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深 意 重 是 为 诗 ——谈陈江平诗集《自己》创作的真情 曾 国 鑫 好的诗体,须具备诗情画意的质感,使人从其的诗情、话语、意境里透露出的“诗眼”,而感到激奋、溜涟至不顾它物,是为入格! 从文友手里接过江平诗集的时候,凭着一股陋夷“乘势”出版的偏见,我是不想浪费眼神的。以致看了前序后缀名人的“人情托夜序述”,更觉这种“凿壁借光”的文字如同嚼蜡,将“自己不会出卖自己……/自己可以为自己……”欣赏在了一个“才最真实”相反的轨道上,差点儿就成全了一个官场小吏的捉笔,邂逅一番了。 说句老实话,江平的诗体写法就如一个情绪诗人在用自己无端的散文在断句组合诗体,缺乏文笔的回肠韵味,更缺少一个文人成形的鲜明傲骨观念,所吟选材又多是一些生活琐碎的谷稻豆糠,虽实凭有据,但终究流落在了俚浅俗陋之中与“下里巴人”成了良友,而使“阳春白雪”淹没在了“那个女人住在了对面的楼上……锦衣上滑落的水滴如注/滴滴嗒嗒……”不止,眼看着就要在《老鹰刁小鸡》的凶狠袭击下,给阿猫、阿狗的呵斥一翅扇跑,到《怀梦》中“……端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流泪……那牵手的影子已经走远”掉了……可是,就在我要为一个诗人的“诗魂”感到落魄之际,却突然发现:这本嚼蜡的集子,竟是在我一边不屑、一边牢骚的叹息之中一口气看完的!?这一下令我吃惊了:这是什么东西,竟使我要这样子手不释卷地非要在不满中读完了它的!?想想这些年来诗坛上哪些充满“创新气味”的诗集,里面的“鸳鸯蝴蝶”无病呻吟和作派,总是会让我一眼吃饱而弃之不顾的……可它,却会让我一边生憾、一边溜涟——这,不就是文学中“争论的,既是文学的”意境么! 我一下震惊了……回首一看诗集里那些粗浅的文字,以及其中夹杂的很多不合规范、缺乏修饰的“哩语”俗套语法和文笔,才在一声“老陈”“这酒比你的诗更有味道”中,一下发现了这个汉子他其实并没有写诗,而是在发散他对生活的种种愤懑、不解和无奈,并最终将这种发散借“诗”的体裁写了出来,成为真情朝着读者灌溉!而这种“灌溉”,在现、近代诗的形式下已很少见到。可从《诗经》的采风官手下,却可以大量瞧出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致孔夫子要在圣论中说:“诗可以怨”!其“怨”赞的并不是它的体裁,而是它所表现、流露出来的股股真情,会感染、引起周围人们对生活的共鸣,进而产生力量的共聚现象一齐朝着改变现实的理念同行! 以此,我觉得对《自己》诗集的入体与否并不重要,而在于:它,追述了作者真实的生活,这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