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9|回复: 2

[新闻转载] 心灵的震撼 无言的感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0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04月07日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杨之辉 普建彬)震撼!31年,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如今,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
如果没有亲自到过花木山林场,你也许永远感受不了八老种树带来的震撼!采访中,每一位被访者谈起“陆良八老”事迹的感受,说得最多的也是“感动”这两个字。
李忠义(土生土长的树搭棚人,王小苗的邻居)
80年代初“八老”在花木山林场植树造林,那时我没有参与他们的行动。但他们的事我认得:他们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经常不回家。为这事,家里人还经常和他们吵。
在他们造了花木山的林后,又到周边村寨去承包造林,我跟随他们去过一段日子。那时候,他们的那股苦劲,我是很佩服的。但去了一段日子,由于吃不了那种苦头,我就没有跟他们去了。但有一件事我很清楚,就是小苗家大那个娃娃生病发高烧,他守在板桥一个山上栽树没有回来照顾,最后他儿子死了。
我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我也不会说。我只知道“八老”在植树造林时,他们的那种吃苦的劲很了不起,我很佩服!最近十几年,八位老同志一直坚守在花木山林场看山,他们到底图个啥!我真是搞不懂。但有一点我明白这大概就是人家常说的“无私奉献”吧!我却做不到!
王红生(树搭棚村委会副主任)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小娃娃,经常跟村里的小伙伴来到乱石成群的花木山躲猫猫、捉迷藏。那时我清楚记得:山上光秃秃的,风沙很大,人都被风吹得站不稳脚跟,吹得村里种的包谷都不会结苞子,种的小麦、苦荞只能收到点杆杆子,一年要遭受好几场冰雹的袭击,面临好多场暴雨的冲刷。就在那时候,我也常常看到一些中年汉子从早到晚叮叮咚咚挖坑植树。
过了几年,光秃秃的山顶开始变绿了,小树长成了大树,村子周围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森林。自从树林起来了,风沙小了、冰雹也少了、下暴雨也不冲洗田地了,庄稼长得越来越好了。于是我才恍然大悟:家乡的变化是“八老”妙手回春的杰作。他们用一生的心血改变了家乡的生态环境,使得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村经济发展。
我担任任村官10多年以来,“八老”一直坚守在花木山林场管护林子。如今“八老”由于年老离开了林场,他们把林场交给了我们村集体,但他们的心还在山上,隔三插五从山上转一圈,来到村委会告诫我们:“一定要管好林子”!
“八老”交给我们的花木山林场,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我们一定不辜负“八老”嘱托,守好花木山,并以他们的精神为力量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乡亲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陈春艳(龙海乡雨谷村大学生村官)

龙海山沿盘山公路,让人满眼苍翠,松林一片接着一片,我一直以为龙海的山原来就是这么绿空气这么好,直到最近掀起学习“陆良八老”的热潮,我才知道龙海的山以前不是这么绿,空气也不是这么好,是龙海树搭棚村的八位老人植树造林才使得龙海的山绿空气好了。

从1980年3月至今,有31个年头了,以王小苗为首的8位老人风雨无阻,建成7400亩的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8为老人当初以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为追求,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坚持着植树造林,花木林场记录了他们的执着与艰苦奋斗。

“陆良八老”,还包括最近曲靖涌现出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背水抗旱”的大学生村官潘志艳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我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我们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选择扎根农村,他们8位老人家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是我们看向前方道路所需要的力量源泉。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立志在农村的广大舞台上,利用自己的长处与村两委干部沟通协作,协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为群众多做好事,做实事。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抵制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现象的影响,以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在学习先进典型中,培养自己的品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乔生(板桥镇左里堡村党总支书记)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陆良人,知道30年前的花木山“山上尽是石渣子,种玉米不结苞子,只能种点杂豆子,遍地是些棵棵子,挖一锄头就冒火星子”。现在的花木山“万亩荒山成林子,大的松树做柱子,树木换的亿元大票子,子孙后代结对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学习“陆良八老”,就是要学习他们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怨无悔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陆良八老”,作为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要通过学习,做到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心胸开阔、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奋敬业,对自身要求严格,以身作则做表率;结合实际抓党建强班子,抓发展富农民,深入开展好“四群”教育,念好非公经济、运输业、蚕桑、蔬菜、生猪养殖“五本经”。

“活到老、学到老”,做为基层干部,就是要远学雷锋、近学杨善州,身边就学“陆良八老”。
张双学(三岔河镇三岔子村党总支书记)

“陆良八老”31年造林护林13万亩,给了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干部极大的触动。八位老人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造林事迹,让人肃然起敬。

近年来,“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和信仰危机逐渐泛滥,不少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人生理念,致使社会道德世风日下,但“陆良八老”作为普通的农民,却31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为使荒山披绿装,默默无闻的辛勤劳作,以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奋战在大山上,这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八老”中王小苗等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真实写照,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善洲精神遥相呼应,共同谱写出一曲信念坚定、矢志不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克难奋进、艰苦奋斗,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华美乐章,值得当今社会所有人学习和敬仰!

通过对龙海乡八位老人造林护林事迹的学习,结合我们三岔子村的实际,让我深深感到:党和人民政府在农村“三农”工作中的影响和成效,落实到底就体现在我们基层干部身上。

我们三岔子村地处坝区,主要以种植农产品和养殖业为主,虽然不能像龙海乡八老那样植树造林。但我们要学习他们无私无畏,克服艰难险阻为家乡人民办实事不退缩的精神,以全村98名党员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全村4400多农民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以八位老人和杨善洲精神为榜样,努力创造条件,广开门路,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

蒋亿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龙海乡工作队队长)

八位普通村民31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承包工程造林13.6万亩。可以说:陆良八老是当代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优秀代表,特别是王小苗说的那句话“我死在山上可以,只要树活着就行”,令我深深感动。

老人这种执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将按照省市县乡村的要求,驻进村委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搞好调研,访好民情,办好实事,同当地群众一起抗大旱,保民生。同时,扶贫攻坚更需要“八老精神”,我将把“陆良八老”植树护林先进事迹带回单位宣传好,学习好,落实好,将“八老精神”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为群众增产增收作贡献。

周康林(爨乡书画院院长)

八老当年为了植树造林,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贡献在这些过去的荒山秃岭上。三十一个春秋,他们种植了十三万亩树,真正用心血汗水谱写了一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子孙后代的时代颂歌,用双手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万亩松涛画卷。

他们的思想境界如清风朗月、高远纯洁,可歌可敬!他们的业绩与青山共存。可以说,陆良八老是新时期云南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典型代表。他们是大山的儿子,三十一年如一日绿化荒山,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诠释了大山坚定的品质、用一把把挖断的锄头支撑起了大山担当的脊梁、用一双双磨破的鞋展现了大山务实的精神、用一片片林诉说着大山高远、开放、包容的情怀。

发表于 2012-4-10 09: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现在的人还有多少像这样~~
发表于 2012-4-10 0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要多几个这样的八老将会是青山绿水常在的天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9-22 09:43 , Processed in 0.0445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