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gx540612 于 2012-2-22 22:25 编辑
第二十七章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其)具足(完满)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也)不以(其)具足(完满)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既:佛法没有单纯的事、物可以成立,必须心、实统一并践做才行!)。 第二十八章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本应)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何)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以布施多少而)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章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的‘全空间态势’函意)。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章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 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既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第三十一章 知见不分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既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本段意思,既:只将它们都看做事实或存在,但不要随便用逻辑、哲学轻易下结论,将它抽象成某个具体主观形式或形象!进而影响了其它内容或形式的成立,而出现偏见。)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既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章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仅)只世界七宝,(在行动、行为上)持、用布施;(并又)若有(受此布施之)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在行动、行为上)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之)读诵,为人演说,其福(定)胜彼(前者)。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形式),如如不动(既:传此经绝没有“我”的任何动机而已!)。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起源、成经时间与作者: ·西元前九百九十四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地点於古印度。 ·如来世尊(释迦牟尼的前身)在世与众弟子、长老须菩提等人的对谈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注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视译并理解为:佛觉醒愿心,既“将人生向着众生心性的知识、智识、觉识修养意志”! 注2:括号内文字为译者顺文解意补语或注释,或有断字、句不确者,望读者按原文直解或辨解,以求真经不被弯曲! 注3:人说佛学为宗教哲学,世界观为“利他主义”。本译者认为:其不是哲学,也不是逻辑学,更不是什么“世界观”!而是一种以“真信、真实、真为”的行动,将“人生向着众生统一”的行为践实活动。所有的宗旨完全在于“佛”的彻底忘我,并将“自我”体现于“众生”的平等无欺、尊重人格的无私互感服务行为自觉、自修上。其拒绝堕落,但并不阻止它而是积极地以“践实”的态度去感化它向着觉醒、觉悟的方向努力,以最后达到“成佛”的大乘目的。与我们日常所说的“迷信”“宗教”是根本格格不入的! 本人才疏学浅,译辑中难免有错,望各大师、大德给予多多批评指正以宏佛觉、佛悟为谢! 佛门居家弟子:曾国鑫顺译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