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儿童这个名词含义有点广泛,现代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儿童教育是指针对年纪小于14周岁的小孩进行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列子·仲尼》曰:“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古人对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的启蒙读物也非常丰富。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数不胜数。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又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人告诉我们,孩子从一出生,他的天性是纯净纯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父母,要施予他正确的教育,要做好向导,做好榜样。要像孟子的母亲一样,“择善邻而居处”,“严家教而断机杼”,故培养出伟大的孟子。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知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在这个时期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所以对儿童的培养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儿童的教育关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教兴国战略”中,邓小平就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儿童的教育应从德育开始。
一、儿童德育之培养 1、对儿童德育的培养,父母要积极引导,以身作则。要教孩子孝敬父母,恭敬长辈。《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的根本,教孩子孝敬父母,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最易模仿效法大人言行,家长言善行善,孩子则言善行善;家长言恶行恶,孩子则言恶行恶。若教他见人鞠躬行礼,请安问候,是给孩子种孝悌之因,礼仪的印象。例如要给孩子食物或饼果,提示说这是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买的。教他知恩感恩,行礼说谢谢后再吃。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有福气的人。若有兄弟姊妹或其他小朋友在场,要教他懂得谦让,“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要经常讲“孔融让梨”、“张良拾履”这些圣贤故事给孩子听,培养他们尊老孝悌,恭敬谦卑的美德。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小辈不能动筷,要养成长幼有序的习惯。 2、如遇小孩跌倒,大人要赶快称赞:我的孩子好勇敢,跌倒总不哭。你看这回跌倒总能自己站起来。让他受此正面提示,稍有损伤,往往不觉痛楚。久之,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已成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坚韧、有责任,有担当的性格。 3、若遇儿童想要他人物品时,大人要及时提示,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要。要了就失礼失义,有伤廉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适时机地给孩子讲那个老掉牙的“从小偷个针线,长大成江洋大盗被杀头”的故事给孩子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敬畏心和廉耻心。 4、若遇孩子和其他儿童争抢玩具、食物等东西时,大人要及时提示,我的孩子明礼仪,好让人。孩子晓礼仪,懂谦让,这一生都在积福报。父母看见孩子有行孝悌、礼仪、谦让之事时,要大力夸赞,以言辞褒奖之。这样渐渐启发,儿童便养成道德观念。再适时训以“五伦八德”,“仁爱慈喜”等三纲大义,逐养成道德的根本。 5、现代年轻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认为谦让是吃亏了,其实不然,我们老祖宗经过几千年实践经验得出的真理:“吃亏是福”。我们来看“舍得”这两个字的含义,“舍”出去,才能“得”回来。舍掉的是看得见的小利益,得回来的是看不见的或将来的大利益。“不争”和“舍”是帮助孩子练心胸练格局,练“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心量。小肚鸡肠的人怎么能成大事呢? 6、儿童好动,有嬉戏之性,好干折损花木,填穴破巢,伤胎破卵,伤杀小动物等破坏性事物,他们干着觉得好玩。家长若不制止,任其所为,长久必养成残忍好杀之恶习。幼小施予于物,长大施予于人,这还得了。故抑恶扬善要从儿童开始。天地造物,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即上天有好生之德。孩子从小知道爱惜物命,敬天畏地,有一颗慈善心,一生过来,积福多矣! 7、孩子会把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藏起来独自享用,家长发现了要及时给予引导。《弟子规》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要告诉孩子,这是大家的,不能一个人独占,要他养成公共观念,具有公德美行,这也是培养孩子将来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的关键。 8、要教会孩子节俭,从孩子会用钱就要给他准备一个攒钱罐,告诉他“挣钱是股水,攒钱是堵坝”,要想一辈子有钱用,一定要学会节俭。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吃干净,不留一粒剩饭,更不能浪费粮食,俭以养德。 父母再有钱也不要买名牌衣服给孩子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长得非常快,再贵重的衣服也许几个月就不合穿了。这种浪费会折损孩子的福报。家长应该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