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8|回复: 9

浅谈陆良《紫溪龙迹传》的艺术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4 0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陆良《紫溪龙迹传》的艺术特点
摘要《紫溪龙迹传》是陆良文人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通俗小说,作品在借鉴明清时期在家乡流传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塑造了龙海这一当地土司形象,并用神话色彩赋予他龙的身世,同时通过龙海的日常生活演绎了一段奇幻的故事,传达了“善有善终,恶有恶果”的思想。作品语言优美,文白相间,大量诗词俗语的运用点缀了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文辞儒雅又意境深远,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 艺术特点;奇幻;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意境世界
陆良座落于云南东部,滇、桂、黔三省结合部的前沿,是祖国内地通往东南亚丝绸之路和通往沿海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以南盘江为主干的江河纵横于一马平川的坝子,组成了一幅隽永美丽的山水画。勤劳勇敢的先辈们以他们聪明的才智在这块沃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给家乡的后世子孙流下了丰富的遗产。陆良多山多水、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东汉末至唐天宝五百余年,陆良是统治南中的大姓爨氏的故里和重要根据地,并在此期间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类型——爨文化。爨文化上承秦汉时期的滇文化,下启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文化,在云南本文土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地位。陆良秀美的山川、温润的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之这里地处边境,自古战乱较少,多种因素孕育了“江南水乡”般的浪漫情结。一代又一代的先辈生活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受其佳山佳水的感染和熏陶,并在想象力的支配下,创造了许多极赋地方特色的神话传说,然后通过口头相传,使这些故事永久地流传于滇东大坝,点缀和丰富了乡土文化。
流传于明代中、后期,成书于清代初期的章回体通俗小说《紫溪龙迹传》(简称《紫溪传》)就直接吸纳了陆良本地众多的神话传说,先后由汪延泊整理修订成书,育庵山人重订,郭相臣重编定稿(三人均生活于清朝初期),从而最终成为曲靖地区现今唯一可寻的一部“本地人写本地事”的古代文学作品。《紫溪传》全书共八卷,二十五回,以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臣征服云南为历史背景,以当地土知州龙氏家族的日常生活为线索,用神话的笔调虚构了龙海一家人不同寻常的身世和遭遇。并在铺叙故事的同时适时穿插一些当地的掌故轶事,从而把真实性和虚构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故事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艺术特点:
一、奇幻的故事情节
《紫溪传》的内容情节大致如下:陆凉(今陆良)土知州龙凤游山打猎在卜龙吉村留宿,对当地夷民部目阿爽的女儿阿爱产生爱慕之意,遂娶已有身孕的阿爱为妻,并生下一子龙海。龙凤死后,龙海袭职,按例进京亲见皇帝,在京期间由于怠慢了京城县官陈筹而结下芥蒂。龙海回归途中,巧遇佳人,却不想竟是生父白玉龙为自己事先定好的婚约,回家后如约迎亲,其夫人虎妹从龙宫带来许多奇珍异宝,龙海家业一时豪富无比。不料祸事随生,先前因龙海怠慢自己而对龙海耿耿于怀的陈筹钻营到云南当上了按察使,想寻机泄恨,加之内奸阿资(龙海表兄弟)的从中挑拨,致使龙海家府遭到围攻。在城破之时,龙海夫妇及家人被修炼成“四海龙王”的生父母、岳父母腾空救走,连人带马,一十八口,在紫溪池(今白玉龙谭)全家团圆,尽皆成龙分别到山下一十八泉安身立命。从此,兴云布雨,流灌沿江近山一带万顷田亩,享受人间祭祀,胜比做官更快乐。
在《紫溪传》中,龙海一出生就有着非凡的身世——龙的后代。他的父亲白玉龙生活于邱雄山(今龙海山)上的紫溪池中,是当地的治水龙神;母亲阿爱是邱雄山东去七八里地卜龙吉村一夷民阿爽之女,实为西牛贺州大千世界内乱石山万圣老龙之女,只因“曾私入瑶池之内,暗将西天王母的九叶灵芝偷将下来……”①所以获罪遭贬,做了尘世女子。白玉龙奉命与阿爱结合然后又弃她而去,并顺应天意提示她嫁给前来留宿的龙凤,在龙凤家生下龙种,一来了却龙凤延续香火、后继有人的心愿,二来结束她在人世间的轮回和磨难。这虽然有宿命的成分,却反而给故事穿上了神秘的外衣,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龙海即为龙种,就注定他会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他会佳人、得龙马、获珍宝,无一不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世,甚至他所遭遇的每一次坎坷,都是“上天的安排,命运的劫数”,他的龙父龙母总在事先做好巧妙的安排,使他顺利躲过劫难。神话的成分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从而引导读者在故事中探索思考,从故事中有所启发。
