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瓛(1877~1945),云南陆良马街良迪村人,当地人称殷三大人。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新军19镇参谋官、督练处总办、云南都督府总参谋长、滇军西征军司令、总统府经界局清丈处长、护国第一军总参谋长、川边镇守使等职,陆军上将军衔。他对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产生过积极影响,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过杰出贡献。
云南辛亥武装起义的胜利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进一步高涨,各地连续起义。然而,分散在四川各地的革命政权并没有统一,军队派系林立,“政令分歧”,黄兴及重庆军政府都督张培爵等人,连连发电向蔡锷求援,请求派兵援川,以解燃眉之急。云南军队入川后,披坚执锐,所向无敌。随后,由于清军反扑,汉口、汉阳相继失守,以蔡锷为首的军都督府决定组织云南北伐军,出师贵州。
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一直欲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1911年,英帝国主义趁中国处于多事之秋,故伎重演,怂恿逃到印度的达赖派其亲信潜回西藏再次策动武装叛乱。英军也借“调解”之名,送达赖回藏,入侵拉萨。他们还以达赖的名义发布了“驱汉”命令,组织“民军”公然挑起民族事端,围攻川军,进扰西康地区,公然宣称“独立”,形势十分险恶,告急求救之书急如星火。这次藏乱被称之为“辛亥年西藏叛乱”。
所向披靡 西征军威震西藏
蔡锷在派兵援川、援黔的同时,认为滇、藏境界毗连,“形同唇齿”,西藏危机,云南有危亡之虞,滇军不能坐视不管,故主动请缨,表示云南愿意出兵西征,抗英保藏。1912年4月,西藏形势进一步恶化,蔡锷于4月30日、5月6日,两次致电北京,分电各省,明确表示云南愿意出兵西藏,以挽救危局。这时,四川都督尹昌衡亦希望滇军进藏,协助平定藏乱,他致电北京政府:“藏境危急,请饬滇督速拨劲旅军队,联合进藏。”
在川、滇两省及各方面的要求下,北京政府于1912年5月18日正式同意云南军队与四川军队“联合进藏,竭力镇抚”。蔡锷经再三考虑与权衡,最终任命云南军都督府参谋部总长殷承瓛为西征军总司令,率领左、右两个纵队,于1912年7月从昆明出发,取道云南大理、丽江、中甸入藏,准备配合川军直捣拉萨,彻底消灭叛军。
8月12日,当川军张世杰部战败,退守阿坝,巴塘危急,粮草告尽之时,云南军队不顾自然条件造成的重重困难,以神速进展赶来,其左路纵队8月15日便同叛军在溜筒江附近遭遇。叛军隔江放枪,17人被毙,被迫退至40里以外的墨里村。第二天,叛军再次纠集,砍断溜索,“潜伏西岸”。西征军队以一部还击,造成强攻声势,另一部设法过江,绕过墨里村,以前后夹击,出奇制胜,攻破叛军阵地,打死、打伤叛军50余人(包括跳江而亡20余人),而云南军队无一伤亡,仅折九响枪一支,消耗子弹1400多发。
8月26日夜,西征军乘胜发起反攻,兵不血刃地收复了盐井、乡城等地,大获全胜,生擒叛军军官鲁宗甲约,叛军纷纷逃散,解除了川军巴塘之围,威震西藏,“举国欢呼”。
北京政府曾致电云南,下令嘉奖。电报称:“蔡都督调度有方,将士奋勇用命,深堪嘉奖。”
顾全大局 蔡锷撤兵回滇
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云南军队采取了团结藏族上层人士的政治攻势。西征军在抵达丽江后,即发布文告,规劝各寺喇嘛,解释中华民国的宗旨是“五族共和”,重申尊重藏族的风俗习惯,保护投诚的僧侣,但对挑起本次藏乱的达赖部将葛尤夏旦等人则坚决打击,表明了此次西征的原则和立场,对最终平定藏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英帝国主义甚畏云南西征军乘胜追击,直捣拉萨,便直接出面干涉,以不承认民国政府相要挟,给北京政府施加压力。四川都督尹昌衡此时竟也认为藏事应由川省负责解决,故阻挠云南军队继续前进。北京政府便以“军费难筹”、“恐酿交涉”,强令云南撤兵。蔡锷为免“转生枝节”,不得不以顾全大局而执行命令,于10月命令西征军撤兵回滇。11月,西征军抵达丽江。
