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3|回复: 5

[历史] 为什么要修家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0 07: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3-10-10 08:14 编辑

为什么要修家谱?
龙海孤魂

       家谱是一个人出生的证明,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清代谱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祖先名字如果犯了庙号、御名、亲王名直至孔子名讳的,一律改用同音字以避之。这就是说,很多人要为自己的祖先改名字,这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可也没办法,脑袋和饭碗比死去的名字要重要的多。当然,避讳也不是针对一般人家的,即使皇帝家谱玉牒中写到皇帝名字时也要避讳,或用一块黄绫盖住名字,或只写庙号、谧号。
    其次,在追溯祖先时,不准妄自攀援,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在清朝,只有皇家是最高贵的,其它百姓均是治下子民,如果攀援到几十代上百代之外的祖先也是皇帝,以帝族自诩,岂不混淆视听,引起混乱吗?以五世祖或始迁当地之祖为本家族祖先的上限,则一切人家最多只能是豪门世家,祖先也是子民,现在仍为子民,心安理得,不存邪念。
    家谱是对家族繁衍和发展的历史记录,实质主要是生命延续的“档案”。现代动物良种繁育生产管理过程中,建有品种来源档案。其目的是保证遗传的科学和繁育的优化。避免近亲遗传是最基本的要求。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据家族网·国家家谱研究中心的报告资料推测,《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世系表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家训也叫家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家训也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家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承传媒介,或者说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古代,继承性最广泛、最普遍、最强的应首推家谱文化。因为,在过去,不修家谱的家族是罕有的。即使在动乱年代或贫困时候,人们也在积极修家谱。无疑,家谱里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如关于遵纪守法和遵守伦理道德的规定,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宣扬等,不仅有益于修养人格,安身立命,成就事业,也有益于激励志气,向先人学习,创造出新的业绩。看起来,家谱完全是反映家族的人和事,但家族和民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很长时间),家族和民族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是各种不同家族的融合。没有家族,就没有民族。如果每一个家族都得到了振兴,那么,这个民族也一定会得到振兴。光宗耀祖,客观上也为民族和国家争了光。
         今人修家谱的注意事项:
    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族观。要反对狭隘的家族主义。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即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民族、国家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辩证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反对依仗家族力量,横行一方,恃强凌弱的低级错误家族观,国家要防止基层政权被家族势力所掌控。不得将家族的规矩凌驾于国家法纪之上。我们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和为民族、国家谋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张把家谱作为联络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的平台。提倡族人之间的互助,更要提倡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谱是一种很具体的历史资料。这样的资料尽量详细更好。过去的家谱是比较简陋和单调的,主要是生命传承的记录,且相当粗略。虽有一定的资料价值,但这样的资料不厚重,不丰满,科学性和社会性都较弱。这是最真实最原始的可贵资料,这对后来的史家研究前人的生活图景是多么重要!
    (2)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修家谱。换句话说,就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修家谱。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家谱资料的真实性。一切都要从实记录,避免一时的政治性影响。在有些问题上,政治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是不一致的。家谱应当作到比国史更真实。家谱也完全可以做到比历史更真实。对古老的中国历史,很多专家都感到里面有些虚假的成分,这就是历史家们在记载历史事实时受到了政治的影响。所以,编修家谱不应当受到这样的影响。过去的家谱是受到了政治的影响的。
    (3)坚持男女平等。古人修家谱,只记男,不记女。这是极大的缺陷,不仅不公正,也不科学。从遗传学的观点看,男女遗传作用和功能是对等的,是“合二为一”地无穷繁衍。不论男女,都占有父母各百分之五十的遗传物质。因此,今人修家谱,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提倡女方子女取两个名字,即一个从母姓的名字,一个从父姓的名字,各自家族的家谱都可以予以记载。
    当今兴起的家谱热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家谱文化是封建文化的产物,它的积极方面和负作用都是突出的,它是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家谱文化会随着家族的消亡而消亡,但不是现在,而是在未来。
   “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长期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的河南省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认为,一方面,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等历史原因造成家谱难以古今“接轨”,这也是许多姓氏共有的困惑;另一方面,“年长者有心无力,年轻者有力无心”,家谱往往是靠一个家族或一个人去做,局限性非常大。   
发表于 2013-10-10 08: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宗耀祖!
发表于 2013-10-10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字,我家好像也有家谱
发表于 2013-10-10 1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可以激励一代代的年轻人
发表于 2013-10-10 1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的传承,
发表于 2014-1-13 13: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无止境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22 17:46 , Processed in 0.0755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