从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观点、角度来看,神话是人类远古的梦想和人类文化的根。卡西尔曾经说过:“神话兼一个理论的要素和一个艺术创造的要素。”要是没有生活做素材,神话创作根本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紫溪传》的神话成分也一样,它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而如空中阁楼,相反,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构成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面。置身于小说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龙海的家庭生活,平常人的日常琐事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带领我们深入地了解到明清时代当地土司的生活起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由此可见,作者是在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之后,把这些神话故事嫁接于当时生活的一些人身上,从而使这群人有了不寻常的遭遇。这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文艺史观,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虚构,从而使作品既真实可信又引人入胜。
二、鲜活的人物形象
比起《红楼梦》中众多个性鲜明且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来,《紫溪传》略显逊色,但作者也同样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家族中最典型的主人公形象——龙海,以及主人公周围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如果说《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之间是纵横交叉的分布,那么《紫溪传》中的人物则呈现中心辐射式分布,即:以龙海为中心,其他所有的人物都紧紧围绕在中心人物周围,点缀和修饰主人公,从而使主人公性格更突出、形象更鲜明。
龙海这一中心人物是作者在《紫溪传》中着重刻画的,渗透了作者的心血。他身为龙的后人兼当地土司(即部落首领),具有特殊的身世,神性和人性的交织构成了他复杂的形象。作为人的一面,他正直善良,身为首领却从不欺压百姓,但他也贪玩淫逸,沉迷于山水女色而不务正业。性格的两面性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活在人们心中。作为神的一面他又苦受命运的安排、因果的轮回,他龙的身份源于当地民族对龙的崇拜,因此,他是以偶像的身份活在人们心中的,神话的成分增添了人们对他的好感。
在这里,作者所刻画的龙海形象并没有陷入神话般的虚无离奇。在文章的各个章节,贯穿的是龙海家族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起居饮食,无一不表明龙海是作为人而存在的。神话色彩的穿插只不过是作者的特别用心——让故事更精彩、让结局更圆满,也同时赋予当地秀丽的山川河流更多的魅力。
作者在文章中除了很好地塑造了龙海这一形象之外,对其他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用心。如:至善的龙海夫人虎妹,她依父母之命嫁入龙家,与龙海相敬如宾,尽心维持龙家生计,尽力化解龙家灾难。对龙海娶真真、如如为妾不但不心生嫉妒,反而奔走说和,成就了一段幸福姻缘,一家人和睦相处,胜似神仙眷侣。虎妹这一形象是作者虚构出来借以表达“家和万事兴”的人生观点,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其他的还有忠心赤诚的乔校尉,广施善德的阎芳官,无私铸钟的毕全五……甚至连阴险歹毒的陈筹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足见作者的功底。中国传统的许多古典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往往有极大的夸饰,甚至就是某种品质的化身,如忠、奸、智、莽等。而《紫溪传》所展示的却不是单一的各种规范人物,而是血肉丰满的现实人格。好与坏、人性和神性、善良和邪恶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形象,这个形象比一般人物更鲜活、更有特色、更能使人过目不忘。
三、优美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紫溪传》中最突出的特色,《紫溪传》的语言既准确恰当,又生动形象,作者能时时抓住事物特点,用最到位的语言铺叙故事情节,从而使读者既能在故事中受到感染,又能在文字中得到熏陶。
    A、善用修辞。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修辞解释为:“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②修辞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文章回环隐曲,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受中国诗词的影响,作者在作品中充分展露了自己的才华,根据情节的需要,合理的运用了修辞特别是对偶句来表情达意。如:龙海进京亲见圣上,来到金銮殿下,看到那从未见过的盛世场面,便用“云移雉尾升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来给予形容。又如:龙海辞京回乡路上巧遇佳人(即后来的虎妹夫人),作者用“两朵芙蓉初绽蕊,一点樱桃乍熟时”来突出其美丽,使人一读文字,脑海中便立刻浮现玲珑娇小、羞怯可爱的绝世佳丽形象。其他的如:“窗外月光染指过,席前花影座中移”形容时间匆匆而过;“门迎绿水祥光灿,户接青山彩云红”修饰龙海生父母龙府的光彩照人;“朝朝出去酒醉后,夜夜归来花满前”痛斥达官贵人纸醉金迷般奢华的生活样态……都非常传神又恰到好处。
