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15-2-11 10:29 编辑
杨体元传(上) 杨体元原名杨荫培, 云南陆良马街人氏。1888年出生于当地杨氏大姓家庭,从小就饱受历史“杨家将”故事及传统的熏陶,极富社会史命和勇于承担的正义感。1911年到 昆明考入云南工矿学堂读书, 期间,受到10月30日云南辛亥革命“9.9起义”受到军事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从军。1912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学习军事,1914年毕业,先后任炮兵团见习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副团长等职。1924年他随滇军将领 唐虞侯参加护国运动,转战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旧军队沿途拉夫,骚扰人民,行军路上又常见官兵尸殍遍地的悲惨景象……他深感救国无望,于1926年愤然离开滇军,回马街办学。期间,恰逢1927年招安军(土匪)管绍英部数十人在马街一带抢劫人民,奸污妇女,人民深受其害。杨体元顺应群众和地方父老的要求推举起事,集中地方武装,将这批土匪抓获,并将其中为恶最盛的10余人鎗毙,人心大快。自此杨体元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成了当地群众的自然中心人物。 1929年,中共秘密党员 熊从周出任陆良县长,得知杨体元开明公正并受群众拥戴,特委任他为陆良县南区自治筹备处主任。期间,中共云南省委沿效熊从周地下党秘密活动的路子,先后派来一批地下党员到陆良进行革命活动。其中,有一大批是通过杨体元以办学的名誉,按校长、教师的不同身份安插到南区各学校的。杨体元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对革命采取同情和赞助的态度,并在与地下党员的交往中,受到很多进步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并和一些地下党员建立了友谊。1930年7月,地下党领导下的 陆良中国工农红军第38军武装暴动失败后,他积极协助和护送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安全出境,并资助旅费方便等。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他对这次暴动的正确和义举心里非常同情,以至在1932年革命走向低潮的时候,他仍大胆聘请秘密地下党员刘苑梅、何子贞等到马街小学任教。
1935年春,陆良县长张培金在县内大举开赌创收活动,包赌收捐后侵吞坑害人民、败坏地方秩序,杨体元十分气愤,他不畏强暴,用强硬手段收缴了张培金向县、区所发出的十几包赌条,以阻止赌徒们摆赌抽头。张培金对此怀恨于心,欲利用手中的权力派人到马街逮捕杨,并企图在押解途中将杨杀害。杨洞察其奸潜往昆明告状,才幸免一死。此时正值红军长征到达滇黔边境,张培金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向龙云密报,说杨为朱德同学,与红军有赤化滇东的图谋。但因证据不足,杨又抓着他的包赌证据直接论证,张的阴谋不仅没有得逞,相反被撤了职,使杨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同时其的正义之气更进一步赢得了全县及周边各地人民群众的爱护和拥戴。后随红军长征结束在陕甘宁边区立足展开全面抗日主张活动,杨在昆明郊县 晋宁开办小煤矿中,深受感染和着本身旧有的抗外侵略基因激动,便积极促使和动员其子、侄4人适龄青年从军(其中1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长子杨德光于1949年8月脱离滇军回陆良率领游击队参加“边纵”二支队。)抗战。1939年秋,堂弟杨晓在昆明读书时与他同住,更是经常将《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许多进步书刊拿给他看。对此,他常常感叹说:“要是共产党能成功,中国人民就得救了。”
在这种思想和正义的感召下,当时滇军名将 孙渡的弟弟孙昆借其哥哥的名气,在陆良以名绅及保安司令的名义,私设公堂,经常跨界传案,敲诈勒索县内民众。杨体元很是生气,1942年回乡后,先后扣留其派到陆良南区的传案人10余起,没收传票的同时,公开宣布跨界传案违法,使得这种私设公堂乱传案件行为从此不敢在县内横行。
1943年,应人民群众的要求,杨体元与地下党员朱杰商量,在原马街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初中班,并顶着旧县长杨玉生的阻挠,杨体元机智地避开县府直接向省教育厅呈报,定名“陆良萃山中学”,并请求县府将马街街捐拨作学校经费用和由朱杰担任校长,由此扩招又引进了一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如张民(张为栋)、姜必元、姜之寿、尹耀桃、陈耀春……等。这些人才的引进,提高了教学质量,方便了地下工作的展开,使陆良当地风、民情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今后的陆良社会发展有了积极推动作用,对此,杨体元极为赞赏。1945年,省会昆明发生 “—二·一”运动”的消息传到 马街,当地师生义愤填膺,组织募捐,印发宣传材料活动。杨对此深表同情和支持。当听到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 关麟征到联大看顾“四烈士”遗体时,杨体元气愤地说:“学生为什么不拿棒子把他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