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9|回复: 0

陆良“伺嚇掸压”体制对汉化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8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23-9-18 09:31 编辑

由于“伺嚇掸压”封建奴隶体制相继的在六凉出现和发展,以此,在地点上就遗留下了现异变为“四河”的地名,及所镇头领如“王河头,杨河头”“赵家台子,潘家台子”等等的名号外,还留下了当年其城寨被破后的“鲁(泸)昌禁哑”口令严管措施,所转述而成的“鲁昌静蛙”等神秘谣传余今——据近些年兴起的家谱续写调查,本地外迁一彝族刘(留)、亚(哑)姓就称他们不属于明朝后中原迁入的汉族刘、亚姓派,而属于当地更早的陆良故族刘(留)、亚(哑)姓氏后裔。但具体什么情况及来源自己们又都说不清楚;个别人则和当地爨碑西楚“令尹子文”一脉发生联想,认为自己应为吴、楚庄蹻后裔;而有的则直接与爨碑记录发生联想,觉得自己很可能就是当地历史“爨姓一脉”的遗留隐服(伏)后裔也说不定?!而也就因为这一长期封建的掸压管理体制存在,当初的元朝蒙人后遗,为不失元人的祖族追思,而将“蒙古”的族姓,除原降明帖穆尔家族被敕改“龙”姓外,其余则改为汉字“孟”而为姓(有的地方,为不与该字相混,故将该姓硬读为“hùn”音,以示区别!)。而另有原因的元姓人家,则委与改从了“他”“苏”等了;清朝的满族后裔,也悄悄地将族姓托改成了“金”“殷”“敖”“钱”等姓;而当地本为彝族的“资”“龙”“毕”“赵”姓等,也从汉变服成了汉族……直到时长日久汉化的混居生活,淹没并失去了开先的文化故迹,现很多后裔者已无法追踪自己的族性,而只有血源的DNA及身形的长相有时会显现出他们遥远的遗传来,但已无法用文字的记载来描写它的出处而真正的“相混成汉”,而与哪种纯血统上的“汉族”相异了!
t01b6df8512a675783a.jpg 早曟好.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5-1-22 18:48 , Processed in 0.0449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