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4|回复: 17

细说【陆良方言】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8 2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平坝,地处高原、群山环抱。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部分人臆想为一片“不毛之地,蛮夷居所”,尽管中国传统的乡土观念是那么浓厚,然而,历史的机缘总会造成一些奇迹,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移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脚步,一批又一批地来到陆良。他们来到这里才发现,这是一块怎样的热土啊!山川秀美、物产丰饶,移民们再也不走了,他们在这里居住繁衍,一代又一代,到最后,他们的籍贯上都写着两个字——“陆良”!
  战国后期,楚国大将庄蹻率领军队最先来到云南,在他修筑的苴兰城里,荆楚一带的兵士们住了下来,娶妻生子,陆良为当时的领地,自然余下部分楚人在此。
  汉朝将军郭昌来了,他身后是一批随员,他们来自秦、晋、豫、陇。他们住下来之后,汉武帝又从这些地方给他们派来了更多的老乡。
  诸葛亮丞相来了,他把蜀军里的许多益州、荆州、西凉人留下,在这里巩固蜀国的大后方。
  爨氏雄踞滇东,把这里变成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向这个中心迁徙。
  元世祖忽必烈来了,他把中亚一带的伊斯兰教民们带到了云南,带到了陆良。
  到了明代,云南府成了中华帝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边陲,从全国各地征集的数十万计的大军,源源不断进入云南。朝廷下令:江西、浙江、湖广、河南的兵士留守云南,同时,还调江南一带人民充实云南,屯田开荒,陆良是主要的屯田区之一。
  明朝覆灭时,朱由榔、李定国给云南带来了明朝最后一批官员和世家。接踵而至的吴三桂的大军里,北八省、南七省的子弟们策马扬鞭,踏上了云南的土地,留下一部分在陆良。
  清代,湖广三江一部分有眼光的商人,发现了边疆贸易的厚利,他们带着金钱和精明的头脑来到云南,陆良马街是当时云南最大的出省口岸,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陆良开始了一本万利的行商生涯。
  抗战日紧,西南联大、中国军队、南洋机工、东南亚侨民等涌进了云南,一部分人相机也涌进了陆良。 而抗日战争,使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友人特别是美国人来到云南,修建机场、开辟战场、保卫大后方,而驻扎下来。
  新中国成立,南下的解放大军来了;五六十年代,东南亚排华,国家为了安置华人,建起了国营华侨农场,海外华侨来了;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
陆良,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没有停息。淳朴善良的陆良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各地来的客人,最终合为一家。
正因为陆良自古以来是北方汉族移民云南的主要地之一,其汉语方言多来自中原,属北方方言系统西南次方言的一支。这就是陆良人的历史,各种文化、各色人等,在这块热土上交织碰撞,孕育着一种最有活力、最为先进的文明。陆良这方水土:春融万物,包容天下!
  元代时,陆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发出的各种口音,以及陆良本地各民族语言各说各话,客观上形成了交流上的障碍,这可是件麻烦事。最后,大家统一采用汉语,用一种大家都能掌握的音调来讲话,这就是现代陆良方言的滥觞。
  但是,陆良毕竟不是元代才有的城市,因此,历史语言的遗迹还依稀可见:天下小雨,直到今天陆良人还叫“下濛凇雨”,中国第一本字典,汉朝的《说文解字》上清楚记载:濛:微雨貌;凇:小雨也。形容吵闹,陆良话里有个词:“伊里乌芦”,翻开元代杂剧《冻苏秦》,里面有一句:伊里乌芦,这般吵闹。这些词,在今天的中国其他地方已经消失,但在陆良人嘴边随时脱口而出,语言学家听了,不由得大赞陆良话古雅。
古雅的原因和云南过去的封闭有关,但是,随着移民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方言,包括云南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语言被糅进了陆良话。例如:江淮一带,特别是南京话里的一些词,如“不耐烦”、“带欠”(意为连累)、“青天大白日”、“夺(音)雨”(意为淋雨),四川话里的“院坝”、“造孽”,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各地方言对陆良话的影响。就是陆良人常用的“给(音)什么什么了”的句型,也有江苏、安徽等地方言的影子。 “给”一般表示反问,作疑问词,如:你给好(你好吗?)你给是从上海来(你是不是从上海来的?)“给是……?给去(ke)哪点?”,句子中的“给”(有时也用“格”代替,音读作gē),是陆良人问话中常见句式。来源于安徽省合肥方言“克是……?”用法、词性完全一样。“膝盖”,北京话叫“胳棱瓣儿”,成都人叫“磕膝头儿”,长沙人叫“漆(不读xi)头骨”。明显陆良方言中“磕膝头”是从成都方言中移转过来的。眊(陆良方言读mìao,不读mǎo)一眼,【意思是看一眼,例:你到他家去眊一眼,看看他给在?】,是从山西、陕西方言转化而来。再如“上复”:是求饶、恳求的意思。【例:我上复你别闹了!】,来源于江淮方言。陆良方言中将瘸子叫跛(陆良方言读bāi,不读bǒ)跛,这种叫法江西一些地方现仍保存;陆良方言中将“少”或“小”叫“小的的”,这种叫法是从四川传入的;而“巴心巴肠”,意思是耗费了心计,同样来自于四川方言的“巴实”(实在是)。陆良话中没有常言的“您”。对长辈或者对尊敬的人常常道:“你啷家”,相当于“你老人家”。问候时,常常将其加入“给(音)什么什么了”的句型前,如:你啷家给好好的?(您好吗?)你啷家给请掉了?(您吃饭了吗?)陆良话中的“悠悠”实际上是普通话中“慢慢地”意思,不过要比“慢慢地”涵盖更广些,包含了小心的意思在里面:你啷家悠悠地走(您慢走),过马路时悠悠地(过马路慢慢走,看着点,注意安全)等等,这些都是从安徽省合肥方言转化过来的。
