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191
- 积分
- 2187
- 声望
- 点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11-24
- 听众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未来房价究竟会跌还是会涨?毋庸置疑,跌!而且是大跌!
应该跌多少?应该大约跌至现在房价的1/3甚至更多。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胆大妄为,甚至“满嘴跑火车”的意思。为什么敢这么说?
首先,金融界的权威已经表态,商业银行可以承受房价40%以上的跌幅,房市泡沫塌陷引发的冲击,对金融安全而言,谅无大碍、无须多虑。
其次,全世界评估房产价格的公式都一样,该房用于经营的年收入乘以15年(收回投资的年限为15年)。比如,你的房租收入,如果每年1万元的话,合理的房价就是1万元乘以15年,约15万元。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假如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是3万元的话,合理的房价就是3万元乘以5(还贷时间以3——5年为限),约15万元。
用成本计算,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答案:按我们这个城市的数据来算,每亩地的价格为100万元,核算下来约1700元/平方米。假定盖多层的话,购买土地的费用分摊到6层里,约300元/平方米,建设多层楼房的成本费用约800元/平方米,合计多层楼房的成本价约1100元(800+300=1100),如果每套100平方米的多层楼房售价1400元/平方米(购房款为14万元,工薪阶层完全那可以承受),那么,一栋多层楼房三个单元,共36户,开发商可获利108万元。
以此类推,如果盖小高层(12层),购买土地的费用分摊下来为150元/平方米(1700/12),建设费用1200元/平方米,小高层楼房的成本价,合计约1350元/平方米,如果每套100平方米的小高层楼房卖1550元/平方米(购房款为15.5万元,工薪阶层也可以承受),那么,一栋小高层楼房三个单元,共72户,开放商可获利144万元。这样对开发商也算公平了吧?一年盖10栋楼,可赚上千万,还不知足吗?
真是欲壑难填啊!我们这里的多层房价卖4000元/平方米、小高层房价卖5000元/平方米,一栋楼开发商就要赚取1044万元,甚至更多。“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说是令人触目惊心、怒发冲冠。
商人为富不仁,按照温总理的话说:“丧失了道德血液”,还可以理解,理性经济人历来如此。但是,物价部门在干什么?还有没有民生的良心,还有没有道德的自觉,还有没有清醒的脑袋?如此放任自流、姑息养奸,如果没有和开放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那就是十足的傻瓜!
还指望城镇化和工业化大踏步的前进吗?居高不下的城镇生活成本,已经扎牢了农村人口进军城市的篱笆,甚至城市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也屡见鲜见,有的人甚至不得不放弃一线城市,退守二三线城市,这倒也罢。关键是高房价会成为一堵拦住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城墙”,而“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政策和举措反其道而行之,目的能达到吗?
你会感谢空气吗?不会,因为它不要钱,白白的给你。它重要吗?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人离开空气一般是不会超过十分钟,就会死亡的。为什么这样珍贵的东西却不要钱?就因为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而不是商品,也不能变成商品。古人说,最从善如流的,莫过于天地。“无天不覆,无地不载,无日月不照……”,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天地的付出是不要回报的,所以,人应当学而从之,尤其是君子(古代指管理国家的人)更应当顺应这个为政之道。
最早,远古时期人类衣食住这几样最刚性的生理需求或者说自然需求,是“老天爷”免费提供的。住的是山洞,吃得是野味,穿的是兽皮,采集狩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穿行于丛林内外,倒也快哉!但伴随社会“进步”,这些都变成了“商品”,这种商品即使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也是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即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无论多贵都必须要买的商品)”,应该由国家严格控制价格,不能交给市场去投机倒把,否则,就会出现丧心病狂的商业妄举(还比如:水电油气等)。
马克思说,人类的需求分为三类,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马斯洛说,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尊重需求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求。其中,最不可抵御的需求,就是自然需求、生理需求。住房是人类栖息的港湾,遮风挡雨,御寒避暑,生息繁衍,关系厉害。古人的家,尚且是“穴”即住房和“豕”即猪的组合,况且现代人的品味早就是“阳春白雪”了,所以,住房是刚性需求,没有多大弹性,关乎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该领域的商业文章,只能给少数“不差钱”的人量体裁衣,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不容忽视,否则,社会矛盾就会加剧,动荡的隐患,就会像幽灵一样,潜伏在社会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徘徊。
过去我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不慌。”现在人们常说:“手中有房,心不慌。”可见,住房已经成为人类现代生活最为重要的标志性组成部分,因此,房价过高,就谈不上“民生”;房价过高,就谈不上“成绩”;房价过高,就谈不上“发展”。一黑掩百俊,一白遮千丑。房价可以是“拦路虎”,也可以是“助推器”。房市可以让民生的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也可以让民生的天——乌云压顶、狂风暴雨。如何取舍,不说自明。
如果不是朱镕基总理一刀把当时的楼市给戳了个窟窿,导致“大出血”, 蠢蠢欲动的商业冲动变成了“烂尾楼”。房价飙升就会提前到来,泡沫也会提前破灭,中国经济的寒冬更会提前不期而至。从这个意义上看,朱总的“火眼金睛”确实了得,看透了未来的一个年代。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笔者相信这样的局面不会长久。治乱总是交替而行,祸福总是结伴而至。怎么做?取决于顶层趋利避害、审时度势的决策和举措。
既然房价已经变成了天怨人怒的“过街老鼠”,十八大以后,想必政府会通过治理房市来取信于民,因为房市是民生好坏的“寒暑表”。否则,人心涣散,诉求成灾,恐怕会引发“乱局”。“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国以稳为重,家以居为安。一个国度和谐稳定,方能繁荣发达;一个家庭居有定所,方能百业兴旺。
如何治理房市?政府每年统计申请经济适用房的人数,确定房产建设规模;委托国企或红顶房商,按照成本价加上10——15%的利润构成的房价,给社会提供足量的住房,成本与利润向全社会公示。这样的放心工程、惠民工程,才是真正的“面子工程”,才能赢得百姓发自肺腑的喝彩和捧场。我们不是一直在孜孜以求的追逐“双赢”吗?这就是双赢,既有民生,又有增长,而且是可持续的增长 ,何乐而不为呢?
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供需矛盾,其中,物质需求中“住房”,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擒贼先擒王,杀敌先杀帅。只要把房价管控下来,再疏导好舆论,社会转型就能有惊无险、凤凰涅槃、安然无恙。呵呵,就当坐了一回过山车,又有何妨?有的“人祸”,往往可以成为“福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契机,不是吗?老子真是因势利导的高手,见招拆招,却化于无形。丢下一句话,就能千古流传,且让后人计上心头、克难制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现在买房的人,既是助纣为虐,又是引火烧身,双输而已,何苦为之?费解!
文章来自: 人民网强国社区
|
|