   B、活用俗语。俗语是指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③。在文章中活用俗语,既可以丰富文本的内容,又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紫溪传》中,作者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信手拈来常用俗语补充在文章当中,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从来药医不死病,自古佛渡有缘人”、“大梁不正二梁歪,三梁不正倒下来”、“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俗语配合诗句穿插其中,使语言错综复杂,在行云流水之间更显章法。
    C、文白相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紫溪传》并没有完全使用规范语言,其中夹杂了许多当地方言,是很有特色的白话小说。《紫溪传》的用语基本是白话,间有浅近文言和诗词俗语,也许有人会认为使用地方语言会让人感觉过于浅俗,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其实不然,文白相间,让语言生活化、世俗化,反而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诗词俗语的合理运用又会让文字灵活流动,神采飞扬,给人一种诗意的美。通读《紫溪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非常强的,作品当文则文,当白则白,和谐相间,才更有生活情致,更富文学意味,也更有全民性。
D、描写传神。《紫溪传》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书中的一些精彩描写。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同时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使描写既形象又生动。如:龙海全家游邱雄山时遇到一匹宝马,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陈述它的神通,而是侧面描写它的外貌:“遍身锦毛黑洞洞……两耳后生肉角如铁……行一步就地生风……”④恰到好处的颜色修饰,准确形象的修辞运用,一匹不同凡响的宝马立即呈现在读者面前。另外在描写中筵泽造桥时,作者也通过对偶、排比的合理运用,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来回奔忙的恢宏场面。其他的如对人物、紫金塔声响、跌水水流等的描写,都十分细致而且传神,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0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深远的意境世界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⑤。任何一部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动机,《紫溪传》也不例外。从叙事文学的角度看,《紫溪传》所写的故事平淡无奇,然而却又那么引人注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溶入了作家丰富的人生感受,在小说的深层蕴含着诗情和哲理。
A、弘扬地方风情。《紫溪传》除了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精彩故事之外,在铺叙故事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许多有关本地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典故。在第十六回中,作者借龙海携家人游山玩水的一路经历,系统地介绍了各月陆良具有特色的风俗活动,如:三月三爬中南山,四月初八龙凤寺浴佛,六月二十四看夷人摔跤,七月半往石墙寺做盂兰大会……这些风俗展示了陆良悠久的民间文化,对探究陆良地方风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中相当一部分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陆良民间活动的特色而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其次,《紫溪传》在一些章节中,还窜述了陆良古昔的自然山川,景物特色,以及能工巧匠毕全五鼓铸大觉寺,古城龙凤家庙报恩寺的大钟,义民阎芳出资修建阎芳桥的劳动场面,响水坝的峭壁“神字”,附近山麓昔日麋鹿甚多等掌故轶事。这些大多都与历史文献相一致,可见作者对当地的历史风情是非常了解的,在全面掌握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本书传述给后人。正如作者开头所说:“滇中虽无名川大山,然仔细搜寻,却有几处小小郡邑,天生成就的自然胜景,可算得佳山丽水也。曾钟出一二特达之人,毓出一二件神异之物,行出一二件奇妙之事,纵不能昭垂千古百世流芳,或可演叙出来,以醒看官之眸。”⑥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B、表达人生觉解。《红楼梦》之所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意,作者将自己的人生见解渗透在情节发展当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懈的探索。《紫溪传》也一样,它同样包含了作者的思想,书中多出透露了作者的身世:他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生员,满腹报复,怀才不遇,愤而潜心著述以遣怀抱,因此在书中作者大量刻画了一群不理官事、喜好游玩的人物。龙海辞别恩师时曾说:“诵读诗书,原非为功名而计,只求明理而已。常见世之读者,只以功名为事,心术不正,人品不端;口诵圣贤,心实禽兽,即发达出去,到后来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入学中举,反为祸端,何荣之有……”⑦书中的另一人物冯先生作者也做这样的介绍:“胸藏万碽,才高八斗然却决意进士,逃名在外,不过借堪与之名,结纳天下名士,非为身口之计,碌碌於尘世中也。”⑧这些其实都包含着作者自己的见底,只不过是“借他人之口,抒己之怀”罢了。
