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们因为教死书、抄教案,让学生背优秀作文在上一学年考试名列前茅,但是,我想告诉你们,如此老师误人子弟,害人害学生,你们除了照本宣科,培养读书机器人,最后把自己教糊涂,把学生带上不会动脑筋发现问题的死胡同,这是在犯罪。如果认为我危言耸听,你们不妨看看兄弟县----宣威老师发现了什么?他们已经开始研究教材了。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发出来,你们会这样做吗? 在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六册62页的一篇题目为《参观中华世纪坛》的文章中, 有这样一段话: “坛体外周墙上刻着56个中华民族的图案浮雕……”人所共知,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它是代表中国56个民族的一个集合概念, 因此不能把刻着56个民族的浮雕说成是56个中华民族的浮雕。即使是同一幅“中华民族浮雕”在墙上刻了56个, 那作为课本原文的意思也是极易令人模糊、混淆的, 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 这显然不够严谨。在第八册语文课本153页的一篇题为《太阳》的文章中写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亿公里, 而在该课本第173页《妙不可言》的文章中则写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496×109千米, 即14.96亿公里, 这两个前后矛盾的结论会令四年级的孩子摸不着头脑。在第十一册郑板桥的题为《竹石》的诗文中, 课本将“竹石”解释为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在查阅了《郑板桥集》等大量古书籍之后发现, 其实“竹石”在古代是分开来讲的, 是“竹”和“石”的意思。六年制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中, “文前预习”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 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本课记叙的就是这个英雄连队的五位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是发生在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真人真事, 当时的军队被称作“八路军”, 而按照“文前预习”的那段话, 很容易给五年级的孩子们造成一种“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已经被称为解放军”的错误概念, 为了严谨起见, 应该在这段话中加上“这个连队的前身,就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等字样。 我们带着这些错漏和问题, 在一些小学校长和老师之间展开了调查, 结果发现, 在被调查的3位校长和5位老师当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些问题, 更没有在教学中向学生予以特别的纠正和强调,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地教给了学生。这些校长和老师在听我们说出这些错漏之后反而很惊讶地告诉我们, 他们已经按照这批新教材教了一年多了。而当一些被调查的家长知道了此事后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一位家长担忧地说: “都以为一些粗制滥造的盗版教材和辅导资料有错误, 没想到这些堂而皇之登上课堂的正规教材也有这么多错误, 这对于刚‘开窍’的小学生来说影响简直太大了。” 教材编审呼唤严谨 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的所有课本中, 生字重复出现的现象也很多, 比如第四册生字表中的“慕”字, 在第八册生字表中重复出现, 据曹老统计, 这种生字重复率在小学所有课本中达3%以上。 “第五课《繁星》的插图是作者巴金躺在船上,他身穿夹克衫和牛仔裤,文中注释说‘本文写于1927年’,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会穿牛仔裤和夹克衫吗?”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很好玩,要么十分离奇,要么就是一些简单的错误,我常以在插图里找错为乐。蔡轻舟同学在信里举例说:第十一课《飞夺泸定桥》里的插图上,红军战士大多是站在铁链上跑步前进,有两个战士居然还双手拿枪。我想像很多人站在铁链上一定摇晃得非常厉害,就是走钢丝的阿迪力怕也没有如此功夫,可红军居然不会掉到河里……第十课《成功的秘诀》中有一句话“罗丹套上了一件白外衣”,可是插图里的罗丹却穿着黑外衣,难道这是画插图的人在和我们变戏法吗?第三课《古诗四首》中李贺的《马》的插图属于离奇类,诗中明明写着“大漠沙如雪”,插图上却是一片绿洲……. 教材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功能,还担负着向孩子教如何认真、严谨地对待工作的责任。别的书可以出现错误, 但作为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传授知识的教材如果出错误, 甚至是大量错误, 这对那些还像白纸一样的孩子们来说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这简直是误人子弟,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严谨而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