尽管云南军队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但其挟辛亥革命胜利之威,继援川援黔之后,“人不御甲,马不停蹄”,仍然士气高涨,一鼓作气,克服途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进展神速,援藏平定了大农奴主勾结英帝国主义发动的武装叛乱,粉碎他们企图使西藏“独立”,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阴谋,凯歌高奏,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个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可称之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第一次入藏平叛,理所当然地应该记在云南辛亥武装起义胜利的丰碑上,向世人展示了经过辛亥革命铸造而成的新式滇军的爱国主义精神。
率兵援藏
英帝国主义早就对西藏垂涎三尺,武昌起义后,认为时机已到,勾结达赖企图分裂西藏。达赖在英国支持下公开背叛祖国,西藏办事大臣告事假,大统领钟颖求援电急如星火。电曰:“西藏因饷械不济兵心动摇,达赖嗾迫缴械出境诡谋自立,追逐班禅逃印,囚其左右,后藏江孜靖西一带官兵尽为凌逐饥流印度,拉萨被围,衙署被占,惨杀汉人,几无遗类,万望火速救援,保我疆土。”民国元年(1912)四五月间,滇都蔡锷连续电告北京政府和四川都督尹昌衡,希望“迅为筹处以救危机,云南愿出兵入藏平叛”。
中央决定派云南、四川出师解决西藏问题。战事急迫,事不待人。云南决定组织滇军西征,任命殷承瓛为司令,进藏平叛,四川由都督尹昌衡率兵进藏。1912年8月10日西征军由昆出发经大理抵丽江。兵分两路,左路郑开文率领,由维西攻盐津,右路姜梅龄率领,经中甸攻乡城。司令部设在丽江,以指挥全局,应付急情。
8月15日,郑开文和西藏叛军相遇,在溜简江附近激战,打死打伤叛军一百余人,而我军无一人伤亡。郑开文部乘胜追击,攻克盐津。右路部队也进展顺利。西征军旗开得胜,势不可挡,作战勇猛,总司令殷承瓛,运筹帷幄,精于军事。当时藏区叛军内流传着“不怕四川尹都督,只怕云南殷将军”的民谣。殷率军到丽江时,颁发藏文告示,劝谕各寺喇嘛,申诉中华民国宗旨本系五族共和,希望全藏僧俗民众不参与叛乱。“全藏僧俗如真心共和,则我军所到之处,应代为刍袜。支应乌拉……仍分别照市给价,决不轻取一物,妄杀一人”。希望西藏“选举议员赴京参议政事,同享共和幸福。”滇军所到之处,深为藏民拥护,僧俗争相投诚。正当形势对我军极为有利时,川军借口滇军如前进可能与英军发生战斗,三次急电袁世凯,要求阻止滇军前进。袁世凯电令“殷司令勿轻进”,由尹昌衡专办此事。
殷承瓛不得不撤兵回滇,军至丽江,他著文刻碑纪念阵亡将士,为纪念此次入藏平叛,也是为了让后人了解云南西征军的真实情况,殷承瓛 特亲笔书写,勒石 为铭于丽江象山下的黑龙潭公园内。这块碑文高约2米,节选如下:
故剑飞花, 挥堕情天之月,同绵城春闹,未免魂消。黑塞秋凉,能勿气短。于是赵尔丰七载经营,百方设始之,关外各州县遂纷纷告陷矣。尹督内惕于阃威,外迫于清议,积差成愤,自清临边。而荏苒半年,仅以一纸军声呼啸世塞。所号称万五千人者,不过五之一,行次雅州,大掠而溃者又四之一。甫抵鱼通,顿师不进。而川边千里,指日荡平舆。三藏不能容两军之电遂哆然而来……
朝下一令曰其速来,暮下一令曰其速去。岂计及我昆弟子侄之生命牺牲几何?我伯姊诸姑之簪珥损失几何乎!奈至求入藏不许,求协饷不许,求屯边亦不许。师还榜揭,蠢尔降番叩马泣留,我军以羞无解。诒之曰:为汝入平江卡,即来也。乃绕道南旋,而西方极乐地竟幻如泡影矣。能不哀哉!夫藏亡则川亡,川亡则滇亡,滇亡而民国犹有存者,其亦郝颜也已。今亦既班师矣,风云帐下,磨残烈士壮心;鼓角镫前,洒尽英雄老泪。蜀犬亦知吠日,何日忘之;井蛙竟敢观天,非天小也……
云南援藏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西藏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留下后患。但殷承瓛率兵援藏,旗开得胜,挫败英帝国主义企图分裂西藏的野心,平定了达赖组织的叛乱,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