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2|回复: 4

《龙海乡教育志》概述部分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1 0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海教育发展分为4个时期,即初办时期(民国时期)、四区和龙海公社时期(1948—1983)、分开乡时期(1983—2006)、合并后龙海乡时期(2006—现在)。
民国20年大竹园开明人士保玉柱先生在自己家茅草房开办私塾,招生8人开始上课,开创了龙海教育的先河。后来因为经费缺乏停止办学,部分学生到马街钟灵书院继续上学。
1942年春,在当时陆良县地下党工委安排下,分别在当时龙海山区的沙戈村和鲁依村创办小学,山区教育之火开始燃烧起来。
1948年8月,在当时陆良县地下党工委安排下,以周箐为代表的一些进步青年进龙海山区的大弯子、树搭棚、小寨、再邑、古都邑、小新村开办农民识字班,发动群众,为迎接武装暴动做准备。1948年11月,“雨古协定”签定,部分农民识字班学员随滇黔纵队第3支队反蒋,也留下部分教师继续办初级小学。云南和平解放以后,初级小学也发展起来。
1950年2月,刘李新在古都邑村创办初级小学。同时,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有初级小学6所,分别是树搭棚、核桃村、雨古、古都邑、上再邑和小寨初级小学。在校学生237人,教职工38人。1951年2月杨朝国在下再邑,栾老师(名不详)在箐弯子先后创办初级小学。8月,陆良县教育改造工作队进驻各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工作。这个时期主要是创办小学,扩大招生人数,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复试教学。基本是三级复式教育,学生到四年级就去马街读书。校舍都是土改中没收的当地地主家宅或者借村民私人草房办学。
1953年2月,龙海四区成立,上、下再邑和地车房村被划归六区召夸管辖。各初级小学社会主义改造完毕,改名耕读小学。现龙海乡辖区有耕读小学7所,校点13个,班级63个,包含早班(上午到学校上学读书,下午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学生392人。教职工137人。
1954年10月,龙海全体小学教师集中陆良县城,贯彻学习中共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这次会议,强调了学生德、智、体要全面发展。之后,龙海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借鉴苏联的教育教学模式,即凯洛夫的课堂五大环节教学法。1956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今中心学校辖区内的各地掀起了学文化、学科学的热潮,当时的管理区自筹资金建设瓦屋结构学校。各小学办起了夜校,加强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扩大招生规模,一些超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文化,教育质量有所提高。皈依小学开始创办。现龙海乡辖区有耕读小学9所,校点17个,班级76个,包含早班(就是上午上学读书,下午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和夜班(白天参加劳动生产,晚上学习文化)学生537人。教职工153人。
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部分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极大的伤害了教师的积极性。3月,龙海四区成立4个小乡,核桃村乡和树搭棚乡成立。这个时期是整顿时期,校舍从茅草房开始变为瓦屋结构,当时叫社房。教学方式是二级复式教学,村民读书积极性较低。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外,动员发动、巩固学生读书是重要工作。
1958年10月,龙海人民公社成立。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大跃进”时期,开始了“教育大革命”。为了贯彻毛泽东主席“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党全民总动员,大办教育。今龙海中心学校辖区内的9所小学,19个校点都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这场革命的洗礼,很多学校为了适应这场革命,把夜校识字班的学员聘为教师进入学校任教。
1959年,根据上级文件规定,一些超龄学生被清理回家参加劳动。由于虚报浮夸成风,统计数据不实。加上3月山区盲目办大伙食(按照小乡为单位,集体开食堂,全部人口集体就餐),4月集体食堂解散,可怕的缺乏粮食“大饥荒”现象出现,部分学生流失,教师自动离岗,教育教学工作几乎是半停课状态。
1960年9月,各管理区小学收缩校点设立分校。左英老师和李自华老师分别在下再邑、羊钻箐创办学校。9所小学校点收缩为12个,班级53个,学生人数422人。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及“小学40条”的精神,对教育进行了调整,并明确了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合理安排教学、生产劳动和生活。
1962年9月,原羊钻箐大队保家坡村开始办保家坡小学,并当年招生。1963年9月原大竹园大队上雨古小学开办。1964年,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农村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条例》指出“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龙海各小学在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师生精神振奋,学校管理逐渐规范,多数小学制定了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逐步走向健康发展道路。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横扫大江南北,迅速燃烧到全国各地。今中心学校辖区内的各学校也停课闹革命,结合上级指示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部分学生和教师参加了“红卫兵”、“红小兵”和“造反派”组织,大搞“批、斗、改”。不少教师备受摧残,学校校舍被占用,教学设备被破坏,教师被誉为“臭老九”。
