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是生命的绿色洗礼和浴火重生 ----在洛阳首次集体树葬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逝者家属们,大家好: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今天,我怀着对妻子郭改芳无限怀念的心情,参加洛阳市首届集体树葬仪式,并为我的爱人举办骨灰迁安活动,感到十分安慰。 我们共同约定百年后为地球增绿,为环保做最后奉献 我的爱妻郭改芳女士,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在我市一家医院工作。她从小在农村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中学毕业后当知青下过乡,后来当兵受过**熔炉的考验,转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这一切经历,造就了她勤奋节俭,好学上进,谦恭待人的优良品德,深得亲人和单位同事们的尊敬和好评。 爱妻一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默默无闻地为这个社会和家庭做着力所能及的奉献。她有崇高伟大的胸怀,即使要告别这个世界了,也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奉献者。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多次十分认真地讨论过,我们百年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遗体捐献医学,器官捐献他人。不留骨灰,不要坟头,不立墓碑,实行树葬,洁净大地,还绿青山。她说,土葬占用耕地,水葬污染河流,公墓等级阴森,且易引发厚葬奢靡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公墓中的墓碑林立,环境压抑,且豪华墓与平民墓的差距,让我们一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者将处于难堪。而树葬则好象在清幽的山水间休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我和妻子十分向往在百年身后,静静的躺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清新香甜的大自然气息。 15年前,我们曾苦苦地为亲人寻觅一块理想的树葬场地 我爱人郭改芳生前多病,于2001年年底去世。为落实我们树葬的愿望,亲人们曾苦苦地寻觅一块理想的树葬场地。那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树葬,我们到陵园、民政局都咨询过,都说没有这样的先例。2002年3月,得知龙门西山银杏园有认购银杏纪念树的活动,我们知道银杏树是长寿树,被誉为国树。经和园方沟通,园方同意在一面小山坡上为我们提供一片银杏林做树葬场地。 我们在龙门银杏森林公园支持下,于2002年清明节之时,在一棵小小的银杏树下,为她举行了一场简朴的骨灰安放仪式。这样的绿色葬礼,没有烟火熏绕,不用鞭炮驱邪,只有鲜花一束和亲友的深深鞠躬默哀。化作泥土更护花,亲人们希望幼小的银杏树,吸吮着充足的营养,迎着风雨顽强地成长。 据悉,这是洛阳实行的首例树葬之礼,是生命的绿色洗礼和重生。虽然树葬是在殡葬历史上继火化之后的第二次革命,已经在许多大城市实施,可在洛阳,15年来这样的树葬形式鲜有人知。 我最大愿望是给妻子和自己找到一处更好的“归宿” 转眼间15年过去了,银杏树苗已长到孩子手腕粗,树葬已经从不被人理解,到成为被市民广泛认可的生态安葬方式。尤其这段时间看到《洛阳晚报》对生态安葬的连续报道,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十几年前做出的尝试,终于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支持和由衷赞扬。 给妻子树葬之后,每年清明节和妻子忌日,我和女儿都会去看看她。每次祭奠她,我们都不放鞭炮,不燃烟火,只带来一束鲜花。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祭奠太过简单,但看着一年年长大的银杏树,像是爱妻生命的延续,我想她也会象亲人们一样欣慰的。 妻子的心愿虽然实现了,可15年来,每次到山上祭奠亲人,我们的心中总还有点遗憾:一棵小树藏在山坡上,好象有些孤单,而且树葬的位置比较偏僻,又没有专业管理,周围环境显得杂乱,道路崎岖祭扫不便,我希望能给妻子和将来的我,找到一个便于纪念和环境更好的“归宿”。 今天,给妻子和我自己找到一处更好“归宿”的最大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和许多参加第一次“我愿化做一棵树”落葬仪式的亲人家属们,看到如此庄重的场面非常激动。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无偿提供良好环境的树葬场地,并邀请我们一起参加洛阳市首届集体树葬仪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倍感荣幸。 让我们一起为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鼓与呼 最近国家民政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希望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政府要出台对推行树葬服务单位给予优惠政策,对实行树葬的家庭给予奖励。当代公民,要积极参与节地生态安葬,推行丧事简办,文明低碳祭扫,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建设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勇于转变观念、破旧风俗、立新风尚。让我们在洛阳市的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中,一起做先行者,为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鼓与呼吧。 集体树葬家属代表郭改芳爱人李流范 2016年4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