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6年高考结束,也意味着上海新高考的到来!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于2014年公布,也将在明年全面推行新高考政策。至此,从1987年试行到1988年正式施行,上海高考“3+1”模式已经延用了28年。 别以为新高考只和今年才高二学生有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止影响高中、中考,甚至也会影响幼升小、小升初的学生! 小乐子提醒:高考涉及每一个家庭,爸爸妈妈们既要关注眼前,也要及时关注高考新动向!!! 越来越多的“专家”正在加入讨论 知名人口学者梁建章 提议对中国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并特别强调可“缩短教育时长”,提议将初中3年和高中3年合并,缩短为中学4年,并将大学教育分成基础的本科3年和研究生3年。 缩短中学学时的改革还是相对容易的。只要淡化高考,把19-20岁时大学毕业后的能力考试或者之后的研究生学历,作为年轻人找工作的能力依据,就能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效率,为中国的创新和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够缓解少子化的人口危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符合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了中国人民的需求,在综合素质的评价、学业水平等方面做了更大的关注。同时,高考加分、自主招生等项目为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 如果没有录取制度的突破,文理不分科、一年两次考的改革,都难起到实际的改革效果。熊丙奇指出,如果在录取制度上,仍坚持集中录取,即按照3+3的总分投档录取的话,还是会带来很多问题。 真正有效的高考改革必须同时对应录取制度的改革,即打破现在的集中录取制度,实行招考分离。 如果高考只是对学生的评价性考试而已,各大学能实现自主招生,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大学面试考察来评价、录取学生,那么,目前科目改革的效用将得到最大程度体现。 那么,上海新高考是什么样的? 1 考试科目“3+3” 从2017年开始,上海高考的考试科目将变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文化基础课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及生命科学6门课程任选3门,且不分文理科。 但是,各个大学专业录取时,对于学生选考科目会有具体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生提前锁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策:进入高中,甚至在初中,学生就要开始思考自己究竟将来想学什么专业,提早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初中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升学、生涯规划了。这个光靠孩子自己不行,还得由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协助引导,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2 高考总分660分 改革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150分,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其中,选考科目的成绩按A+、A、B+、B、B-、C+、C、C-、D+、D、E计算,换算成分数每一级相差3分,分别对应70、67、64……46、43、40分。 注意:选考科目中,最低分数是40分,也就是说,最好与最差学生在每门科目上的分差顶多是30分。 选择的3门参与等级考科目和3门合格考科目,将从高二年级开始分布在每个学期进行考试,替代了原有的两天高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 对策:简单点说,原来高考制要拼高三一年,但是现在进入高中就要开始拼高考啦! 3 外语高考考两次 改革后: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一年举行两次,1月与6月,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不过小乐子听说,原本英语考试要参考四六级考试的模式,变为社会化考试,并且每名考生有2次考试机会。但如今,专家和zf对这种说法绝口不提,具体操作方式如何,想必还有斟酌的空间……) 对策:虽然外语不再和其他考试一起统考,此前也一直吵得沸沸扬扬说要放低对英语的重视,但从英语分数比例来看,其实并没有降低,所以对于英语这门很好的抓分科目,千万不要放松不要放松!仍然很重要很重要! 而对于上海学生来说,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学习英语了,语言类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在低年龄段打好语感基础,这个相当重要。此外,小乐子估计,大部分学生肯定都会考试二刷,毕竟多一次机会嘛。 4 报考和录取不再分文理科 改革后:考生可任选3门,传统理科、传统文科、文理混搭都可以! 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或专业性质,提出报考的科目要求,最多要求3门,考生只需要附和其中1门即可。例如某高校提出物理、化学、历史3门为规定科目,考生只要选考了其中任何1门就可以报考该高校,不必3门都考。 对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目前探的情况来看,许多热门的理工科专业都会要求学生学好物理,所以,从初中开始就有的这门魔鬼学科(对!对很多人而言,包括小乐子在内,物理简直就是恶梦)必须好好学啊! 5 高校录取时不得对规定科目的成绩有要求 只要符合报考条件,都以总分排序录取,不对规定科目的成绩有要求。并且大规模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制度,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对策:合并一二本,究竟是考上心仪学校的机会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呢?政策本意来说,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是为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而不是单纯地跟着学校“名气”“档次”走。更要求高校用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原来的一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有特色的二本、三本院校则有希望借势崛起。 不过,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 现在上海填报高考志愿,用行话说是“估分填志愿”,又称“猜分填志愿”,即考生是在完全凭自己对高考成绩的预估和猜测去填志愿。那么,是否原本想去冲一冲一本院校的学生为了稳妥起见报了二本学校,从而让一些原本报名宽裕的二本院校报名“挤做一堆”?这个可能还得看这几年的报名情况了! 高校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 2017年起,上海高招将正式采用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新模式。 这也就意味着,高考成绩不再是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测面试和体现过程性学习经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为高招选拔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今年各校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来看,考生的“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30%)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合成,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明年此时,以及将来,高考或许永远不再会是那座标注考分的窄桥。 小乐子有话说 2017年,高考将迎来第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大大小小经历过10多次改革。 高考改革的初衷一定是为了学生好,为了更好的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难题,明年,上海将开始新高考,而这次改革的效果如果我们暂不得而知。但小乐子认为,应该对政府、对教委、对中国教育多一点信心。 小乐子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提及“高考”这个词的时候,不再想到的是压力、分数、录取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