1969年4月9日,龙海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成立,各大队设立贫管一人。按上级的指示,学校“复课闹革命”,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斗、批、改”为内容的“教育革命”,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和“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反右翻案”等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今中心学校辖区内的10个生产大队都设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简称贫管),对本大队的小学进行监督、管理。在“读小学不出村、读初中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下,小学附设初中班和龙海公社在当时公社所在地核桃村利用原来小学创办高中班(原陆良县第四中学),8月8日,龙海公社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龙海公社五年小学教育目标。这一时期,由于盲目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结构单一,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9月,龙海中学正式招生初中2个班。
1970年龙海乡掀起了自筹资金加上级扶持的建设学校热潮,有16个教学点的学校翻盖为砖木结构。9月,各生产大队所在地全部开办附设初中班。为了解决教师数量不足,赤脚教师(民办教师)产生。
1972年3月,龙海公社文教小组成立,校长责任制开始恢复。现在龙海辖区自然村除树搭棚的大山头、旯处,核桃村的小龙口子外,全部设点办学。由于教师资源不足,大量民办教师出现,有的民办教师还兼职生产队会计。1975年7月31日,耕读小学改成小学,相应的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全乡设小学9所,(古都邑和箐弯子原来属于同一生产大队)校点23所。9月,龙海中学开始招收高中一个班。并更名陆良县第四中学,陈宝德老师任校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各地开始着手整顿学校秩序,加强革命纪律,纠正无政府主义倾向,恢复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取消了“红卫兵”、“红小兵”组织,恢复少先队。龙海教育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正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使教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当年,曲靖地区在沾益县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群众集资办学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拉开了新时期人民办学的序幕。7月下旬,龙海公社第一次统一测试,根据当时档案记载,现龙海乡辖区有小学教学班一到五年级79个班,附设初中班11个,高中2个班。在校学生853人,教职工196人(含中学教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09: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撤销了“贫管会”,恢复文教小组,龙海公社文教小组吕先金任文教小组组长。辖现活水乡和龙海乡全部小学和中学(当时只有陆良第四中学一所)。1979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云南省教育厅发出“严格控制高中、压缩初中、大力普及小学教育”的指示。8月,原龙海公社开始调整附设初中设置。现龙海乡辖区9所小学中,大部分停止招收附设初中班,归并到原陆良四中办班。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普及小学教育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强调:继续压缩高中,调整附设初中,加强小学教育。至此,除树搭棚、再邑完小外,其它村完小先后停止招收初中班,陆良四中也停止招收高中班;作为山区办高中教学的历史,先后办班8个,招生536人。为山区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功不可没。带领学生从百废待兴开始边学习边劳动建设食堂、宿舍、活动场地,开荒种地,自力更生的潘寿明校长、陈实全副校长、王平富教导主任至今仍然被山区人民津津乐道。
1982年8月停止招收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开始使用。这个阶段受“反右”和“十年内乱”影响,教学工作影响较大,支援农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加上教学内容浅显,学生劳动时间多,实际学习文化知识少。
1983年3月,原来龙海公社分为核桃村、活水、双箐口3个乡。原箐弯子大队的古都邑、划归双箐口乡管理,设古都邑村委会。再邑村由召夸乡划归双箐口乡管理。原龙海公社文教小组吕先金老师调双箐口乡任党委书记;相应的乡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乡中心学校也成立,李群生老师任双箐口乡中心学校校长,保书唐老师任核桃村乡中心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成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着手普及初等教育的验收工作,而此时的中心学校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是办公难(无办公地点),二是经费难。但为了顺利达标,领导、教师上下一心,努力工作。4月,双箐口乡开始创建陆良第十四中学,满明生老师任校长。核桃村乡中学保留原来陆良第四中学,李小虎老师任校长;活水乡创建陆良第二十一中学,朱培生老师任校长。9月,各村附设初中班完全停止办班,归属各乡中学学习。树搭棚、核桃村小学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
1984年9月,陆良十四中学教学楼竣工并使用,做为一个新办中学,百废待兴,除了仅有一栋教学楼外其他硬件设施一无所有。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在满明生校长和满有生主任的带领下艰苦创业,边教学,边建设,从挖厕所、平场地开始做起,条件艰苦可以想象。原陆良四中和十四中学也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到校学习。
1990年到1992年,按照《云南省实施小学段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标准》开始实施“普六”,经地、县检查验收,入学率达93.75%、巩固率达92.5%,当年的毕业率达100%,12—15周岁少儿普及率达67.5%,达到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验收标准。辖区9所小学中“三室”建设基本完成,但是图书资料严重不足,自然实验容易损耗物品无法补充至今仍旧是困难。初等教育的普及,为“普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1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陆良县九年义务教育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1996年完成的“普六”工作。为了实现该目标,中心学校组织各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规划》,并积极搞好软件建设工作,迎接“普九”验收。8月,教师继续教育开始。9月,根据党的十四大和全国八届人大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及省、地的要求,中心学校召开了各完小校长、教导会,认真学习了《陆良县加快实施义务教育步伐的规划》,要求各校抓紧、抓好“普六”的达标工作。
