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9|回复: 3

[历史] 滇军抗日秘史:横扫湘鄂赣(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1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阻击进犯日军

  横扫湘鄂赣(一):滇军扩编 挥师武汉
  ■历史记忆
  武汉保卫战
  1938年6月至10月,日本侵略军以35万机械化部队,向当时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武汉猖狂进攻。为保卫华中,保卫西南,中国投入100余万精锐部队,在武汉外围的鄂、豫、皖、赣4省纵横千里的战场上浴血奋战4个多月,历经大小百余次战斗,让日军付出20万之众的伤亡代价。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梦想彻底破灭,被迫陷入长期作战的泥淖,抗日战争由此转入相持阶段。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武汉保卫战”。这一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为二战时期中国战场所仅有。  
  五十八军序列
  军长 孙 渡
  新10师师长 刘正富
  第1旅旅长 侯镇邦
  第1团团长 魏泽民
  第2团团长 朱 兆
  第2旅旅长 和吉光
  第3团团长 杨 琇
  第4团团长 刘兆海
  新11师师长 鲁道源
  第1旅旅长 梁得奎
  第1团团长 王 灿
  第2团团长 李卓然
  第2旅旅长 冯 云
  第3团团长 张子佐
  第4团团长 李 ■
  新12师师长 龚顺璧
  第1旅旅长 罗廷标
  第1团团长 张华清
  第2团团长 冯天祥
  第2旅旅长 韦 杵
  第3团团长 段灿奎
  第4团团长 杨绍曾
  ■前情提示
  1938年4月首支滇军——六十军加入到抗日正面战场。4月22日六十军第一八三师五四一旅一〇八一团,首先投入战斗,开始了滇军在台儿庄的血战。随后滇军三个师全部投入战斗,经历了陈瓦房、火石埠、禹王山等恶战,以骁勇善战令日军闻风丧胆。至1938年5月19日奉命撤离战场,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伤亡1.8万人,其中旅长受伤1人,团长5人受伤、5人阵亡,营、连、排长阵亡172人,日军始终未能正面突破六十军镇守的台儿庄。
  1938年5月,当60万国民党大军不得不放弃徐州时,在台儿庄战役中苦战了27天的六十军将士,终于在5月20日撤离战场。由于全军上下团结一致,精诚团结,广大官兵在6月初回到了武汉,顺利完成了撤退任务。
  随后,六十军与云南相继建成的五十八军、新三军编成兵力共十万人的第三十兵团,参加了武汉会战。
  再次出兵 云南又建两个军
  当六十军从云南出征后不久,龙云即着手组建第二支云南抗战部队。1938年4月,在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激战正酣之际,一支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的部队在云南组建而成。五十八军从人员编制到武器装备等各个方面均按六十军的模式组编而成。以素有“滇军小诸葛”之称的孙渡为五十八军军长,下辖3个师、6个旅,共12个团。
  1938年7月24日,第五十八军在昆明举行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于8月1日从昆明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稍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六十军一八三师和五十八军新十二师调出,扩编为新三军,任命张冲为新三军军长。紧接着,六十军、五十八军和新三军整编为第三十军团,卢汉任军团长,安恩溥、孙渡、张冲分别为六十军、五十八军和新三军军长。至此,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仅一年,云南总共出兵3个军,奋战在抗日第一线,出动的兵员相继达到22万人。随着抗战的深入,当时仅有1000余万人口的云南派出的总兵力约42万人,伤亡则在10万人以上。
  同时,云南各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以“三丁抽一”,先后出动200多万人次的民工修筑了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征用150多万人次的民工改建、扩建和新建了52个机场,使云南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道和中、美空军对日作战的主要基地,在滇西抗战中又出动数十万人力修筑了中印史迪威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上述人数还不包括滇西抗战中无法统计的云南各族人民的参战人数)。云南成为全国出动人员和兵力最多的省份之一。由于在出动的这些人员和兵力中有汉、白、彝、傣、藏、哈尼、德昂等10多个民族的云南子弟和父老乡亲,云南也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一个缩影。而先后活动于六十军、五十八军和新三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对于鼓励云南将士积极抗战、英勇杀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受到广大抗日军民的高度赞誉。
