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秋以来至今,一场百年一遇的干旱袭击了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受旱灾影响,旱情现在依旧持续。百年一遇的旱灾,这里固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就是这场旱灾勉强能够过去,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很多。 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把水利建设作为巩固政权的头等大事。比如,秦国的郑国渠,虽然是燕国搞的疲秦计,妄图通过修建郑国渠耗费秦国的国力,使之不能东征讨伐六国,但是郑国渠的修建,沟通了汉水和渭水两大水系,使八百里秦川成为秦国的粮仓,成为秦始皇征讨东部六国的后方补给基地。秦朝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年来,虽然经过了5.12汶川大地震,仍然发挥着水利灌溉的作用。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把兴修水利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对郡、府、县各级管理官吏的考核,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就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淮河”的伟大号召。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修水利的活动。那时,人们抱着“人定胜天”的理想,每年冬季农闲时节,各地都在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各省都要有主要的水利工程,各县要有大型水库,各个人民公社要有池塘、水渠、以及引水设施。70年代,小的时候,在家乡水利工地上,立着各种大标语,上面写着:水利建设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兴修水利、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等等,那时人们都是抱着一个信念,就是改变靠天吃饭的思想。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在我们那里有两座桥,一座桥据老人们说是五十年代,靠人工推小车建起来的,至今还在使用;另外一座桥是1990年修的,现在已经不能用了。 现在,时代发展了,可是对于水利建设却越来越薄弱了,分田单干,人们的思想就散了,集体经济的破坏,集体拿不出资金和人力去维修水利设施,使水利设施也遭到了很大的损毁。一些人诋毁火红年的功绩,大修水利建设也是一大罪状,说什么大修水利设施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在农闲时节自由支配搞副业的时间受到了侵害,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人定胜天”等等。 现在的农业靠着前几年的风调雨顺,仗着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的水利设施,粮食确实是有了增加。但是,没有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的水利建设,也就不可能有后来农业的增产增收,现在的事实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现在的“三农问题”不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做文章,那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方向。农业问题需要扎实艰苦的基础工作,而不是什么华而不实的林权改革、土地流转,那些只能是更加削弱农业,招致更大的灾难。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是让农民全都进城,增加城市的困难,还是让广大的农民,离土不离乡,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恢复农村的集体经济还是继续这样无序的发展农村个体经济?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不是造几个人造的景点糊弄事,也不是弄几桌“农家菜馆”来应景,更不是为了所谓的“gdp”做一些表面文章,新农村建设也不是政府官员为了捞取向上爬的政治资本。解决民生问题,还是要解决基础问题,只有基础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天灾与人祸总是结伴而行,是到了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