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的一生,有人追逐金钱,有人热衷地位;有人算计功名,而有人却喜欢隐逸。作者经历人世沧桑,空有满腹才能却无法施展抱负,看惯了世俗的黑暗,终于参透了人生,才下定决心潜心著述,做个自由而快乐的人。就如书中一首自叹诗:“一片忠心叹滚滚,鹿鸣宴上未标名。手中握起春秋笔,粗口大胆题诗文。”⑨缪缪数语,作者的内心却一览无余。因此作者在开头说:“纵不能昭垂百世流芳,或可演叙出来,以醒看官之眸。”一个“醒”字,已表明了作者当初的写作意图,即:“让读过的人有所顿悟。”
《紫溪传》作为一本地方小说,是被许多人所不了解的,它不像四大名著那样影响深远,但作为家乡唯一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它的地位又不容小视。《紫溪传》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溶诗词、传说、风俗于一体,在相互交融穿插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作品用文采斐然又质朴纯真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优美的神话,同时赋予这个神话以真实的生活内容,这就让人们在解读故事的同时,对家乡的地貌风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去探索、思考,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受到启发。在这个过程中,爱乡之情油然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紫溪传》对家乡的贡献,不仅限于它的语言文字。作者发掘和宣传了当时陆良的风情民俗,并给予详细的介绍,对当时土司的生活给予真实的报道,这就为后世研究明清时期滇东土司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紫溪传》又是进行乡土研究的参考,为陆良历史提供了许多例证。《紫溪传》自成书一来,一直受到家乡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传抄者不绝如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重视,引导诸多读者深入探究而显现出高超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 第29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 第1416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 第1203页
④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第63页
⑤朱立元主编《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第296页
⑥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第6页
⑦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第57页
⑧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第83页
⑨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第2页
参考书目:
①汪延泊、育庵山人、郭相臣编著《紫溪龙迹传》云南省新闻出版局1994年版
②杨辅、张松柏等编辑《爨乡》月刊第2期  云南省新闻出版局  1992年7月  
③张正发、陈宝德等编辑《陆良历史》    云南省新华印刷三厂  1991年8月
④方聪文编著《爨乡民俗文化大观》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7年12月
⑤朱立元主编《美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⑥《<红楼梦>艺术成就的多方探讨》  网络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2声望 +10 米线 +40 收起 理由
龙海孤魂 + 10 + 20 有力度。
一艮 + 20 我是大评委,请吃米线给态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4 0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2-5-4 0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我看过几章,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以后有时间好好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2-5-4 09: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改编电视连续剧,一定不错
发表于 2012-5-4 1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2-5-4 14: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需要评论创作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2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想过以这历史题材拍一部电影,但一直没整理出一个脚本来。   
发表于 2012-9-16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版主给个链接,提供下载阅读一下,经常见你们宣传,就是不见下载传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30 16:31 , Processed in 0.06195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