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城起义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在南满发动反击的指示,部署进攻鞍山、海城和营口战役的任务,以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欧阳文、参谋长李福泽组成前方指挥所,统一指挥参战部队。 东北民主联军于5月24日凌晨外围打响外围战斗。5月25日5时30分,东北民主联军向鞍山市内发起总攻。鞍山战斗结束之后,韩先楚副司令员决定攻打海城。5月26日晚19时,东北民主联军对海城守军发起炮击。正在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184师设在海城内的指挥所内正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师长潘朔端、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及552团团长魏瑛经讨论研究后作出了如下决定,由魏瑛派团运输连连长陈正富为联络员,带着他们4个人的联名写给民主联军前方指挥所首长要求起义的信,出城到4纵队前方指挥所联络。陈正富见到了4纵队首长。 5月29日晚间,4纵队司令部参谋邓东奉命随陈正富来到184师师部,代表4纵队首长,欢迎潘师长郑副师长率部起义,并带来前线指挥员韩先楚给潘朔端师长的信。信中表示欢迎潘师长反对内战义举。潘朔端与郑祖志商定,由马逸飞到4纵前指进行谈判,由郑祖志负责扣压海城特务并解除其武装,魏瑛回团掌握部队。 郑祖志根据潘师长指示,当即以城防司令部的名义,给东北长官部派来的两个少将高参发出“请柬”,给驻海城警、宪和特务校级以上军官发出通知,到师部召开紧急会议。上述人员到齐后,郑祖志命令警卫连解除了他们的武器关押起来。 马逸飞到4纵前指见到韩先楚副司令员,汇报了潘朔端师长、郑祖志副师长对起义的态度和要求,开始正式谈判,最后达成三项协议。一是驻海城184师的部队撤出城外,到指定地点析木城集中;二是将国民党特务及警、宪头目扣押起来,交给4纵队指挥所;三是下令让驻大石桥和营口的184师550团放下武器到析木城与师部汇合。协议签订后双方宣布立即停火。 马逸飞回到师部后向潘朔端报告了谈判经过和协议条款,潘朔端非常满意,并立即找来郑祖志、魏瑛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潘朔端通报了谈判结果,研究了起义计划。最后,潘朔端高兴地说:“现在是1946年5月30日凌晨4时30分,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现在我宣布:184师反蒋起义。郑祖志立即命作战参谋郑竹书到师直属部队传达师长口令:“部队轻装于6时前到达南门外操场集合待命。” 1946年5月30日上午6时,国民党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副师长郑祖志率师部及552团官兵2700余人开赴解放区析木城。5月31日,184师发出起义宣言,通电全国。海城起义,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极大关怀。朱德总司令在6月6日发给潘朔端师长、郑祖志副师长的贺电中,高度赞扬他们“见义勇为,振臂一呼,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全国人心无不为之振奋”,“和平民主,光明在望”。勉励他们“共同努力,再接再厉,以竟全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和一些群众团体、爱国人士纷纷发电祝贺。延安《解放日报》6月6日在《不可抗拒的力量》社论中指出:“海城的光荣起义,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全国各界人民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洪流分不开的。海城的光荣起义,再一次证明这一洪流是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 海城起义后,郑祖志升任第一军副军长兼新一师师长。潘朔端将军升任新一军军长,马逸飞将军升任军参谋长、魏瑛将军升任184师师长。1948年1月,郑祖志调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议。 三、将军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郑祖志将军到齐齐哈尔先后担任东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第27步兵学校地形筑城系主任。1957年5月至1960年12月任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还任齐齐哈尔市第八届、九届、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1987年12月,81岁高龄的郑祖志将军当选为齐齐哈尔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尽管老将军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一直上班坚持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视察访问,了解民情。对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耐心予以解释,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1989年7月9日,郑祖志将军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享年8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