  朱德称赞 滇军英勇滇人功大
  朱德自1937年8月在南京与龙云分手后,时隔仅仅一年,即1938年8月21日,在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正当云南出征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大后方的云南各族儿女积极踊跃支前,在崇山峻岭中修筑的滇缅公路即将通车之际,率部奔赴烽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再次以滇军老将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友的身份致函龙云:“近年来,云南在吾兄的领导下已有不少进步,抗战军民,滇省转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朱德在信中强调:“在将来的抗战中,在争取最后胜利的搏斗中,云南将肩负更大的责任,成为抗战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抗战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团结无论如何,必须巩固扩大。全国同胞必须抛弃旧嫌宿怨,合亿万人之心为一心,本抗日高于一切之原则,努力做去,则胜利在危难险阻中获得。”他高度赞扬了云南将士的英勇之举,充分肯定了云南人民的重大贡献。他极有预见地表达了对云南和全国抗战的看法和主张,对龙云及云南军队和各族人民更加坚定抗战的决心,是个很大的鼓舞。
  排市交火 一八四师歼敌七八千
  1938年8月,刚刚由云南将士整编而成的第三十军团,奉命开抵武汉东南方向阳新县的排市布防,阻击从江西九江、瑞金沿长江西进的日军,参加了大武汉保卫战。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重镇。它雄踞长江天险,北望辽阔中原,控制着南北交通,是中国腹地最大的经济中心。日寇占领南京后,武汉就被他们锁定为将要夺取的主要战略目标。
  从徐州等地顺势南下的日军盲目地认为:只要武汉占领,就有可能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完全屈服。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企图,从1938年8月开始,日军调集了35万人马的强大兵力,共分5路沿长江南、北两岸逼近武汉。与此同时,他们还派遣数十艘军舰,溯江而上,配合陆军全面展开了对武汉的进攻。
  中国方面先后调动3倍于敌的兵力,作出保卫大武汉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也发表了保卫大武汉的意见,并组织抗日进步团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保卫武汉的宣传活动。街头义演、火炬游行、群众募捐,此起彼伏,如浪似潮,武汉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动一时间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9月23日,日寇的先头部队到达云南将士布防的排市一线。排市是阳新县下辖的一个区域。它的北面是连绵的山脉,南面是一个湖泊,中间是一片开阔地,一条公路蜿蜒其间直达武汉。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排市为中心,左起黄石、阳新,右贯辛谭铺、通山。六十军一八四师利用这一道极为有利的天然屏障,顽强阻击了日军第九师团达30天之久。当时的《云南日报》以《滇军又建奇勋》为题,报道“(云南官兵)抗击约万人之敌,顽敌以陆空配合,集中主力,猛炸猛攻。一八四师坚守阵地,前赴后继,岿然不动,独立支撑,给予敌人以最大的消耗,先后歼敌七八千人”。武汉外围的排市阻击战,迟滞了日寇西进的速度,但是一八四师也阵亡了2300多人。
  武汉保卫战历时4个多月,大小战斗数百次,敌我双方参战的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是抗战中中国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一战役虽以中国军队的最终失败而告结束,却使敌人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甚嚣于一时的“亡国论”,“速胜论”观点也被一扫而光。
  10月25日,武汉失陷后据日本电台广播:“(日军)在长江南岸阳新、排市地区,遇到滇军顽强抵抗,致使行动延缓,不能如期切断粤汉铁路、没有全歼敌人。”
  又据一八四师一0八六团在一次战斗结束后,从日本兵身上缴获的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六十军自动武器、迫击炮、手榴弹合作得很好,工事伪装得更为巧妙,常常给皇军以突然打击。我联队中级官佐伤亡过半,下级士官及士兵伤亡更大。”
  云南将士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为了保卫神圣国土,为了使人民不再遭蹂躏和屈辱,从台儿庄战役到武汉保卫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都市时报 特约撰稿 李晓明 詹霖 顾问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 昆明市档案馆)
                                                                                                                                                                        
