。但我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众多优秀教师相比,自己差他们还很远。我将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管置身何处,不管条件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的热爱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且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和追求卓越。未来的几年里, 我将继续扎根革命老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边远山区教师的职责,尽我所能,为新村民族示范小学的每一位农村孩子播撒爱的种子,引领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尽力让他们享受到和别的地方的孩子一样的学习待遇。大山需要我,我离不开大山。
【改稿】(要求浓缩到两千字之内)
情系山里娃 爱洒彝家寨
——陆良县龙海乡新村民族示范小学教师李琼莲先进事迹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画。”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我愿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平凡的事业中去。
李琼莲,女,汉族,1971年11月出生于陆良县活水乡活水村,现年43岁。1992年9月在龙海山脉任教至今,扎根山区21年。
一、一个信念 一生执著
我是山里人,就爱山里娃,我愿做一位默默扎根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
1992年,我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背着包徒步到离家15公里以外的下黑木小学代课。一个年轻的姑娘,每天徒步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一走就是9年,其中辛酸苦辣不为人知。那九年里,代课工资从60、80逐年增至175元。很多亲朋好友劝说:“别去代课了,爸妈70多岁,别误了自己的前途!”但想起多么童真、多么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我还是坚持着。2003年我考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分配到陆良县活水乡宜德村小任教。宜德村小成危房,只有借村里民房上课,3名老师,每人一个班,语文、数学等全部课程包干,从天亮工作到放学。每天下午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辅导他们要到五六点。一天只在学校吃午餐,教师轮流做饭。徒步往返上课。有时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只好背回家去做。2004年9月,我调到新村民族示范小学任教至今。
从教这二十多年,我扎根边远山区,始终如一,以校为家,默默耕耘。
二、爱生如子 鼎力相助
情牵山里娃,做好山村教师,我尽心尽力。
刚调入新村小学时,班上一个叫王飞林的男孩,患上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个子不高,行走像鸭子走路。学生歧视,经常欺负他,搞恶作剧,导致该生非常自卑,厌学,不来读书。我先跟他谈心,然后在班上教育其他同学要尊重他人,互帮互助。同时我每天放学送他出校门。慢慢的,这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学习进步也很快。这一届我接的一个班里,一个叫朱绕琼的彝族女生,家里兄妹多,家长重男轻女,才读了一年书,就不让到校上课。我走了好几公里路,到她家找家长劝说沟通,去了三次,家长才让孩子来上学。前一届低段我教过一个孤儿许张科,跟随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他许多帮助。有一次,他奶奶提着自己家的小瓜洋芋送到学校,硬要给我,我不要,就在学校像吵架一样推来让去,引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后经劝说,这位大娘才不情愿地提着篮子走了。临走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是个好人!”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心中都有一股暖流通过。不为夸奖,只因善良。
三、汉彝相容 爱洒彝家
我爱山里娃,更爱彝家娃。
我所在的新村小学有许多彝家娃。彝家的孩子们,在村寨里都是说无文字的彝话,来到有汉族学生的班级,又遇上汉族教师,学习和生活都不方便。彝家孩子听不懂汉语,汉族老师和学生听不懂彝族话,沟通很难。
我在新村小学任教10年,都是上低段语文,面对彝族汉族学生混合的班级教学,往往要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许多彝家孩子开始说汉话会反说。一次,一个彝族小男孩被一个同学打了,他跑来跟我说“我打他”,说成了他欺负其他同学。我批评了一顿之后,发现他表情不对,又叫来学生了解,才知道弄反了。这一事件引发我深思,一定得解决语言沟通障碍。向老教师学习,自己又揣摩思考,遇到听不懂,我就去问学校里的彝族教师,或者看学生眼色神情猜测;学生听不懂我讲的,我就借助实物,反复多次沟通。每天下午放学都抽空家访,跟家长交流沟通,要求家长在家尽量用汉语跟孩子们交流;课堂上展开小组合作,多给彝族学生积极发言的平台;课外辅导彝族学困生;课余时间我让孩子们组成学习小组、交友小组,让彝汉的孩子们在一起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平时多关心他们。经过持续努力,彝家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学习进步得快,优等生比例比汉族学生还高。
我用心付出的20余年,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彝家村里的老百姓传着的一句话“从活水调来那个李老师真好”。
四、辛勤耕耘 收获点点
自己的执著与敬业,自己从不言败的坚持和努力,我在大山深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我的教学成绩,最差的一次考试排名全乡第四名,其余每次都在前三名。教学之余,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锻炼自己。
1997年3月荣获县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优质课竞赛二等奖;1998年1月荣获县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2004年12月荣获陆良县学前幼儿集中教育活动竞赛二等奖。2011年9月被评为龙海乡“先进教师”。2014年3月,参加由曲靖市教育局选拔推荐的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省级2013年度项目培训。
五、立志奋进 ,永不松懈
走过的年月,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们的勉励帮助下,我取得了点点成绩,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得到领导、同事们的认可,深得学生喜爱。但我深知天外有天,与众多优秀教师相比,自己差得还很远。未来的几年里,我将再接再厉,继续扎根革命老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边远山区教师的职责,尽我所能,为新村民族示范小学的每一位农村孩子播撒爱的种子,引领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尽力让他们享受到和别的地方的孩子一样的学习待遇。大山需要我,我离不开大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