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1|回复: 2

[诗歌] 大爨诗歌概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 1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zcc 于 2015-5-3 19:29 编辑

         1.“奉东晋大享瑰宝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这是袁嘉谷先生认识的爨,“我们俯首﹨汉魏的梦就哗哗流淌﹨晋的歌就哗哗流淌”这是高文翔老师倾听到的爨,“守一姓为家﹨守一地方做国﹨守一部族﹨栖身” 这是我梦想的爨。
       这方水土负托的光亮纯洁的名字,是会让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民有一种神往幸福和自豪;并在拓印描摹入墨成书做册的过程中,让一个字守住一个姓,让一个姓留住一个国。事实上,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点点慰藉,并试图自欺欺人地让这种慰藉长存于世。我们无法从神的碑佛的塔,从“被野牛羊”的爨里找到一种可以诠释生命和死亡的丝丝缕缕的情愫;无法从中体验到一种生存的悲凉和苍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写作者的坚守,就如同碑一样,守了一场无望中的望;如同字一样,守了一个无法吐露的国。我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只能说明,我们成了一个年代的“守望者”;守望成了我们一生中无法展开又不能不展开的一个话题。我们的写作,只能成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背景,或者说生存心境,我们只能给自己一种慰藉,一种信念再和预言,之后才会拥有其他。
       2.“诗有乡始具诗魂,乡有诗方为诗乡”。这是贺敬之先生为诗乡绥阳撰写的一付对联。敬之先生对诗之体诗之魂拿捏的十分准确;如同昌耀的青海,希尼的北爱尔,埃利蒂斯的古希腊,莫言的高密,雷平阳的昭通。每一个写作者的背后,都有一个精神的原乡,有一方水土的依托。他们写下的文字,是他们自己的国自己的家,是他们在一个时代里的面目,并和这个时代共生共死。
       新时期的云南诗歌,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家自己的乡出发的。以《滇池》为中心,米思及彭国梁邹昆凌于坚费嘉等人倡导的云南“高原红土诗派”,使红土高原有了第一次隆起,使睡美人露了一次真容。而在滇东曲靖,高文翔张永刚何晓坤冯国耀金正雄李倩宋德丽尹坚诸先生倡导并践行的曲靖“地域主义诗歌”,使这脉山水有了魂有了家。爨的厚重深邃瑰丽多姿开始用诗的方式来言说来展现,使我们对这个特定地域的地理山川民俗物象有了智性上的认识。             地域意识,“就是以一定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所构成的现代地域存在,现代地域生活条件,现在地域特定社会关系为基础为前提诞生的对某一特定地域的认识和反映的总和”,“地域文学就是在地域意识的导引和推动下,站在地域的角度,反映在一定地域围之内人的生活情感性格心态欲望等等的文学”(高文翔)。滇东的山水名胜古迹,塔碑寺佛珠江源头开始在灵府深处萌芽躁动,左冲右突最后喷涌成诗。高文翔的《高原》《乌蒙山》《煤黑子》张永刚的《岩羊》《珠江·珠江之源》《横断·横断之魂》何晓坤的《红房子》《苦荞》《大鸟》金正雄的《陆良千佛塔铜铸金鸡有感》陈居义的《五尺道》等等诗篇开始撬动并唤醒了这方沉寂太久的山水,开始有了对生存境地的思索和对美好末来的追求。
       3.通过对物象的把握把握住了这脉山水的悠远深厚,通过对物象的认识认识了这方地域的民风俗情,通过对物象的命名命名了这脉山水在岁月深处某一时期的真容。写作者就是发现者,写作者就是描摹者。从看见到看见,从发现物并对物描摹的过程中,注入了个人的情感,并使之升化成一个群体的情感,最终以精神或物质的象征凸显出来。张永刚的《梯田》就是在发现中领悟一个哲理那“些采风的相机﹨无法摄到其他事物﹨照片上只留下﹨一片不断上升的水”。高文翔的《鱼化石》《暗流》等诗篇也是在发现了物之后才悟出一种哲理。看到的和领悟出的最后结晶成了一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这一时期的曲靖诗歌,是诗作者对滇东地理山川民俗物象的一次浮光掠影式的诗歌关照,这一时期的诗歌是发现者的诗歌,是发现的物象。只发现而不发掘,只描摹而不塑形,笔触就不会探向灵魂生死等终极对象,爨的苦难幸福也就不会在字里行间流动成一个语境,这一时期的曲靖诗歌也无力使这一地域的旷古蛮荒神勇粗豪崛起为一脉浑厚峥嵘的山脉。
      4.在池中是莲,在手中是莲;慧者见莲是佛,仁者见莲为爱,我以莲为一个女孩的姓氏;不同的历阅不同的心境,成就了莲在此时此地的命运和心境。真实的莲,成为了一种承担现实召唤语言的载体。真实的莲,也就成为了语言中的莲。
      莲和我和慧者和仁者在互相照耀互相聆听互相发现互相呼应时,被遮蔽的另一个“我”就以语言之身显现,和莲水乳交融成一个新的世界,重新聚集成新的诗歌里的世界。
      5.守住了生命状态(个人情感)和生存境地(真实的地方)的此在,会使艺术感受和语言指向有了起码的依靠。真实的地方性,透过个人语法和个人的词汇表来构建个人的诗歌世界。语言成为了生命本真在自动言说自己言说。
      6.把爨转化为自我,把爨的荣辱转化为个人的荣辱,是个人化诗语的基础。现实的爨成为了语言里的爨,语言里的爨成为了个人生命的独特体验,与现实里的爨互相聆听互相照耀互相发现;这个时候爨是一个诗意场,整个地域的山川民俗物象都是这一个诗意的构成和诗意存在的方式。爨,透过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而达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宏愿。
                                                                                                   2015.4.28夜
                                 大爨诗歌欢迎交流!欢迎批评!通联;三岔河丝绸路时代百货
                             
                                                         周志诚18288482963



发表于 2015-5-4 0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0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17 07:26 , Processed in 0.0440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