编辑:朱仁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滇军抗日秘史:横扫湘鄂赣(二)


  1938年2月18日,武汉“2·18”空战爆发。当日,日本海军飞机38架空袭武汉。中国空军29架飞机起飞同日机激战。中国空军在空战中击落日机11架,中国损失5架,日军空袭编队指挥官金子隆司被击落身亡。中国空军大队长李桂丹上尉、飞行中队长吕基淳上尉、飞行员巴清正少尉、王怡少尉和李鹏翔中尉等五人均为国光荣捐躯。“2·18”空战是南京失守后中国空军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历史记忆
  抗战时期被救难童共计153620人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造成了史无前例的难民潮。据统计,难民人口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5%以上。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难民总数的33.7%强”。
  抗战伊始,国民政府在开始大规模难民救济工作的同时,颁布了大量有关难童救济教养工作的法令法规。1938年6至7月,赈委会先后公布了《难童救济实施办法大纲》和《难童救济团体接领及遣送难童派员办法》。1938年10月,由行政院核准的《抗战建国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方案》作为政策性文件正式公布实施。此后又陆续出台了《赈济委员会难童救济教养团体指导改进办法》、《难童生产教育实施办法大纲》、《赈济委员会直辖儿童救济教养院所组织通则》、《灾难儿童教养或保育院所学校编制及课程分配》等一系列法规。
  赈委会成立不久,各救济区特派委员到战区开展工作。难童的抢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至1939年9月底,赈委会直接派员抢救收容难童2071名,各救济区、各难民站运送难童96309名,中华慈幼协会抢救收容难童6580名,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收容难童20000名。此外,各沦陷区教会团体抢救收容难童7360名,加上赈委会及各团体抢救重庆市空袭受灾儿童493名,以及其他团体抢救的难童总计153620名。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各类难童救济机关在后方建立了较为固定的教养院后,仍随时派员就近深入战争发生地抢救难童。
  赈委会下属的难童教养院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央赈委会直辖的;由中央赈委会直接拨款筹办;一种是中央赈委会在各省(市、县)的分会、支会管辖的,由各省(市、县)赈济分会、支会自行筹款兴办。也有的教养院由中央和地方合办。
  ■前情提示
  在六十军撤到武汉之际,云南扩编的两个军——五十八军、新三军也相继赶到武汉。云南的3个军整编为兵力达十万人的第三十兵团,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排市的战斗中,一八四师以阵亡2300人的代价,先后歼敌七八千人。更重要的是,此次阻击战,迟滞了日军西进的势头。
  横扫湘鄂赣(二):“云南阿姨”赣北收容难童
  六十军参加大武汉保卫战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大部分团员被分配到各师,继续担任战地救护和宣传鼓动工作。
  在阳新排市一线的战斗中,日寇飞机空袭我交通线和后勤设施,轮番扫射民房,烽烟弥漫,满目荒凉。但因为这一带是山区,敌人的重武器不便活动,加之军队防守坚固,战局比较稳定。云南姑娘们争着扛担架,抢救转移伤员。有的姑娘义不容辞担负起手术任务。有的姑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深入第一线运送弹药,与士兵并肩作战,学会了一些战斗本领,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敌寇惊魂,武汉来了“女南蛮兵”
  令这些姑娘最愤慨的是在此期间,敌机把糜烂瓦斯毒气弹扔在人们必经的山道小路上,只要过路人一碰着草叶树枝,皮肉就会烂成一个一个的洞,很快化脓生蛆。
  姑娘们为战士和老百姓挑蛆、刮烂肉、擦药、消毒,每天不下百人。她们往往是双手颤抖着,用竹签往伤口里挑蛆。姑娘们安慰着战士说:“你忍耐一下,我轻轻的、轻轻的。”
  那些伤员咬紧牙关说:“妹子,我不疼、不疼。”有时缺乏绷带,她们就把被子的里子撕成布条,消毒后为伤员换药裹伤,把他们送到后方去治疗。
  经过战火的锻炼,云南姑娘们成熟多了,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从日军俘虏的供词中,人们得知,鬼子特别怕云南的部队,把他们称为“南蛮兵”,现在又听说来了一群云南女兵,便将她们呼为“女南蛮兵”。
  姑娘们白天躲避空袭时,聚在一起,凑了一首打油诗,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心愿:
  古有花木兰,今有“女南蛮”;
  奋起为国家,解放又何难?!
