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657
- 积分
- 32698
- 声望
- 点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0-5-11
- 听众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1-12-10 10:05 编辑
2011年,我们面临好多的无奈选择。2011年,我们经历好多进退两难的纠结事。这些“选择”给我们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空间,让人深思。
2011年,我们面临好多无奈选择——老人,扶还是不扶?生病,看还是不看?食品,真还是伪劣?良知,有还是沦陷?学校,上还是不上?油价,稳还是暗涨?晒族,福还是祸根?家暴,忍还是抵抗?2011年,我们在夹缝中寻求活法——住房,买还是不买?医院,爱还是不爱?北广,逃还是固守?汽车,要还是不要?猪肉,吃还是不吃?批评,删还是保留?发言,信还是不信?过年,回还是不回?
……
住房,买还是不买?
一年来,“降价”、“降价”,喊声不断。2011年底开始,还真开始降了。相比前几年,确实微降了些许。然而,感觉还是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道那家明降,那家暗升?有人问,房价还会降吗?再涨起来么办?然而,已买房的人则更纠结了,当初以高房价预订,目前还未拿到钥匙,“差价”谁来埋单?若不退“差价”,退房再买房,算不算“违约”?总之,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困绕着人们。话又说回来,房子本身就是商品,价格有升有降属于正常现象,这也是健康的市场规律。当然,少数“炒房者”除外。如今楼市降了,能降几何?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买与不买,权当自己把握。
老人,扶还是不扶?
有相当长的时间,湖北武汉88岁老人摔倒无人扶致使身亡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实,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在众目睽睽下,老人在痛苦的挣扎中死去。人们谴责少数武汉市民面对倒地老人冷漠的同时,呼唤人性和良知的复苏。反之,其他地方因路人扶了摔倒的老人一把,结果其家属非要路人承担医疗费,从而导致了一场无奈的“官司”。2011年11月28日,深圳市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助人行为原则上将被免责,并由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为社会热心人做好人好事解除“后顾之忧”。从根上解决“救还是不救,扶还是不扶”,既要重塑社会道德,又要加强社会底层教育资源,提升民众素质,更要为底层民众提供健完的社会保障。
生病,看还是不看?
今天,在各个城市涌现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工,可是,他们却面临着很多艰难和现实的问题:工资少不说,生病了却看不起,多半时候只有拖着坚持工作,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去医院。如此看来,只能说明一点,我们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要尽快建立一种满足外来工在异地工作,也能享有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制度。让他们安心、舒心和放心地在城市工作,建设城市和美化城市。现实中,外来工在城市治病成为了第一大难题。不仅是小病治不治的问题,有时候遇大病都不敢在城里治,难道患了一个病还要回家乡治吗?管理者当反省反思。
发言,信还是不信?
过去的一年,我们听到最多的莫过于:重塑公信力,唤醒“老不信”。昔日权威声音如今难获信任,公信力缘何被削弱?身为老百姓,除了信自己,还能相信谁?政府、官员、专家及商品等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和迷失的主要困境,既有企业诚信的沦落,又有产品诚信的沦丧;既有政府诚信的迷失,又有政务诚信的不为,既有官员诚信的迷思,又有百姓诚信的缺失……涉及政府诚信的,国家红十字会;涉及组织诚信的,中国铁道部;涉及政务诚信的,“7·23”**追尾事故;涉及官员诚信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反正我信了”……当务之急,只要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做到洁身自好、一心为民,那么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面对信任危机,主动应对比逃避拖延更理性,用心疏导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未雨绸缪比应急救火更重要。只要政府能够切实推行“鱼缸”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曾经的“权威声音”就一定能够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医院,爱还是不爱?
从广东深圳“孕妇被缝肛门”事件到河南郑州“婴儿胎死腹中”事件,再到广东佛山“婴儿被死亡”事件……一桩桩令人发指的“医方人为悲剧”,不仅拷问着我们的医德医风,更拷问着我们的社会责任。人们不禁追问:如今的医院和医生还有爱没有?扫描发生的医患纠纷,“医患关系”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危险时期”。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医患同心,平等尊重,互信关爱,仁心仁术,沟通理解”的良好氛围,呼吁社会共建医患和谐。众所周知,医院医生首先是为患者服务的,是爱人、帮助人、与人为善的。然而,近年来所发生的医患纠纷,世所罕见,都无不反映出了医患关系极端的尖锐。就目前来看,人文医学的教育已全面“沦落”。当务之急,作为管理部门要重建医院“信任墙”,作为医疗机构要重塑医德医风。若医生连首要的责任心、爱心、进取心和良心等都“没了”,连自身的“精神”都“丢失”了,即便再好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笔者呼吁,让医疗回归公益,让医院回归公德,让医生回归医德,让社会回归良知。
食品,真还是伪劣?
