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5|回复: 0

(一)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16: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
1.1949-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用了先借用,后修订的办法解决教科书问题。借用老解放区的教科书,修订华北和东北的小学教科书。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主要是内容上的变化,充实革命战争、革命传统、战斗英雄等内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952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的小学“四二制”教科书,语文教科书趋于全国统一。这一时期的语文教科书除了强调思想内容以外,在编排形式上也做了一些变革,生字较多,课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课本插图增多。
1956年,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的教学改革,教科书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1956年颁布的教学大纲,编成了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语文教科书,共12册。初级小学8册教科书除了第一册以外,均采取分组编写的方法,每册把课文分为若干个组(即若干个单元),每组课文若干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接近或相类似;有的一组课文后,设有一个综合练习。每册的分组情况,略有不同。课文的后面,有的附有练习题。自第三册起,在每组课文前边,加一个题目,集中概括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史460页)阅读教材的编排,注意了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463页)这套教材无论在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方面都加强了。它是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史上的一座丰碑。(465页)1956年教材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是奠定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辑的基本形式。后来的教科书编写,在识字教学上有所突破,对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应用有尝试性的变革。对中高年级的教科书多是从选文的角度进行改变,即关注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在“文”“道”关系上讨论很多。每一个时期,都会根据“时代要求”对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上的变动。教科书的组织形式没有太多变化。
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78语文大纲”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课本语文(试用本)》。课文类型有:汉语拼音、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造句、归类识字、看图作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习作例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编排方法,采用分组编排的形式,一册一般编八九组,每组由若干篇不同类型的课文组成,一组的后面编有基础训练。一组课文,形成一个基本功训练的整体。(540页)这套教科书的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也是与原有教科书不同之处。其一,编排了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二,编排读写训练项目。读写训练项目以“习作例文”和“读写例话”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和作文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自学,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去实践。编入读写训练项目,用课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保证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落实。这显然也是受到《国文百八课》中“文话”的启发。这套教科书在编排上突出了以读写训练项目进行分组,强调课文的语文功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自学能力,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进步。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相对应。从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分别提出要求。关键是语言文字训练要求的量和度。随着1978年大纲的实施和全国通用教材的使用,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1)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旨在加强思想教育的自觉性,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2)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核心是启发自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逐步做到“会学”。(3)语文教学要进行整体改革——要把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纵的方面,要熟悉各个年级、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序列,把握语文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横的方面,要加强字词句段篇之间、听说读写之间以及课内和课外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训练网络,努力做到教学的整体优化。上述经验,作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写进义务教育大纲之中。教材的编写,也根据教学大纲发生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据此组织了多套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各套教材从1993年秋季开始使用,但多数还在编辑、审查、修订之中。
  
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简称《修订大纲》),是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试用)》(简称《试用大纲》)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它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它对语文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修订大纲的出台,人教社等教材编辑单位对教材进行了大修订。
2.2000年以后
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西师大版、语文版、湘教版、鄂教版、冀教版。这些版本的教科书,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进行编写的。
陆良就使用了人教版和语文出版社课本。
人教版教材编排特色
内容与编排: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这样编排,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上下册,在整合教材内容上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在每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那两个单元中。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个单元里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结合课文的学习,先是提出“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在本单元学习之中,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之后,利用“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凭借“展示台”,引导学生用展示搜集到的实物资料、动手操作(如,写春联、做风筝)以及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口语交际,调查、了解、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到了中高年级,专题组元的方式更加多样,从文章的文体,三下“神话故事”,四上“中外童话”,六上“诗歌”的专题;还有人物专题,五上“走进毛泽东”,六年级“鲁迅”;还有的专题,从学习表达方法的角度,四上“作家笔下的动物”,五下“作家笔下的人”。
教材编排,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根据年段学习目标和儿童认知特点,构建导学系统,强化语文本体,引导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形成“导学”特色。
语文版教科书编排特色
教材以专题将课文组成单元,低中段除第一册课文部分安排五个单元(20篇课文)以外,其他各册均为八个单元。高段最大特点是创新单元结构。每册由中段八个单元改为六个单元,以话题组成单元。各个单元题材、风格多样,围绕话题整合。这样设计是从高年级学生特点出发,为师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尽可能留下了弹性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减少单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单元前均编写了单元导语情境图。各年段情境图设计有所不同,低段导语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情感为主,同时配有反映儿童课内外学习语言的画面,意在激发儿童想象,引发儿童自主学习和交流,以利于初步培养儿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导语还点明了单元的主题内容。中高段单元导语与低段有所不同,除激发学习兴趣,点明揭示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外,还揭示了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高段单元练习基础知识所设的栏目改为“温故知新”。与中低段相比不仅栏目名称有创新,内容也有创新。其中,增加了“拓展交流”栏目。意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在交流、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阅读,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在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交流、回顾拓展中,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出评价。
从以上几种版本教材的比较来看。教科书都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无论是怎样组织单元,编排体系上是大同小异。不同点在练习的设置,选文的编排上有所不同。这就说明新课程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已经成为共识。可以看出,单元教学不只是一个版本教科书的教学方式,而是多个版本的教科书都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22 02:46 , Processed in 0.0530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