1994年初,中心学校根据地、县“三制”改革文件精神及要求,制定了《乡中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全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普六”工作的推动下,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热潮的推动下,龙海乡通过集资、捐资等形式,又新建校舍3295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8月,陆良县联合中学开始向龙海乡定向招生(每乡招生8人读重点初中班。如果出现第8名分数同等学生,可以把同分数学生全部录取)。
1995年,中共陆良县委、县政府在《关于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中指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做到规模、质量的统一,调整学校校点,做到合理布局。要扩大村完小的办学规模,生源不足的校点可实行复式教学。当地干部、群众把这一要求扩大化,盲目创办完全小学,使得全乡完小增至10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办学热情,从另一个侧面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9月,陆良县人民政府考核各中心学校。12月,陆良县教育评估小组对各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评估。双箐口、核桃村中心学校得分90分以上,分别获得奖金1000元。
1996年,中心学校根据《关于做好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的通知》要求,着手教师资格认定,全乡有138人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其中,公办119人,民办19人。9月,普九工作开始。
1997年6月1日,双箐口乡开展喜迎香港回归少先队仪仗队表演大赛。9月,曲靖市教委挂钩扶贫双箐口乡,挂钩期间,曲靖市教委先后派挂职副乡长3人,分别是徐天伟、陈波、魏学荣老师。
1997年9月,各小学学前班开班上课。9月9日,乡政府在龙海中学召开全乡中小学教职工大会,号召全体教师“认真总结龙海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努力使全乡的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次会议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龙海教育的发展。之后,全乡教师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实施“雏鹰”行动计划。
1998年,龙海乡“普九”顺利验收。年内,中心学校召开了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校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入手,落实素质教育。当年,扫除15—25周岁的文盲262人、26—40岁的文盲324人、41岁以上文盲198人。教育工作受到了上级的好评,获县表彰的文明宿舍5个,文明班集体8个,文明教师1人,十佳师德标兵1人,文明学生41人,获市级优秀教师工作者1人。年底,公办教师增至160人,民办教师降到29人,代课教师增至61人。在校生发展到1790人,入学率达98.22%,升学率升为100%,农村幼儿教育(学前班)发展到12个教学班,在校幼儿500人。
1998年11月,双箐口寄宿制小学教学楼和附属设施开工建设。执行《陆良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意见》统一使用县教育局印发的《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手册》,对学生在校学习活动进行全面评价。11月,核桃村乡第一届教职工篮球运动会召开。
1999年6月1日,核桃村乡少先队首届仪仗队检阅。12月31日,核桃村乡首届师生文艺汇演。2000年,“新千年的头等大事就是减负”,根据这一要求,中心学校对全乡教师实行聘任、并要求全体教师在时间上为学生减负: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得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中心学校组织各完小认真学习教育局的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并落实《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思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在思政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2000年6月1日,在双箐口中学灯光球场开展“新千年,庆六一”活动。中心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三新”(思想新、认识新、观念新)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多次召开德育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曲市教字[1999]第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年底,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学校教职工职务聘任试行方案》。9月,双箐口乡寄宿制小学招生。11月,双箐口乡寄宿制小学教学楼和附属设施竣工。12月,双箐口乡第三届教师篮球运动会召开。
2001年,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各村委会完小改成小学,各完小的民办、代课教师通过“转、考、录、清”途径逐年减少,同时对代课教师实行一年一聘,当年有35位代课教师签订了聘用合同。1月,核桃村乡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运动会召开; 11月,曲靖市教委扶贫双箐口乡脱钩。12月,核桃村乡首届教职工排球运动会召开。
