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21-12-3 16:18 编辑
陆良的书写美工历史,除汉晋后期的同乐爨姓雕凿文字被清朝大亨阮元巡视发见出土外,其实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没有记载传世的。真正的纸质、丝绢竹帛书法或画作,基本是追随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文化潮人自逸自乐的产物——据1984年改革开放后陆良多次民俗文化及考古会议征集到的一些家藏作品来看,除去比较有流传作用的绣花剪样之外,基本是一些附庸风雅的水墨、水粉之类摹仿或赠藏的条幅、方屏或扇面等,内容大抵为松竹梅兰或虎山日月之类……而其上载有的文字书品,大都浅薄或故做深沉,没有典型或地方的特色意义。细观其源,其画风或书味,画大体驻足在临摹自傲以显文人身份的等阶上,缺乏“画”对人生的心理表达深刻形象意韵;书也停留在“写”以自骄显摆位置处,没有“书”和“法”的追求意味或治世体态。由于此二者的市俗流传影响,以至在陆良本地于改革开放后真正兴起的书法、美术创作活动中,虽然有个别美术、书法爱好者受时代的影响或启发,真正理解或开悟了其中的意义而成立了独有的美术和书法的要诣,并形成了相应的美工、书法概念。但大体上,做为社会的展示切面,仍然是停留在“写以自傲”和“临摹自满”的显摆上,让参观之人无法欣偿而影影感觉是在观看外国动漫或广告画作、幼稚园简笔画堆叠,其色彩效果尤如填空……而以此的现状,却同时显示了陆良的这一领域其实是一大富矿:有露头又有深埋!只消有意识的发扬、挖掘这些“露头”的理论引领带头作用,适当展开学术的批评、总结活动,以一首歌、一幅画、一书法成就将本地的经济推向致“明星”效应发展上还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