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卫.沧浪 于 2016-6-6 14:56 编辑
一、【相关阅读】南帆《草书的表情》节选: 古人手中的一管毛笔写奏折,写家书,写科举考试的试卷,一手好字如同一副好相貌赏心悦目。尽管如此,草书多半还是书法家的事。据说怀素的醉后草书往往提笔直接写在了长廊的粉壁上,“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如此狂僧,只能充当行为艺术的主角。那些儒冠儒服的书生写的是娟秀的楷书,草书的嚣张风格很可能冒犯上司或者考官;公文之中出现讹误更是吃罪不起。想在朝廷或者衙门拿一份奉禄,书法必须和做人一般规矩刻板。 现今的公文一律是标准的印刷体,年轻一代的书写已经变成了敲打键盘。书法走到尽头了吗?也许恰好相反。毛笔不再负担日常的各种书写,纯粹的书法意外地成为可能。狂放的草书卸下了识字的义务,开始重新抖擞精神。“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时,草书可以是虎啸龙吟,可以是摧枯拉朽,一副灿烂的表情终于无拘无束地浮出纸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作者却说,这是书法“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新机遇。对此,你产生了哪些其它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二、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 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三、例题分析
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多元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地一位八旬老人坐高铁去省城看病,他买到的是无座票,车上有一个空位,他就坐了下来。到了中途一个车站,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恳请挤一挤却被拒绝,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让了座,老人女儿对着座位的主人说:“年轻人,你应该多学一学!”年轻人委屈地回答道:“我坐自己的位置,难道错了吗?”
这一新闻被《南州快报》刊出后,网上议论纷纷,有批评年轻人的,但有更多的人指责老人女儿,也有对高铁相关部门表达不满的,等等。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南州快报》写一篇文章,就老人女儿、年轻人或其他相关方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四、今年2月,一位网友发微博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征求两句续诗,短短三天时间吸引万人续作。其中既有“倾尽江河里,赠饮天下人”的豪迈,也有“聚散终有时,浮云笑此生”的洒脱。虽然其中存在着大量不符合诗歌格律的戏作,也有不少恶搞的凑趣,但仍引得网友高呼“国人诗性未死”。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