2002年,中心学校在完小校长会上传达了“三制改革”会议精神,安排布置“普九”工作、德育工作。开展了“三爱、三全、三让”教育活动、“五文明”评选活动。6月,双箐口乡举办六一文艺汇演。8月,小学规范化管理开始,首次公开竞聘寄宿制小学校长。12月,首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召开。
2003年9月,中心学校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德育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取严密措施防范“非典”。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人事工作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拟订中层干部(3人),工作人员(4人)的岗位竞聘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事改革深入人心。年内,在职在编教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组织教职工讨论了《曲靖市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004年,是陆良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开端,年内3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二启动。计算机进入山区小学,加快教育信息化速度;6月1日,举办首届少儿竞技大赛。7月,核桃村明德小学开始动工建设。11月,举办首届青年教师语文、数学教学课堂大赛。
2005年,中心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共陆良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方案》,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了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和安排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反复讨论修改,最终拟定了《中心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年底,中心学校拟定了《中层领导聘任方案》、《教育综合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上报教育局审批通过。6月1日,第二届少儿竞技大赛举办,书法,绘画,进入比赛项目。12月举办首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和数学课堂大赛。这个时期是大建校舍,扩大招生时期,“普六”“普九”推动了山区教育走向全面发展时期。
2006年3月,举办幼儿和科学学科青年教师课堂大赛。4月24日,龙海乡中心学校成立,李所良老师任校长,王德刿老师任副校长。合并的龙海乡第一次会议在中心学校召开,会议分析教育现状,布置学校工作。7月,《龙海乡中心学校教职工聘任方案》出台,经教育局审批后,聘任了11所完小校长,172名教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和岗位聘任书。成立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方案,要求教师以“自修—反思—实践”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完成报告册、论文、读书笔记和心德体会。有67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同时中心学校实行了备课改革,要求教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备课中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案编写的繁琐环节,教学过程只需突出一项技能,增加了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7月,新村长征助学苗圃希望小学动工建设,。12月21到22日,首届龙海乡教职工冬季篮球运动会在龙海二中召开。
2007年8月,进行小学校长公开招聘考试,聘任了10所小学校长,实际完成了山区校长的新老交替任务,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8月,新村长征助学苗圃希望小学竣工并投入使用。9月,核桃村明德小学竣工并投入使用,核桃村小学正式更名核桃村明德小学。9月8日,在龙海二中举行庆祝教师节全体教职工会议,贯彻《龙海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9月19日,陆良县政协到龙海乡调研教育工作。
2008年3月5日,中心学校召开开学前工作会议,布置全乡减轻学业负担工作,统一作息时间,审查各校课程表。中心学校人员开始分流。5月28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号召全乡师生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8月30日,各小学停止招收学前班,私立幼儿园开始全面招生。9月,各校开设“三生”教育课。2009年3月,减轻学生课业工作深入开展,制定了相应的检查督查措施和考评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方案。经过调整、收缩校点以后,教育走向提高时期。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0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2-2-21 10:07 编辑

几点说明:1、书中涉及的相关文件时间为行文时间,资料来自曲靖市教育局档案室,曲靖市档案馆。
                 2、书中涉及龙海乡原来数据来自陆良县档案局保存的龙海原始档案,但原双箐口乡部分报存档案因为人员更换频繁,导致遗失,加上借出记录中借用人已经死亡,所以无从查证。
                 3、涉及人名可能出现字不同,但是这些相关人名字是按照原来龙海公社中心学校保存的教师工资花名册核对出来的。
                 4、涉及陆良县历史部分资料来自陆良县图书馆收藏的《陆良县志》历年版本和《陆良年鉴》,但不幸的是,已经部分不完整。后来到曲靖市图书馆查找到当年西南行政公署相关资料发现。
                5、由于历史原因,龙海开始办学事件曾经一度被删除,为了还原历史本来满目,在本书加以记载。

发表于 2012-2-21 1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

点评

谢谢老领导,有您们指导会加快定稿速度的。  发表于 2012-2-21 11:39
发表于 2012-2-21 13: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顶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5 22:51 , Processed in 0.05421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