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4-12-6 08:05 编辑
五峰高矗鲸脊,登翠崖瞰视。亭台下、西冲②涟漪,浩淼烟波无际。喜空阔,翠峰拔岸,白云冉冉山水系。怅豪情激荡,几曾对此情痴。 重九烽烟,护国战火,早灰飞烟灭。但留得、永宁勒石③,千军万马遗迹。想当年、雄师十万,渡泸水、深入蜀地。叙泸役④,尸横遍野,鬼号神泣。 草迷低圃,日影高树,风云几时息?空回首、英雄何在?几堆乱石,雨打风吹,雪消雨蚀。瑞兽⑤残堞,阊阖古阙,可曾留得英雄气。谁复记、川康风流迹⑥。斯人已逝,书斋灯影空寂,只留身前后事。 喜看今日,千秋古宇,更雄姿超奕。凝望处、沙林栉比。小径通幽,沙雕屹立,车穿人逦。江山如画,一代新秀,开天辟地创新绩。齐努力、共把新图绘。试看五峰飞花,十里平坝,溯春万里。 注: ①五峰寺,在陆良东南五峰山之中峰山腰的古刹,因“福光普照”匾额高悬,故又称普照寺。清初,方文英在《五峰寺本光和尚行石》中提到:“陆之有五峰寺由来久矣。”传说创自元代,明代中期重修,初具规模。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江宁人吴恩正任陆凉知州,慕名游五峰寺,随即命鉴海寺(今庄上保马寺)僧澄明为住持。澄明励精图治重修了五峰寺,从此五峰寺又名兴佛寺。清末民初,马街良迪村殷承瓛昆仲在五峰寺创设殷氏私塾,延师课读子弟。今寺前立《五峰书院碑记》,记述云南护国名人殷承瓛昆仲在此创办书院的历史。 ②西冲,指西冲水库。 ③永宁勒石,指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境内永宁河畔的“护国岩题刻”,河西岸的一处峭壁上有民国初年的护国军将领蔡锷(字松坡)为纪念“护国运动”胜利而亲撰的由殷承瓛手书的一组勒石题刻,当地民众习惯上统称之为“护国岩”。 ④叙泸役:指护国战争中的叙州、泸州战役。叙州、泸州为川南重要门户。1915年12月,蔡锷、殷承瓛等在云南组建护国军北伐讨袁,经贵州入川,(1916年2月中旬)在此一带与袁军激战,退敌北伐。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彻底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在推翻袁世凯洪宪的战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⑤瑞兽,指五峰寺前立着的狮、鹿、象、马石雕。为殷承瓛功成名就后于书院前立。相传这四样动物石雕出自滇中名石匠栾朝和之手,是陆良历史悠久的石刻艺术品。石雕“梅花鹿”身上的梅花斑点,形象、生动,点点梅花似天上的朵朵白云,具有藏民族风格,体现殷承瓛将军与西藏的联系。 ⑥辛亥革命后,英帝国主义乘着中国处于多事之秋,故伎重演,在侵占印度后又不断入侵西藏,并策动西藏大农奴主进行武装叛乱。他们以达赖名义发布了“驱汉”命令,组织“民军”围攻拉萨、日额则、江孜的川军,进扰西康地区,形势十分危急。云南都督蔡锷主动请缨,愿意出兵西征,抗英保藏。北京政府在5月18日正式同意云南与四川军队“联合进藏,竭力镇抚。”蔡锷任命云南军政府参谋厅总长、原讲武堂兼职教官殷承瓛为西征军总司令,率领两个纵队,以讲武堂教官郑开文、姜梅龄分任左、右纵队长,于1912年7月从昆明出发,经丽江、进军西藏。这支援藏平叛的云南军队其基层军官大部分都为讲武堂师生,尽管官兵们在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仍然士气高涨。“师出以律” ,秋毫无犯。8月15日,郑开文率领的左纵队在溜筒江与西藏叛军发生激战,以无一伤亡,仅折九响手枪一支,消耗子弹1400发的代价,打死叛军40多人,击伤30余人而大获全胜,随即攻克了盐井、乡城,缓解了巴塘之围,增援了川军,威震西藏。北京政府致电云南,下令嘉奖。
2004年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