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4|回复: 4

陆良发现古长城(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 10: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陆良发现世界上最南的古长城
中国是一个以筑长城著称的文明古国,“长城”是军事对抗的产物,长城不仅具有时间意义上的长久和空间意义上的远大。也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伟大象征。长城是世界上壮观、宏伟的古代奇迹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他作为集中力量的结晶,被全世界所瞩目。但是过去长城都发现于北方,对滇东汉长城的研究比较忽略,当时修筑长城此地所达到的文明高度,也鲜为人知。滇东汉长城蜿蜒300多里(直线距离超过150余公里),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古长城。我们初步考察看到他曲曲折折延伸于云南马龙县、陆良县、石林县和弥勒县的崇山峻岭之中,与“五尺道”、“西南丝绸之路”的许多段遗迹相伴而生。

     二、文献依据

     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曹大为教授在范晔的《后汉书·西南夷·滇王传》中查到滇东古长城的始修年代记载,回答了是什么人主持修建的问题。

     “及王莽政乱,益洲郡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越、姑复夷人大牟亦皆叛,杀略吏人。莽遣宁始将军廉丹,发巴蜀吏人及转兵谷卒徙十余万击之。吏士饥疫,连年不能克而还。以广汉文齐为(益洲郡)太守,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顷,率厉兵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及公孙述据益土,齐固守拒险,述拘其妻子,许以封侯,齐遂不降。闻光武即位,乃间道遣使自闻。蜀平,征为镇远将军,封成义侯,于道卒,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

     “率厉兵马,修障塞”就是修长城。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的错误措施,形成“巴蜀骚动”、“益州虚耗”四川公孙述反叛从四川南下,攻占益州郡(滇中一带)的大部分地区,并在益州郡称帝。于公元21年前后益州郡太守文齐,来收拾残局。《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公孙述时,大姓龙、付、尹、董与柯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文齐为抵御公孙述反叛,与他们联合共同修筑了这道长城。

     此后成书于公元865年前后,唐代樊绰在《蛮书》中记载了今陆良县牛首山有“诸葛古城”,应当是这长城的一部分。

     至公元1572年李元阳《云南通志》记录这道长城:“鞑子城,在州东三十里,夷语“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抵于广西,绵延三百余里,昔酋长弟兄筑此以分地界”。

     这里的“州”指今石林县阜鹿镇,其东三十里即今石林县水塘铺一带。“曲靖”包括了今天的陆良县境。“广西”指今天的弥勒县境。李元阳正确地记述了这条古长城的起始于今天曲靖、陆良一带和终止于今天的弥勒县境。也记述了这条古长城的长度“三百余里”。

     公元1678年顾祖禹《读吏方舆纪要》也记录了这道长城,“长300余里”,分布于曲靖至广西(弥勒)之间。

     1943年李诞:《路南乡土地理》(油印本)“长城埂,在城东三十里,水塘铺附近,闻长约十里,为白石累成,高约三尺,厚二尺,并非砖城,成于何时?尚无考证,此埂工程颇不小,唯据考查结果,并非为军事目的而设,是否为田庄界墙?此时亦无定论,颇甚研究。提问:长城埂为何建筑?应如何进行考证?

     1945年,楚图南《路南杂记》载:“由路南东北行经了重重叠叠的乱石山,都一样是石灰岩构成的石林,嶙峋嵯峨,异形怪状人马行乱石罅中,曲折迂回,上下起伏,渐渐地看见前面树木茂密,地形略见开朗,在一个漏斗形的坡塘附近有几十家住屋的聚落,这便是所谓的水塘铺了。……我们见到了一个村里的教员,向他说明来意,我们才被接待,并派了两个人领我们到附近的长城埂。长城埂是路南的古迹之一,但也难以说明是古迹之一,用乱石堆成的城垣模样的埂堤,这条古长城埂,高广约三丈,缘乱石山脊起伏,俨如一条巨龙一样。有几处且被野草和小灌木丛埋没,很不容易看见经过的痕迹。这比起我在北方所见过的万里长城其工程的艰巨与气象庄严,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原始社会或游牧社会也毕竟是一种难能的大工程。根据记载和传说,虽都叫作“长城”,其实并没有城垣的规模也似乎看不出有城垣的用处,而且没有一块砖头,没有一处可避风雨及守望的地方,只是一望看不见两端的乱石堆成的索链锁着了路南一带的山头,县志的记载说这是蛮酋相争建立起来的,正确的时代不知道,建筑的人物也无从考证。并且这究竟是用守卫用呢? 还是作分界用的?也不大清楚。我们在此处徘徊眺望,从附近没有人家,没有人迹的荒山,从罅中长满了野草和小灌木林的土地上,也得不到一个可靠的解答,后来还是同行的殷君以为在原始放牧时代,水草对于人畜的需要是最宝贵的,而在这一带地方既全是山地,仅有少数的水源,所以它便成为相争的对象。后来则是垒石为界,不同的部落,各在自己的界内牧畜,不相逾越,如同蒙古人的所谓旗或盟之类,而这正是旗盟之类的界石,我想这个假设大体是可能的。路南西南的河西县,有所谓盟石,其来源和作用也正与此是一样性质。至于长城埂垒筑的时代,则以这一带地方原为黑爨部落所据。据《澄江府志》谓:爨蛮本为东西黑四种。西汉末,白爨据曲州、靖州、安宁等处,黑爨据昆阳、新兴、宁州、威楚等处。不知象长城埂这类垒石的遗迹,即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部落争战或决斗以后所垒筑起来的公界,但至少不会是现在路南一带的民族,如撒尼,如阿细之类所垒筑的。虽他们也是爨蛮的二种,但据志书及所能得到的彝文、家谱、碑记的记载,他们大都是清初时从东南迤西移植来的,这时,种族斗争的对象,主要的汉族和夷族水田与山地之争,而不是夷族与夷族山地与山地之争了。所以这时自不需要也不会有这样的封界。看了长城埂的破烂苍茫废残荒凉的样子和建筑技术的粗陋拙劣,也说明他们不会是较近时代的遗物。”

     1999年出版的《石林文物志》载:“长城埂,古时称“鞑子城”,彝语称底伯卢。横穿石林县东部而过,是古代彝族部落酋长兄弟为分土地而筑的地界。虽多漫漶,可遗迹犹为显著。此埂起自曲靖,在天生关村入石林县境,经北小村、水塘铺东、所各衣、戈衣黑、蓑衣山村而南,入弥勒县境十八寨,直达泸西,全程约长300余里”(见石林文史资料专辑)。

     

发表于 2010-6-2 1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牛头山一带
发表于 2010-6-2 2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有相片否???
发表于 2010-6-2 23: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说
发表于 2010-6-2 2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 弄点大的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16 00:25 , Processed in 0.0517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