陆良方言中还保留了一些秦汉以前的古词语,如:把物品潮湿,含水份量大叫做“活”;把畜、禽的血叫做“衁子”,《说文》解释说:“衁,血也,从血,亡声”;用火烤干锅中的物品称作“焙”;含:贬谪小孩多动不老实,今多用“含健”,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说明;神:形容人精神不正常,今多用作“神头神脑”或“神头二五”,东汉《说文解字》有说明;相干:有关联,或作:不相干,【例:你和我有那样相干?】,《汉书》中有说明。“锅”叫“鼎锅”,“走”叫“行”,“逃”或“跑”叫“走”或“趿”(音“sà”)等等。宋人话本及元杂剧中的一些词语,现代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在陆良方言中却保留不少,如:“辣燥”(能干,有才华);“潦浆泡”(身上起的水泡)等;包弹:(“弹”读作摊)指责、批评,来源于元代杂剧,见《董西厢》;血胡淋喇:指血迹斑斑,来源于元代杂剧,见《勘头巾》;鏖糟:原指人身上汗垢,后形容肮脏,来源于元代杂剧……。因陆良因地处偏僻,与中原交往较少,语言发展较缓慢而保存下不少普通话中消失的词语。
陆良方言的称谓中,有几个极特殊的称呼,系从少数民族中得来的。如:以父亲叫爹,父亲的哥哥叫大爹,父亲的弟弟叫“耶耶”。据考证,这个“耶”,即从一古老土著部落而来。陆良方言中称母亲为“嫫”,于是,凡沾“妈”处,均可以“嫫”代之:伯母称“大嫫”,姑母称“姑嫫”,姨母称“姨嫫”,舅母称“舅嫫”,等等。据考证,彝族大多数支系也称母亲为“嫫”,在彝语中,“嫫”指雌性。滇西一些地方的白族、拉祜族则称母亲为“阿嫫”,且由来已久,滇西白族是由滇东迁去的。
抗日战争时期,万里之遥的美国飞虎队的到来,使得陆良话里又一次加入了新的成分。在南门外的四方街,有一家小烧饼店因为在陆良首次用奶油作为配料做烧饼,又因为当时买这种烧饼的都是穿着打扮很时尚的女同胞,这些女同胞在当时被称为“摩登”小姐,“摩登”就是英语的Modern——“现代”一词的音译。这种麦面烧饼也从此有了一个英语和陆良话合璧的名字——“摩登粑粑”!直到现在。陆良人把“走”叫“勾”,比如歉你烦时,不希望你在身边,就说“勾!勾!勾!”,意见让你去别处或走远点。这是从英语单词“go”(意思就是“去”)转化而来;把“传球”,叫“爬丝”,这是从英语“pass”转移过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陆良进一步对外交流开放,在陆良街头,你可听到云南当地民族语言、全国各地方言、东南亚国家语言、欧美国家语言等此起彼伏。甚至一些还没有载入字典的外地语言也会在陆良话里很快出现,比如“今天哥们去撮一顿”这样的陆良腔。
另外还有一些新近创造的词,如:奸干,干也读作刚,形容厉害。例:他这个人太奸干了!也形容非法的。例:奸杆录像(色情录像)。来源于80年代初期陆良流行台球,夸奖打得好的多说“这一杆打得奸,奸干啊!”后因陆良人前后鼻音不分,也说“尖刚”;呛着:形容说话针锋相对,例:你给是要呛着我?来源于云南运输多为汽车,夜间两车交会时应降低前射灯光,有驾驶员缺乏道德,一直开足大灯,呛着对方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网络的兴起,使得一些青少年在平时的对话中也使用起了网络语言。要是他们看了我这篇文章,冒出一句“这写的都是些啥咪东东”,我一点都不奇怪。哈哈!这还是我家的陆良话呀!
陆良话里北方话的成分较多,当代中国的语言学家一致认为,陆良方言根本还是属于北方语系,这也是陆良人走南闯北时操一口陆良腔也能通行无阻的原因。就像陆良城不断吸纳外来的一切新生事物一样,陆良话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词汇。

本文作者:方聪文,出自他的blog(http://ynllschfcw.blog.163.com),
发表于 2009-2-28 2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9-2-28 2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哟!....
发表于 2009-3-1 0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9-3-1 1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教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么个事情噶
发表于 2009-3-2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么么三三,又上了回课!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3-14 09: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3-15 0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说哟!
发表于 2009-3-15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我不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30 15:31 , Processed in 0.0622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