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3|回复: 14

春节的来历与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0 14: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公元1600年前)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古代吃年夜饭图片













现在过年图片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
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
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2]






闰春节      闰 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到2262年,我们这一代人无缘得见。
  如果不是1984年农历误闰十月,1985年的春节也就不是“最迟的春节”了,而是“最早的春节”,并且闰春节。由于农历置闰规则的缺陷,“最迟的春节”将出现在2319年的2月21日。
最早和最迟的春节  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立春则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个月。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4: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4: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点本地的民俗嘛

点评

ZZB
好的,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0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5:32:57 【手机网友】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点评

ZZB
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0 1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6: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夕淼 发表于 2015-2-20 14:24
写点本地的民俗嘛

好的,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1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那些风俗学家杜撰出来的。真正的“年”,是从头人、部落开始以年为单位进行收“人头税”开始……由于这种收税比较苛刻,是见日常未能交税的小孩就收,不然就抓了去当“娃子”,所以才有了“押岁钱”这个说法!

点评

ZZB
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8 1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zgx540612 发表于 2015-2-21 17:18
这些都是那些风俗学家杜撰出来的。真正的“年”,是从头人、部落开始以年为单位进行收“人头税”开始……由 ...

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8 18: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族风味

点评

ZZB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3 1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5-1-8 04:41 , Processed in 0.06394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