  转战江西,六十军收容难童
  1939年冬天,六十军转战江西,收复了赣北高安、奉新等地。这时,战争形成了胶着状态,老百姓已逃避一空,遍地尸骸,奇臭难闻。到达奉新的第4天,六十军总部突然来人下达通知:“令战地服务团的张芸,速到军部报到。”
  张芸到达军部时,只见军长安恩溥的脸色不像往常那样喜悦。安军长闷闷不乐地说:“我们打退了敌人,收复了失地,可张芸你看见了吗?到处破墙倒壁,到处烧成了一片焦土。更惨的是,那些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孤儿,他们躺在墙角发抖站不起来了。我刚才还看见有一个娃娃趴在臭水塘边捉虫子吃,看上去年岁还很小。”
  其实,军长说的这般惨相,姑娘们早已看到了。经军长一说,张芸禁不住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这应该是抗日救亡工作的一部分呀!安军长考虑了一会儿,便高声说:“现在我们要抢救这些孤儿,把他们收容起来,养活他们。这件事就交给服务团去办。张芸,你去拟个规划,拿来给我看,越快越好,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一切由军部解决。”
  安军长看了张芸交来的规划后,一字不改地批准了,收养难童的工作便迅速展开。在六十军军部不远处,有两间被敌机轰炸后留下的破瓦房,服务团就选定这个住址,稍事修理、打扫干净后,在屋子的破大门上贴一张黄色大纸,上面书写“六十军难童教养院”几个大字,便开始接待我军各部队收容的孤儿。
  教养院第一天收容的第一个难童,是一个6岁的男孩子。收容时,只见他骨瘦如柴,缩成了一小团,守在防空洞门口,等着他死去的父母出来。不知饿了多长时间了,他手抖着,捉着身上的虱子往嘴里送。
  此后3天,部队又送来4个孩子;不到10天,已收容了16个,女孩占三分之二;以后又陆续送来,共计有39人,最大的是个女孩,有14岁;最小的是个男孩,只有5岁,这个小男孩,是六十军从一间倒塌的房屋中摸查出来的。当时,他的左额骨被打伤,化脓后结了厚厚的血痂。安军长常常来看望他们,特别指着这个孩子开玩笑说:“这个娃娃,大难不死,将来必成大器!”
  云南阿姨,与难童结下母子深情
  这些孩子大都是瘌痢头,有的还生了癞疮。因此,在刚入院时,首先就是替他们搞卫生:把他们的头发全部剃光,变成了一群“小和尚”,分不出是男是女了。
  孩子们入院时,必须登记花名册,但他们绝大多数只能说出自己的姓,他们的名字一般都叫“仔”或“子”,加之服务团的姑娘们听不懂地方口音,很难将他们的姓名填写清楚。
  最后,姑娘们商量决定,由服务团统一给他们取名,男孩以“强”字排列,例如:胡自强;女孩则以“曼”字排,如许曼微。这样既方便管理,同时等他们长大后,也会知道他们都是死里逃生的兄弟姐妹。
  难童们按时生活和学习,身体渐渐恢复了,灰白色的小脸变得红润起来,穿上整洁的服装,俨然成了一支标准的童子军小队伍。
  在学习中,大的孩子学会写20多个字,如“中国”、“抗战”、“杀日本鬼子”和他自己的名字等;较小的也学会写10多个阿拉伯数字了。全体难童都学会唱《六十军军歌》、《大刀进行曲》和《在太行山上》等。其中《大刀进行曲》是他们最喜欢、最热爱的歌曲。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姑娘们对瘦弱生病的孩子,要喂饭、喂水、喂药,要抱在怀中取暖,夜里同床睡,还用自己的钱买糖果给孩子们吃;教育大的要帮助小的洗脸、洗脚、倒尿盆,要像亲兄妹一样相处;希望他们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成为战士,为祖国雪耻,为受害的父母报仇。天长日久,这群未当妈妈的云南姑娘与孩子们结下了母子般深厚的感情。一天,安军长来到教养院,亲口对姑娘们说:“日军要在越南登陆,可能要向云南打来。我们奉令回云南,保卫大后方。这次行军路很远,没有车,孩子们带不走了,赶快把他们送去吉安,交给当地收容所接收。”
  姑娘们率领这些小家伙前往吉安,完成使命后,与他们分手时,难舍难分,与孩子们抱头痛哭了起来。这件往事成了在抗日军界中广为传颂的美谈。这些难童有的人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人解放后成了工人、医生和教师。他们经常给收养、教育过自己的“云南阿姨”写信,汇报他们的成长经历。有的人还专门到云南来看望过“云南阿姨”。
发表于 2012-8-5 1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得的史料记载!!谢谢!!
发表于 2012-8-13 09: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提供,猛顶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22 14:02 , Processed in 0.0501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