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24-7-15 14:51 编辑
《易经》难解述评 人们都说《易经》《黄帝内经》等古文难懂,其实,它是用世界人类最早、最简单的动作交流语言——象文,其特点是只有“谓语”或“状语”两种语素,在没有需要叙述说明内容的环境条件下,向对方人发出的一种要求对方的语言文字,并由此向人们宣示了世界一切运动的终极在于“动变”!这些动变,都在一定的范围或环境内形成,所以,该范围内人员,对当下的事物,都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说明等等的复杂交流,不需要更多如现代语素的“主、宾、定、补”语素和“介,连”词来说明,只消简单地对该需要交流或协作的需求,加以形状的指定和动作的需要,而自然地心领神会了! 在这种条件或范围内,交流只要有这两种语素就足够了。因此,早期的甲骨文、金籀文,出于文字制作平面难得的金贵和范围的固定,多采用了这种语文体……但,万变不离其衷,又万变不离其终“平衡”——既:世间万事万物,不管它呈什么“方圆多边、多维”形式出现,它都会呈天干地支的“阴阳甲子”基本周期起始,进行不等值滚动和行为……如这行为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环境,甚至违凡或滞迟、推高和扩大了它的流动范围或环境,就会使交流变得困难或不畅,出现不谐而变化,需要做一定的事件解释或说明,以取得同一理解而达到协调与配配合,而取得新的平衡并以此为原点继续向前协调行动。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进行后世也即现代“主、宾、定、补”的各种说明规范。而要达到这样的统一或规范,就必须得让新加入或参予者去加以学习才能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实,以及说话、作文的方式或方法标准,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继承和传播。因此,就慢慢地产生了需要述明时间、地点或过程的其它后四种语素“主、宾、定、补”,以使语言或文字叙述更加鲜明和易懂!而这些规范或标准的出现,恰恰就和之前的简要交流“谓、状”体语言文字产生了差别,使没有对此做过一定了解的人感到不可思议,更无法理解而弄懂……成为难点! 因之,要读懂这些早期的象文体语言,就得首先要弄明白其产生的时间、地点或过程,并将它在学习应用时加以补齐,才可达到理解或应用的目的,达到与现实的“平衡认知”而应用。至于它终将以什么样的圆周基本规律向前发展或运动,哪就得看这“平衡”新原点的操作方式或方法是否稳定或正确了:如正确,它就稳稳地朝前走;如错误,它就会往后停滞或倒退,出现岔道或误用以取得新的平衡……直到完全无解或躺平。由此,向人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易》象文语言的基本存在本质,就是“变”——至于你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与现实配套和谐,哪就看你对整个物体、物物演化的认识和时点方法了?!因为,它并没有为你给出你应该怎么做,又必须怎么做的程序或道理……一切,都源于你对昨天行动或行为所在点的“主、宾、定、补”环境运用情况而定——而这,却又是因事物、物物当时当地的情况而确定!这就得依照你自己的各各不同时间、地点,所为事物的客体物性,行业属性等等逻辑,去硬性或硬译拟定成自己才有的方程或公式。解开这种方程或公式的值或赋值,然后以得到大体的质或值,并以此值去解开或理解内容,以得到原来的真相或未来的方向……由于这开解过程的排列或赋值,都由各人不同的经历、见解或认知水平所构成,并且基本都是随机或随意的,很有点相似人生的代数过程,所以,人们就自然地将它的神秘或方程组形式用了来“算命”,而忘了它是一种任意求解逻辑和哲辨的“二元(阴阳)多维思想应用”万象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却包罗了万事、万物的思想或行为总成——而在这总成的具体应用下,其应用的具体事物、物物,又各有自己不同构成的方程或应用法。因此,它也就形成了这种方程式与方程组之间的复杂绞合·隔离状况出现,让不了解这种绞合关系的人发生知识障碍,使许多人发生无法切入,也无法读懂,更无法深入了解、透析的知识“空亡”现象了! 所以,要解除或避免这种“空亡”现象的发生,就得首先搞清其“主、宾、定、补”所缺语素的环境或使用意义,并加以斧正或捋清使用,而不能以现代语言的标准统一语素来硬读或解释。因为,哪样解读的结果,就很可能产生出象现代大师级别的《国学》专家们离奇的逻辑,让人越读越糊涂,陷入到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里去摸爬滚打,更象竹枝泼墨时“竹条迎风”乱舞不止,再次进入到祝枝山老先生的竹林里去当“竹鼠”罢了。 地址:云南省陆良县同乐大道芙蓉街邮电小区5-24宅 邮编:655699 手机:13368749032 编注:解释/《易经》难解述评,《易经》难解述评/曾国鑫/182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