据报道,从黑大米、黑豆腐、黑啤酒、泔水油、注水牛肉到沥青拔毛的猪蹄、松香加工的鸡爪、硫磺熏制的银耳、亚硝酸盐漂白的熟食;从汤圆里查出过氧化值超标,鸡蛋查出含“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查出含“苏丹红”到螃蟹、银鱼里查出“甲醛”,柑橘里发现大量蛆虫;从多宝鱼查出含“孔雀石绿”,大闸蟹查出含“硝基呋喃代谢物”到我们每天吃掉80多种添加剂,即麦当劳麦乐鸡中含有化学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触目所及,皆是惊心之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却让我们食难下咽。每每问题食品东窗事发后,便是一批批食品黑加工窝点被端掉,更多黑加工窝点冒出来……之后呢?问题食品再度悄然混进健康合格食品行列。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开始犹豫不决,吃还是不吃,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有毒有害的,如何鉴别,到底敢吃什么?真不知,我们的身份是消费者还是管理者?
家暴,忍还是抵抗?
2011年,家庭暴力,这个远古而隐秘的“社会之痛”,被“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疯狂拳头”击出水面,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暴力的普遍性之触目惊心。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然而,大多数当事人对家庭暴力持以“100%容忍”态度,值得全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关爱和帮助等各种形势“对抗”家庭暴力现象,当然,更多的是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往往认为家庭暴力都是些“没文化”的人所为,受害者大多都是些“忍气吞声的传统妇女”。现实中,大凡“公检法”抱着“清官难当家务事”不屑一顾,也顾不上去管别人家中那些小事、琐事、闲事和破事。最关键的是,大多数当事人往往又碍于面子,一般不愿意将自己家庭中发生的“纠纷”或“丑事”让外人知晓,特别是有一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维持家庭的“法宝”。久而久之,家庭暴力有了“自我”生存的空间,家庭暴力既而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家庭本身,都构成了一种“100%容忍”的格局。最重要的是,要让当事人对家庭暴力持以“零容忍”态度,让“零容忍”对抗“静悄悄的犯罪场所”。
批评,删还是保留?
当今,不少人视网络如洪水猛兽,谈网色变。少数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网上有批评自己的帖子……第一反应就是,调动各种力量,使用各种手段,不惜代价、不计成本托关系找门路去网站删帖。然而,河南省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属于另类。早在2010年3月,他主持召开周口全市及省驻周媒体座谈会时就明确要求:“就是点名批评我、反对我的帖子,也不要删。一个怕监督的社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怕监督的群体不是一个成熟的群体。”网络是一个工具,一个低成本、极好用、方便快捷、人人能用的工具。只有懂得科学运用网络的人,才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有学会合理驾驭网络的人,才会更好地做好工作;只有首先尊重网民的人,才会更好地务实作为;只有学会与网民沟通的人,才会更好地执政为民。从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也是网友”,到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一网网尽全世界”,到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再到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称“批评我、反对我的帖子不要删”……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锐官员执政典范。
北广,逃还是固守?
逃离“北上广”,回到中小城市的“逃离者”,发现自己在中小城市并不适应,中小城市做事更要讲人情拼关系,事业发展更难,价值观冲突更大,所以,不得不逃回“北上广”。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谁不向往好的生活环境?人才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本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之所以被放大、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某种趋势,或许是因为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共鸣。生活成本过高,压力太大,是逃离北上广,还是留下来?逃离之后,发现中小线城市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是继续留?还是再回北上广?奔波四海,抉择人生,把握现实,留守自定。
良知,有还是沦陷?
广东佛山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后18人路过无人问津,最后拾荒阿姨施援手后自称“对得起良心”;武汉某女士被车撞伤后却指认搀扶男孩为肇事者,好心男孩却称“扶人不后悔”。这两条新闻,无不让人引发无限深思与感慨。前则“良知”被人遗忘,后则“良知”被人误会。“小悦悦”被撞两次,来回遭到碾压,对于肇事司机而言这种行为可谓是让人发指,道德被践踏到体无完肤,良知被挤压到变形扭曲。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以来,指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现如今,冷漠使人变得麻木,冷漠使人变得残酷,冷漠使人变得无知……同时,冷漠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惨痛的教训和沉痛的思考。说到底,冷漠的人缺乏的是道德和法律,冷漠的人缺乏的是责任和良知,冷漠的人缺乏的是宽容和爱心……让我们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唱响民族信任危机大合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社会道德的构建来源于每一个个体,我们的良心是整个社会的良知,当那一幕真的在你面前出现的时候,你到底该如何抉择?
(下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